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醫生教你如何儘早識別有家暴傾向的伴侶

央廣網 發佈 2019-12-31T19:48:00+00:00

11月25日,美妝博主宇芽在網上曝出自己被家暴,引髮網友廣泛關注。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了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醫師易嘉龍,他告訴記者,在門診接收的很多心理障礙患者,都有被家暴的經歷,受到家暴的心理障礙患者以女性為主。

11月25日,美妝博主宇芽在網上曝出自己被家暴,引髮網友廣泛關注。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了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醫師易嘉龍,他告訴記者,在門診接收的很多心理障礙患者,都有被家暴的經歷,受到家暴的心理障礙患者以女性為主。

易嘉龍為大家總結了家暴傾向的人具有的一些共同特點,他建議大家可以通過分析這些特點,儘早識別出有家暴傾向的伴侶,及時「止損」,避免悲劇的發生。

首先,情緒控制力比較差的人可能會有家暴傾向。這些人遇到一點小事就會大發脾氣,甚至氣到身體發抖(常見的如手抖),如果再有一定的衝動性,就很可能實施暴力。暴力行為其實是原始的動物性行為,控制力比較差的人無法抑制這些原始衝動。

有些人控制力比較差,是由大腦結構異常導致的,比如一般人喝了酒以後,會在酒精影響下導致大腦控制力降低,而有些人沒有酒精的影響,控制力也比較差。

和伴侶交往前期,可以觀察和想辦法了解對方的家人,如果家人有暴力的行為,一方面由於遺傳基因,伴侶控制力可能也會差;另外一方面,從小在暴力環境中長大的人,有比較大的可能性會延續這樣的行為模式。

其次,控制欲比較強的人也可能會有家暴傾向。這些人在工作中追求完美,對下屬、同事的控制欲強,如果不按照他的想法行事,就可能發脾氣,要求重新做。在家裡,這類人可能會對一些細節有著極強的控制欲,如果沒有按照他的要求做,就可能產生衝動行為。在戀愛相處的初期,如果對方對穿著等生活細節有極強的控制欲,或者對方要求你不能和異性有接觸,就要警惕可能對方有暴力傾向。很多家暴就是發生在對方企圖控制另一半,但是另一半又受不了這種控制,企圖反抗時。

此外,對猜忌心比較強、內心比較敏感的人也應該多一份警惕。一些異性間的正常接觸,在猜忌心比較強的人眼裡可能就是「出軌」。比如和別人聊了一會兒天,對方就要問聊了多長時間、聊了哪些內容,還要翻看手機,甚至是跟蹤。這些敏感多疑的人對這段關係充滿了不安全感,伴侶的很多行為都可能會引起他們的不滿,由此就會產生暴力行為。

最後,從疾病的角度來看,衝動型人格障礙患者、反社會型的人格障礙患者、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偏執型精神障礙患者實施暴力的可能性也會相對高一些。值得注意的是,酒精依賴引起的行為障礙患者實施暴力的可能性也比較高。因為長期飲酒會導致人的控制力減弱、人格改變,變得非常衝動,從而容易實施暴力。

易嘉龍總結說,他在門診接收的有被家暴經歷的心理障礙患者中,肢體暴力反而不是很多,語言暴力和冷暴力更為常見,這也往往是被大家忽略的。易嘉龍建議不要從外表判斷對方是否有家暴傾向,很多實施家暴的人文化程度也很高、工作體面、言語文雅,但是回家關上門,完全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朱廷劭曾對644位家庭暴力相關者做過調查,結果顯示被家暴的個體更容易採取對施暴者服從的策略以避免自己被家暴,因此,他們可能會表現得更為順從,獨立思考和行為的能力受到影響。

易嘉龍說,如果家暴不幸發生,一定要在第一次家暴時進行反抗,比如收集證據尋求法律幫助,或者先離開施暴者,尋求家人朋友的幫助,否則就是對家暴行為的默許,會變相地強化對方實施家暴的衝動。易嘉龍在門診中遇到受家暴傷害比較嚴重的患者,往往在被家暴初期都沒有積極應對。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佟新認為,很多家庭暴力發生的原因在於性別不平等,隨著女性獨立性的提高,有些男性會覺得自己在這些女性面前沒有面子,就會用暴力的方式來展現自己的男性氣質,企圖通過暴力來控制女性。佟新說,對這些男性的教育也應該引起重視,而不光只針對被害者進行宣教。(記者 劉昶榮 張曼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