Supreme 的熱度是否真的回落了?

nowre現客 發佈 2020-02-12T19:00:45+00:00

從Supreme 的一些軍事風格服裝由 Alpha 代工,一些 Supreme 棒球外套選擇 Starter 代工可想而知,基本上Supreme 就是類似於把整個大美國文化復刻下來。


Supreme 於日前發布了新季度的預熱型錄,按照往常一樣只有一張,然而正式的 Lookbook 預計也將會緊隨步伐在稍後時間釋出,你期待嗎?

就在剛過去不久的春節假期間,我們曾經在全新欄目「NOWRE CHAT」中向大家詢問過關於 Supreme 的近況,問題如下:

從身邊觀察,除了 Box Logo,Supreme 單品的話題熱度是否回落了?

我們收集了數以千計的讀者個人意見,經過人工一條一條的翻閱,並經歷頸椎勞損之後精選出了一部分我們覺得具備價值的評論供大家參考,我們一共劃分出了三種不同的意見範圍,綜合各位的說法以此提供一個較為客觀的參考範圍。下面請你品品,請你細細品…


回落了:倒賣 Supreme 的油水沒有倒賣球鞋多


「和最火的時候比,肯定是回落了。我從 2013 年入坑,現在和當年比, Bogo 、TNF 這種話題性單品肯定是漲了。普通的單品和 2013 年時候差不多,2000 多塊就可以買個普通的外套。原來那麼多干 Supreme 的代購都不幹了,利潤不多了,有的東西甚至都賣不出去了。可能很多新的品牌的出現,還有玩家們從更多的渠道了解了更多的風格以及品牌,明星帶貨效應也沒有以前那麼強了, Supreme 的東西就是這樣,很多普通貨確實平淡無奇,但是也有很多普通貨讓人眼前一亮,比如說最近出的象神抓絨還有野狼抓絨,都是讓我感覺眼前一亮的單品。當然,我還是很喜歡 Supreme ,會去買很普通很普通的 Supreme T恤。比巔峰時候回落了,這對一直喜歡 Supreme的玩家們,可以說是非常開心的事了。」— @Xuansang1

「首先回落也實屬正常,當然這裡拋開聯名合作!!在 Supreme 的產品當中,可以說是基本沒有所謂的原創,多數都是取樣成功的單品,取樣文化、圖案,甚至連 Supreme 的版型都是取樣於 Dickies、Carhartt 等含濃厚美國文化的大牌。從 Supreme 的一些軍事風格服裝由 Alpha 代工,一些 Supreme 棒球外套選擇 Starter 代工可想而知,基本上Supreme 就是類似於把整個大美國文化復刻下來。不過喜歡美式街頭的朋友肯定一如既往支持,因為它是整個美國街頭文化的縮影。」 —@Dx

「我覺得 Supreme 的話題熱度的的確確回落了,哪怕是 bogo,雖然搶購的人仍然很多但是話題度不如以前了。我記得以前每周我都會關注當周的發售清單,哪怕自己沒有閒錢買,都會看一下當周有什麼有趣的配件,有什麼好看的、有意思的服飾。但是現在我完全不關心 Supreme 出了些什麼新東西,一是覺得每周普通款式的印 Logo 大法毫無設計,而聯名款式或者好看的款式在炒賣價上又遠超預期,二是別的品牌有很多都比 Supreme 有意思,美國的 KITH、CPFM,日本的 Human Made 和 DCDT 還有 C.E,甚至是國內的一些做得好的品牌對我來說性價比都會更高。而且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在於,Supreme 實在是太爛大街了,知名度太高導致人們在購買時反而不會優先考慮,同時對於 Supreme 的期望值太高也會使得人們對於現在的設計不甚滿意。」@shuguang

「身邊加了幾個賣貨,我想 Supreme 熱度的確開始下滑了,最近的單品(短袖)發了之後,過了一段時間價格幾乎都到原價附近。我想可能是賣 Supreme 撈的油水不夠多吧,還是倒賣球鞋賺的多。」— @故憂


假回落:除了熱門款外,Supreme 一直很平穩


「其實每季大多數人只關心重磅聯名或者頭像 TEE 、配件之類,很多冷門單品不受待見,反而搭配起來並不撞衫,我覺得除了熱門款外,Supreme 一直很平穩。」 — @lil』cake蛋糕

