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SaaS產品為例,通過場景和價值判斷需求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發佈 2020-02-13T13:17:45+00:00

然後在我們跟研發同學溝通的過程中,就老是被懟,「我覺得這個功能不應該做,我的資料庫又要重構……,我覺得你這個搶購時間有問題……,我覺得人數限制應該是……,」巴拉巴拉一大堆,我們跟研發的吵得不可開交,誰也不服誰。

與C端產品不同,SaaS產品通過挖掘並實現業務場景中的需求而存在。那麼做產品前,我們又要如何挖掘需求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回歸場景與價值判斷兩部分做起。

在做SaaS產品的過程中,需求並不是憑空產生,而是業務鏈條中實實在在的場景中的需求。

與C端產品不同的是,C端產品可以通過發散的思維創造場景,從而創造需求。

而SaaS產品存在著業務壁壘,只能從業務中還原場景,並且需要將業務鏈條中的所有必備場景都還原出來,否則業務無法閉環,一旦上線,用戶將無法使用甚至需要將整個產品推倒重來。

在對SaaS產品進行需求分析之前,我們需要回歸場景,梳理並描繪出所有必備的業務場景,然後再判斷場景中需求的價值,以判斷該需求到底要不要做。

本文將結合美容院信息管理系統項目中的需求分析,從回歸場景和價值判斷兩個方面闡述需求分析。

一、回歸場景

1. 為什麼需求要回顧場景

產品經理的工作中,可能經常會面臨這樣子的一種情況,老闆提一個需求,說我們要上線一個搶購功能。然後在我們跟研發同學溝通的過程中,就老是被懟,「我覺得這個功能不應該做,我的資料庫又要重構……,我覺得你這個搶購時間有問題……,我覺得人數限制應該是……,」巴拉巴拉一大堆,我們跟研發的吵得不可開交,誰也不服誰。

出現這種情況,除了產品經理自己沒想清楚需求外,還缺少了一種共情的描述需求的方式,來跟研發、乃至老闆、客戶進行有效溝通。

因此我們需要尋找一種介於項目協同的角色之間,大家都能理解的,描述需求的溝通方式,回到場景,看用戶面臨的實際問題是什麼,為什麼會提出這樣子的需求。

2. 通過場景7要素描繪場景

場景7要素指的是,「誰」在某一個特定「環境」下,出現了某一個特定的「時機」,為了達到某一個「目標」,做了一系列「動作」,跟某一「介質」發生了交互,完成了某一特定「任務」。

如:Coco是美容院美容顧問,今天在店裡上班的時候,來了一位進店來的美女,為了留住這個客戶,Coco將美女引到休息區並倒了一杯茶,開始用iPad給美女介紹自家的療程,美女被其中的一個療程吸引並決定做,於是Coco通過iPad下單,並帶美女進了包間。

通過上面的描述,我們就可以和客戶以及研發同學都能很好的溝通需求了。

對客戶:我們的系統可以直接用戶展示美容店內的療程套餐,種類豐富多樣且免除了傳統的紙質手冊的列印成本。顧客選擇好套餐之後可以即時下單,下單信息同步到管理後台,美容師可以馬上看到並準備好套餐所需的物品,提高了溝通效率。

對研發:我們需要創建套餐功能、套餐展示功能、套餐下單功能……

場景7要素所描繪的場景,主要是闡述了用戶有怎樣的需求,並通過怎樣的解決方案達成了這個需求。

如:Coco的需求是為了留住客戶促成下單,往深度需求來說就是通過下單提升自己的業績。她的解決方案是盡心盡責的周到服務,以及對自家業務的專業度,通過系統進行下單,以留住客戶。