「近年 Supreme 其實一直就那樣。除了 Bogo 和聯名,每季的單品又有多少話題熱度?大家說出一個 Supreme 單品,大多數人可能脫口而出的都是各類花里胡哨的聯名,而讓我們印象深刻的常規單品呢?實在是少之又少。在二級市場也不溫不火,三四百塊一件 T是常規操作。然而只要某件單品印上了大大的 Logo,人們就又願意一擲千金的去追逐,好像錯過了就不會再有一樣。即便之前有落葉、有雪山、有夜行,今年又會有花哨的聯名給我們穿。常規單品的回落?我覺得其實一直就沒有起,哪來的落?大部分人對 Supreme 的認識只停留在 Logo 與那極具辨識度的印花上吧。」— @CHANGE

「也不算回落吧,只是沒有太過讓人驚艷的單品,成套成組的聯名,加上換皮換色的快速做法,讓人覺得有點失去耐心。但只要有一個覺得相對不錯的產品,話題性立馬又成為大家口中的談資,大概這個東西就是這樣去循環。」— @jesse

「沒有吧。我覺得身邊還是有很多 Supreme 的單品,包括聯名,Supreme 還是排面的代表,現在冬天身邊最多的就是北面和 Supreme 的聯名,總歸 Supreme 的影響力還是在那裡的。」 — @汐子

「感覺還是沒有回落吧,出去能看到的最多還是 Supreme 的挎包或者背包,然後就是各種 Box Logo、雪山啥的,還是之前那些東西。」— @小竺


說不準:當有一件單品重新獲得極高的市場價值時,他們就會回來


現在 Supreme 更多的成為了一種貨幣,08-09 年應該是玩 Supreme 的最好時期,少了很多販子,排隊的也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群,和這幾年相比打架和插隊也是很少發生的事。那時候買Supreme 是挑選自己喜歡的單品, 現在買 Supreme 是挑選炒價高的單品。」 — @Joey

「個人看來,Supreme 單品的熱度其實不能說是回落。在其購買人群中一部分是忠實粉絲而另一部分是屬於跟隨潮流的風向者(或者更多偏向於跟風)。在潮流服飾球鞋迅速興起的過程中,除了 Supreme 外,更多的潮流品牌興起對 Supreme 發起了衝擊,更為直接的表現是在二級市場上,Supreme 的單品甚至聯名產品都不再能有更好的利潤。因此除了會有忠實粉絲一直關注外,原本另一部份的跟風者他們會寥寥掃過新單品並對比其交易價值,但是確實還是保持著對 Supreme 的關注,同時把更為重要的精力分發在其他更有交易價值的潮流產品上。可當有一件全新的 Supreme 單品重新獲得極高的市場價值時,就會立刻把他們的視線拉回來,Supreme 的話題度還是依舊存在。」 — @Jgao

「感覺並不是回落吧,只是因為大多數人的盲目跟風導致了 Bogo 的爛大街,加之現在的交易渠道越來越多,不像以前需要找朋友海淘、某魚,在一個價格不透明的市場裡面去買一些不能保證真偽的東西,現在交易的渠道越來越簡單。能等的話 STOCK X 這些價格也挺好,著急的話也可以高價從平台購買,越來越多的人好像都是身邊人穿什麼我也必須要有的樣子,熱度達到一個峰值必定會回落,這樣不僅會磨滅老玩家對一個單品的執著和熱情,更是讓一種文化變得泛濫,老玩家不再能以一個好的價格入手到想要的單品,反而一出來就會被炒高,很多盲目跟風的人就會覺得什麼貴買什麼,這個圈子有初衷的人就那麼多,熱愛的還是那麼幾個,該回落的早晚會回落,該愛的也會繼續愛。」— @茲

「看你自己的主觀審美吧,我一度認為已經回落了,但當我離開原本的環境認識新的朋友後發現,它依然在相當一部分群體里具有極大的熱度吧。我主觀上認為也跟年齡大小也有極大的關係,剛接觸街頭的稍微年輕一點的玩家們大部分還是會熱衷於 Supreme ,隨著他們逐漸長大會產生一定的審美疲勞或者尋求更加獨特的特異性。但是目前我認為總體上來看 Supreme 依然具有話題熱度,唯一的區別在於你知不知道而已。」— @L.CR