3. 場景需求清單-描繪閉環業務鏈條上的全場景

通過對業務的調研,結合上述的場景7要素的描述,我們得到了場景需求清單。

當然,整個業務鏈條中的場景並沒有那麼少,這裡羅列出的是核心的需求場景清單。B端產品研發成本過高,需要在過程中不斷的試錯,核心需求場景清單的特點是,清單中的場景能讓業務形成閉環;清單中每一個場景都有清晰的串聯關係。因此,通過核心場景清單,可以作為版本的疊代驗證產品。

4. 小結

產品設計的過程往往是先做加法再做減法。將所有業務中的角色梳理清楚,深入場景分角色梳理各自的需求,儘可能多的收集,不用怕收集到的是錯的,或者是偽需求,後期我們再通過需求的價值,判斷該需求做不做、為誰做、誰先做等問題。

二、價值判斷

1. 為什麼要做價值判斷

在我們做C端產品的時候,每天掛在嘴上的是用戶體驗,這就要求我們需求考慮極致的用戶價值,以提升產品的用戶量和用戶活躍度。通常都是把流量做起來之後,才會考慮商業變現,可以說是對商業價值的考慮微乎極微。

而SaaS產品不同,SaaS產品天生就是靠賣產品給客戶而賺錢的,因此在考慮用戶價值的同時,更需要考慮需求對自身的商業價值。

2. 價值判斷的兩大原則

在我們對需求價值進行判斷的時候,會通過價值判斷的兩大原則進行判斷:

(1)宏觀層面:產品的價值主張

產品的價值主張指的是,為特定的用戶群體提供差異化的價值。價值主張是一個產品的方向和原則。

比如美容院信息管理系統,它的價值主張是:給美容院企業提供全鏈條的信息化管理服務。

(2)微觀層面:需求的價值

需求的價值包括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

  • 用戶價值:該需求給產品的用戶帶來了業務閉環;給用戶帶來了便利性、安全性等效用;給用戶帶來了權威、身份認同等體驗類價值。
  • 商業價值:該需求能否促進客戶的簽單和續單,給企業帶來收入;該需求能否採集到足夠的業務數據反哺系統,以帶來更大的價值。

下面來羅列一下美容院信息化管理系統中的一些需求,判斷是否具有商業價值。

對於上表所羅列的一些需求即對應的價值,我們可以看出,像發放優惠券等店鋪營銷模塊,以及跨店儲值等連鎖店鋪管理模塊,可以摘取出來,跟標準版的產品差異開,客戶需要通過付費升級才能獲取的功能,便具有一定的商業價值。

價值主張是價值判斷的第一原則,儘管我們需要儘可能滿足每一個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但與產品但價值主張不一致的需求則堅決不做。

3. 如何判斷需求該不該做

從上述價值判斷的兩大原則我們可以知道,需求該不該做,首先需要符合產品的價值主張,其次還需要判斷該需求是否擁有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

(1)符合產品的價值主張

我們曾經做過一個商城的項目,當時客戶提出一個需求,希望展示在前端的商品銷量可以後台修改。我們分析一下這個需求的價值。

  • 用戶價值:商家可以在後台修改商品的銷量,則用戶購買時可以產生一定的引導作用,對商家而言是有價值的。
  • 商業價值:如果我們做了這個功能並設置成收費模塊,則商家也會為了尋求更大的利益而選擇付費,因此也有一定的商業價值。

但是,在我們做這個商城項目之前,我們訂立的產品價值主張是:幫助中小型建材領域的商家成功。而修改商品的銷量這個需求,對於一個成功的商家而言,是恥辱,對於消費者而言,是欺詐,完全違背了價值主張,因此,堅決不做這個需求。

(2)需求的價值

當一個價值符合產品的價值主張之後,我們可以進入下一步,判斷該需求的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這裡使用象限法進行分析,將商業價值設置為橫坐標,用戶價值設置為縱坐標,得出如下圖。