是讀者也是 Supreme 玩家的朋友們在這個話題里都發表了他們的一些意見。總的來說,大部分人的個人見解都表示 Supreme 的人氣確實有所回落,或者說討論度沒有過往尤其是兩年前那麼高了,原因各異。但其中又有小部分人指出,最近一段時間像 Nike 、THE NORTH FACE 這種高光系列都沒有出現人氣能夠超越過往的作品,所以實際上回落的話題度僅存在於那些極為突出且容易被察覺的款式之上。而在 Supreme 的常規系列裡面,從 Supreme 東拼西湊的衣服設計到各種趣味配件,再到願意消費普通款式的那些粉絲,實際上一直都有沒什麼變化。但同時比較突出的現象是,只有極少數人會認為 Supreme 完全沒有出現人氣回落的現象。

不過,這似乎與你從什麼時段開始接觸這個品牌存在關係。如果把接觸 Supreme 的時間段放長觀看的話,Supreme 的粉絲群體和討論度在整體上都在呈現擴大的狀態。在此期間,階段性的忠實粉絲也已經換了一批又一批。

國內最早接觸 Supreme 的一批人是怎樣的?僅針對中國大陸這個 Supreme 官方從來沒涉及過的「野生市場」,Supreme 一路以來是怎樣在這個地方被高度普及的?


從千禧年早期「初識潮流」的階段,到如今抖音的「萬物皆可Supreme」


2000 年代初期,「潮流文化」逐漸湧入中國大陸市場,那個時候的圈子相對來講還是極為小眾的一群人,然而大多數人是怎麼認識 Supreme 的?雖然這個很難為每一個人去定義,但相信當時大部分人都在同一種氛圍下接觸 Supreme — 日本潮流最開始在中國大陸市場活躍並成為小眾現象的一種情況。大家從最早期的雜誌、論壇和資訊網站作為了解渠道,可以說從那個時候開始,其實 Supreme 已經不是滑板愛好者的專屬了,因為這裡面大部分的人實際上也不會滑板。

因此,談起 Supreme 在中國大陸市場火爆的過程,實際上是離不開日本,更準確的說應該是離不開「里原宿」。

美國街頭文化在日本一直都擁有迷之號召力,自藤原浩和 Shawn Stussy 結識之後,以 Goodenough 為首、帶有美國街頭品牌影子的一連串日本品牌在 90 年代的里原宿誕生,開啟了所謂「里原宿潮流」的篇章。通過藤原浩、NIGO®、SKATE THING 等眾多原宿名人的聯動以及日本一大批雜誌在推動 Streetwear 的關係,街頭文化的魅力最終在 90 年代的日本開始爆發。

Supreme 最早是在一家名為 Stormy 的店鋪里販賣,店內還一同販賣美國藝術家 Blue、Stash 以及 Futura 等人組建的 BSF、PROJECT DRAGON 以及 Subware 等服裝品牌,另一還有其他一些諸如 ZOO YORK 這樣的典型滑板品牌,經過雜誌甚至是諸如 MTV 電視台訪問的推動,這些品牌儘管欠缺質量,但在當時的東京還算賣得不錯…

可以看到,90 年代末是美國街頭品牌、藝術家集體前往東京開發市場的一個局面,通過 NIGO® 的穿針引線,我們熟悉的 KAWS、Futura、Stash 等等藝術家都集中在這個時候現身於里原宿的歷史上,然而 Supreme 也是在這個時勢下涉足日本市場。1998 年,日本ワングラム (Onegram)公司拿到了 Supreme 的授權,把 Supreme 帶到代官山開啟了第一家日本專門店。幾年時間的功夫,Supreme 便開發了一定的市場,在此之後,更是通過雜誌、網絡的推動逐步跟隨整個日本原宿潮流文化席捲亞洲地區。從時間線上推敲,剛好就是最早一批內地潮流愛好者集結成型的階段 — 2000 年代中後期。在那個時代,有部分潮流愛好者已經穿起了 Box Logo,當然,那時的價格還沒法和今天的相比。

最早一批 Supreme 愛好者可能早在「了解陳冠希」之前便已被日本雜誌種草了,日本雜誌對推動 Supreme 至整個日本市場甚至到亞洲地區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 Stormy 開始販賣 Supreme 的 90 年代末開始,這個來源於美國、起源於街頭滑板的品牌就一直在日本雜誌中擁有一席之位,甚至可以說,用日文介紹 Supreme 的雜誌報導可能比英文都頻密。

早在 2000 年日本雜誌《relax》便為 Supreme 推出過一本別冊,其中採訪了包括 James Jebbia、Aaron Bondaroff、Giovanni Esteves 等 Supreme 團隊始創成員,也收錄了諸多早期的珍貴畫面。2000 年代中期,Supreme 更以《Supreme Book》期刊別冊的方式開始發行,同期也有另外一大批雜誌逐漸開始拍攝 Supreme 的型錄專欄,那陣子有一位日本青年經常出現在這些 Supreme 的雜誌型錄當中 — 窪冢洋介。

窪冢洋介可以說是當時日本雜誌蜜汁鍾情的 Supreme 模特,甚至連《Supreme Book VOL.3》中也找到這位一臉不羈的日本面孔來作為 KOL 客串其中,他可謂成為了日本市場 Supreme 著裝的重點參考指標,換句現代的話來講,就是「帶貨」。

除了那個年代的日本青年,2000 年代中後期有購買過《smart》等日本雜誌的國內潮流愛好者,一定也對窪冢洋介與 Supreme 有過深刻的印象,更有一些人可能是因為「窪冢洋介實在太有型的關係」而開始關注 Supreme,以及了解到那個最為重磅的合作 — Supreme x THE NORTH FACE,而並非通過大家熟悉的陳冠希。第一次感受到 Supreme 有些許火爆的跡象,大概是從窪冢洋介「接管」了日本雜誌 Supreme 的造型目錄開始。在日本青年對偶像、KOL 崇拜的這件事上,窪冢洋介發揮著他「木村拓哉」般的效應,在日本市場上推動 Supreme 到更廣的層面,也逐漸對亞洲其他地區產生影響力。

當然,在推動 Supreme 上,香港藝人陳冠希和余文樂一路以來也有他們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方面我相信在螢幕前大部分朋友都比較了解了,在此貼上一張圖,先跳過了。

除了早期的雜誌、資訊網站,Supreme 在國內的大面積流行,跟這十年間一些行動網路、平台發展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 2000 年代末,網際網路已逐漸取代實體雜誌作為最主要的信息傳播途徑,水貨店鋪和能夠提供在線選貨的網站亦陸續普及,人們除了可以通過網站獲取全球同步的潮流資訊以外,輕博客、電商平台的流行也逐漸為這些街頭潮流品牌的傳播起到關鍵作用。越來越多年輕人通過網際網路加入到這個圈子,最大得益莫過於被需求量直接催生的潮流代購行業,這些以個人或是單位形式存在的代購,為最終的「購買」提供了相當便利的渠道,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進場」也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商機,供不應求之下,各種「炒賣」現象自然也越演越烈,二級市場便開始聚焦在 Box Logo 和聯名合作等人氣限量款式之上。

2010 年代開始,SNS 平台的普及可謂直接縮短了偶像明星與粉絲的接觸距離,人們可以更加直接、實時地從微博、Instagram 這樣的平台觸及到他們所喜愛的明星,更容易掌握他們的一舉一動以及穿衣品味。另一方面,逐步興起的網絡綜藝、新生偶像團體也打造出一波又一波流量明星。逐漸地,流量明星在 SNS 平台開始出現了一些現象級的影響力,對於每每出現的頂端流量明星,擁有數以千萬計的粉絲可謂是「家常便飯」,為 Supreme 成就了不少「同款」關鍵字。

與此同時,Supreme 可謂從沒停下過他們製造話題的步伐,從限購、每周定期的發售機制,到各種服飾、趣味配件品牌的聯動,以及諸如 Nike 、Vans 這樣的球鞋巨頭合作,並隨著街頭潮流、球鞋文化在全球各地高速膨脹的影響力,這些年間 Supreme 在各個領域都可謂收穫了其他街頭品牌無法相比的號召力。綜合上述幾個因素的同時發酵,令 Supreme 在 2010 年代的前半期間一直處於人氣急速上升的階段,為 Box Logo 這種帶有明顯標誌的款式以及聯名限量的合作單品在二級市場上再次塑造了大幅上漲的炒賣空間。