  • 需求1:既有用戶價值也有商業價值,要做。
  • 需求2:用戶價值很高但是沒有什麼商家價值,這種需求要謹慎考慮,可以從開發的難易程度,以及投入產出比等方面考慮是否要做。
  • 需求3:既沒有用戶價值也沒有商業價值,不做。
  • 需求4:商業價值很高但是幾乎沒有用戶價值,雞肋功能,無法創造用戶價值,則沒有用戶使用,即便是再高的商業價值,也是一場空,這種需求也不做。

4. 如何衡量不同角色的需求衝突

在需求分析階段,常常會遇到需求衝突的情況,使用者和管理者的衝突尤為明顯。

管理者的訴求是規範化、流程化、過程可追溯、杜絕損害公司利益的事發生。

使用者的訴求是方便高效、省事,最好還能在某些方面獲得一些利益。

比如在做美容院信息管理系統的時候,在療程下單的時候,店長想要有拍照上傳的功能和協議簽署功能,美容顧問需要在做療程之前跟顧客拍照,並需要顧客簽字。當療程做完之後,需要再次為顧客拍照並上傳。而實際訪談美容顧問時,美容顧問則希望流程能簡單一點,有些步驟可以跳過,因為線下的操作已經夠繁瑣了。

通過對業務的深入了解我們獲悉,做療程前後進行拍照,是需要給顧客看療程前後的對比效果,簽署協議是為了防止顧客因療程效果不佳而產生糾紛。

如果做這個功能,則會使美容顧問的工作變得繁瑣。但如果不做這個功能,店長就無法使自己的服務標準化、流程化,可能就不會為這個產品付費。

因此,綜合考慮之後,我們側重付費者的訴求,優化使用者的體驗。這個功能我們需要做,但是在操作流程上儘可能的讓用戶的任務路徑更短,比如下單直接喚起相機等。

5. 如何判斷需求的優先級

判斷需求的優先級,這裡需要引入一個需求分析模型:KANO模型。

KANO 模型是東京理工大學教授狩野紀昭(Noriaki Kano)發明的對用戶需求分類和優先排序的有用工具,以分析用戶需求對用戶滿意的影響為基礎,體現了產品性能和用戶滿意之間的非線性關係。

  • 必備型:滿足業務閉環的基本需要,如果有,用戶也不會很滿意,但如果沒有的話,用戶滿意度為負數,用戶就不會使用我們的產品。
  • 期望型:已經滿足基本需求的情況下,如果有該功能,用戶滿意度就會上升;如果沒有該功能,用戶滿意度就會下降。
  • 驚艷型:本來用戶沒有這個期望值的,如果有,用戶會感到很驚喜,會覺得該產品體驗很好。

那怎麼使用KANO模型來判斷需求的優先級呢?

(1)將需求按照KANO模型進行分類

我們還是以美容院信息管理系統為例:

將上表進行整理得到下表:

(2)不同的類型中判斷需求優先級

  • 必備型:必備型是是業務閉環的最小需求集合,所有的需求都要做,因此不存在優先級。
  • 期望型和驚艷型:存在商業價值的優先考慮,其餘的考慮對用戶的效用價值。

總的來說,判斷需求優先級,首頁代入到KANO模型中,將所有的需求按照KANO模型進行分類,然後按照必備型需求>期望型需求>驚艷型需求的優先級進行排序。

然後分層次,判斷每個層次中的需求,商業價值大的優先於商業價值小的,其他的則按照對用戶的效用價值進行排序,最終獲取需求優先級排序表。

三、總結

本文通過回歸場景和價值判斷這兩個方面,對需求調研過程中收集到的需求進行了全面的分析。

首先使用場景7要素的描述方式,結合調研結果,輸出場景需求清單。

其次通過價值判斷的兩大原則——產品的價值主張和需求的價值,判斷需求要不要做,該如何權衡需求衝突。

最後通過KANO模型,來分析需求的優先級,回答哪個需求先做的問題。

做完這一步,產品經理就可以組織開需求評審會了。

作者:客者Aven;公眾號:超越產品思維

本文由 @客者Aven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