從 Grailed、閒魚,到 STOCK X 和得物(毒)等國內外閒置物品轉售平台以及以球鞋轉售平台的興起,都曾為球鞋、潮流單品的炒賣提供過一定的便利渠道,也讓更多人意識到一種「有利可圖」的環境,成為 Supreme 的新關注者,也是投機者。

隨著網綜的熱播,「帶貨」成為了 2017 年的網絡熱詞。同年,愛奇藝綜藝《中國有嘻哈》的首播在短短數小時內便突破了以億單位計算的播放量,因吳亦凡等頂端流量明星以及眾多參賽者在綜藝節目《中國有嘻哈》中頻繁穿用 Supreme 的關係,也令這個品牌進一步成為了「因國內明星同款而備受追捧」的現象級品牌,Supreme 甚至被網友調侃為「節目的最大贏家」。在往後的兩季以及其他部分綜藝節目當中,Supreme 亦以高頻的曝光姿態出現在網綜熒幕和其他頂端流量明星身上。

另外,抖音 App 也是為 Supreme 在國內範圍觸及億單位流量的平台,海量的抖音用戶在各種短視頻里貼上了 Supreme 的字樣以及 Box Logo,為 2018 年造就出「萬物皆可 Supreme」的網絡熱議話題,甚至在微博話題中突破了 2 億的閱讀量。儘管「土味視頻」最終為這一現象帶來了一些反效果,但亦側面證明了,Supreme 這 7 個字母已被足夠多的人所識別,並賦予一種「與潮流划上等號、可彰顯品味態度」的意義。

「萬物皆可Supreme」亦成為了百度上的搜索熱詞,藉此我們可以對這個現象來一個(無責任的)粗略估算。「抖音」在百度上的搜索結果為 7,120 萬條,而「抖音Supreme」則為 170 萬條,後者占前者的百分比為 2.3%。以抖音月活躍總用戶 4 億多的規模來計算,若有占比 2.3% 的人和這些「萬物皆可Supreme」的視頻存在關聯,亦有多達 920 萬人次,比紐約人口還多出一些。

Via upsplash

為什麼早兩年的 Supreme 會給人一種突然火爆的感覺,近段時間又有一種看似回落的跡象,結合上面的種種現象或許能夠窺探出一些端倪。

針對國內的環境,探討 Supreme 人氣是否有所回落,也許難以通過具體數據體現一個客觀的說法,但每個人都能根據自己周遭的情況進行判斷,亦因每個人接觸 Supreme 的時期而令這個答案有所不同。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因注意力高度分散,基本上少有人能夠「從一而終」了,最早因日本潮流接觸到 Supreme 的人,或許早已成家立室,將視野投放在其他領域或其他品牌之上,往後逐漸加入並且成為階段性粉絲的朋友,亦依循著相似的循環。

極少有人能從頭留到最後,一部分人在某個成長階段內曾經停留,不斷出現的各種爆發契機令大部分的人快進快出,在各種年代都造就過一些起起落落的顯著現象。每個潮流亦是如此,一批人來了,自然就有一批人走。

為什麼早兩年的 Supreme 會給人一種突然火爆的感覺,近段時間又有一種看似回落的跡象,結合上面的種種現象或許能夠窺探出一些端倪。

針對國內的環境,探討 Supreme 人氣是否有所回落,也許難以通過具體數據體現一個客觀的說法,但每個人都能根據自己周遭的情況進行判斷,亦因每個人接觸 Supreme 的時期而令這個答案有所不同。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因注意力高度分散,基本上少有人能夠「從一而終」了,最早因日本潮流接觸到 Supreme 的人,或許早已成家立室,將視野投放在其他領域或其他品牌之上,往後逐漸加入並且成為階段性粉絲的朋友,亦依循著相似的循環。

極少有人能從頭留到最後,一部分人在某個成長階段內曾經停留,不斷出現的各種爆發契機令大部分的人快進快出,在各種年代都造就過一些起起落落的顯著現象。每個潮流亦是如此,一批人來了,自然就有一批人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