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家庭教育方法小探

校長傳媒 發佈 2020-02-13T13:20:02+00:00

▲本文作者李瑞,2017年11月底從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教師崗位退休,曾任統計與數學學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


▲本文作者李瑞,2017年11月底從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教師崗位退休,曾任統計與數學學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

【李瑞專欄】

家庭教育方法小探

原創作者|李瑞

年後抗疫情隔離在家,我在頭條上與網友交流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歸納如下。

01

從宏觀上把握住教育孩子的方法

現在教育問題仍是許多家庭剪不斷、理還亂的問題。再加上各種教育方法及觀點鋪天蓋地,到底該聽誰說,才能把孩子教好?

我曾在以前的文章中表達過這樣的意思: 你教育一個孩子成功的經驗,不一定就適用於其他孩子。每個家庭文化背景千差萬別,故不可能有適合全體孩子的同一教育方法。但是,人在學習過程中還是有著普遍的認識規律,例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興趣是打開認真學習的鑰匙,厭倦是毀掉學習魔鬼,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是通往成功的階梯等等。教育者,不論家長還是教師,都應遵循人的認識規律進行教育活動。

我建議家長從宏觀上把握住教育孩子的方法: 自然而然地帶孩子,心放平,氣放和,以後成才更好,不成大器也行,只要孩子能自食其力即可。去掉虛榮心,不把孩子當成往自己臉上貼金的學習機器。家長應自己探索教自家孩子的規律,不要設定教育目標,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注意發現並培養孩子的特長。我不贊成拔苗助長的教育方法,也反對循規蹈矩的做法,明知他有餘力,就是不讓他往前跑。

只有在溫馨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氛圍與教育環境中,孩子經過身努力才可能成才。任何在強迫、外力太大、沒有自由支配時間的教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我說過,即使他博士畢業,仍不會是一個創造性的人才。十八年來,日本每年都有諾貝爾獎獲得者,我國有幾個?現代科技社會的最新科技成果,有多少項是我國人發明的?因此,千家萬戶的教育方法,決定著我國科技發展的未來。

02

如何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許多家庭埋怨孩子學習時總是貪玩,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或者說屁股粘不到板凳上。實際上,這些孩子早就錯過了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黃金期。

說到愛孩子,誰能說不愛自己的孩子?但在我看來,真正愛孩子、在上小學前能真下功夫跟孩子一起玩和學習的人非常少。大人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早晨睡懶覺,白天只忙自己的事或者玩手機。到孩子上小學後,又整天為孩子不好好學習發愁,無計可施。

如何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儘量從孩子出生後就培養。在孩子出生後,父母就要多抱孩子並跟他(她)說話。儘管孩子聽不懂,但大人仍應在孩子不睡覺時與孩子多交流,如「你是我的小寶貝,你叫某某,是個男(女)孩」,播放輕音樂等,用大量的信息刺激孩子的大腦。儘管嬰兒很小,但他們會聚精會神地看著你並聽你說話。這是培養孩子集中注意力的第一步。

到孩子會坐以後,就可以給孩子講彩色圖畫上的故事,每次時間不要長,幾分鐘、十幾分鐘、幾十分鐘均可,視情況而定。隨著歲月的增長,每天早起後,晚睡前都形成給孩子講故事的生活規律。在講故事中,自然就會培養起孩子持續集中注意力的習慣。

通過講故事,可以培養孩子注意力的持久性,可以認字、學拼音、漲知識。這個習慣可以堅持到五、六歲。好處多多。

學前兒童以玩為主,天性好的在玩中學點東西,如識字、算數等。天性差的會玩就行,譬如搭積木,也是培養注意力的好辦法。

上學以後,用任務管孩子,不要用時間管。譬如說每天放學回家,先讓孩子做完當天的作業,時間不要超過一個小時。如果作業量太大,就給孩子減量並告訴老師知情即可。學習任務完成後,就讓孩子出去玩,不要再干涉他。逐漸讓他們養成學就集中精力學,玩就痛痛快快地玩的好習慣。

03

情商與智商問題

我的看法仍是不要刻意去培養,注意就行。我們都是普通人,吃喝拉撒,七情六慾,不要特意去掩蓋什麼,如不必避開孩子吵架,讓他們生活在一個真實的世界中。孩子情商高,得益於大人與孩子的互動方式。出生後,能抱則抱,嬰幼兒需要大人的扶摸,在懷裡有安全感,有利於情商的發展,不要總讓孩子自己躺床上。也儘量不要讓抱姆帶孩子,她們帶不出高情商與智商的孩子,儘量由年輕爸媽自己帶,多跟孩子說話,多與孩子玩。智商高,除了遺傳因素,也是從出生才慢慢形成的。我總講這個模型: 孩子出生後被放在一間四面白牆的房子裡,每天按時餵奶,及時換尿布,就是不跟他講話。一年後,這孩子能聽懂大人說話嗎?會與人互動嗎?在這種情況下,何談智商?

不要刻意去做提高孩子智商的事,做不成。什麼腦筋急轉彎、奧數,拉倒吧!三十多年來,學過奧數的孩子,都進211這樣的一本院校了嗎?我說過,兩位數心算都不會,你讓孩子學奧數,就是給老師白送錢,就是讓孩子去那個奧數班當分母,學成的也就是一個班裡的少數幾個孩子。

我們應自然而然地帶孩子,一般情況下,由爸爸帶大的孩子,不論男女,以後都更聰明。男人只要非常愛孩子,他就會全力利用空閒在家的時間帶孩子,陪孩子玩。因為男人的鬼點子多,不按常理出牌,所以更有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關於男人帶大的孩子比較聰明這一點,三十多年前我們同事在一起就總結過。

04

幼兒園讓孩子背誦問題

少數幼兒園給孩子留背誦任務,是完全不懂教育規律的表現,應立即停止這種極端錯誤的做法。這樣適得其反,孩子們不僅學不到知識,而且會逐漸形成牴觸學習的情緒。幼兒園的保育員(不應稱她們為老師)任務不是教學,其責任是,保護孩子健康成長,在帶孩子們玩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教給他們一點點「知識」,能否學會無所謂,關鍵是培養孩子們玩的興趣,培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在玩中逐漸成長,逐漸長知識。有些國家把六歲以內的孩子叫做到處跑的嬰兒。我們要千方百計的保護幼兒的求知慾,而不是在幼兒園階段就讓他們害怕學習。記得在1961年左右我上幼兒園時,保育員就只教我們數數。我是六歲上的小學,人家嫌我年齡小不收,旁邊送我報名的大人(鄰居)告訴老師,「這孩子能數到一百。」於是,我一口氣從1背誦到100,被允許上學了。現在看是不是很搞笑,都六歲了,才會數數。

05

糾錯問題

不懂教育規律的家長,是不允許孩子犯錯誤的。我們大人為什麼要糾正孩子的每一處錯誤呢?難道他們寫錯別字、讀錯音節不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嗎?尤其是學前兒童。讓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自己去糾正學習中的錯誤,是培養孩子們自學能力極好的方法。我們孩子五歲時把3寫成ε,挺好玩吧?孩子腦子裡對3是個什麼印象?我也不知道。孩子上小學後,自已跟電視節目學習英語時,把problem(問題)讀成「p勞b了母」,不會發r這個音,我根本就不管她!我看著這種情形好玩啊!後來孩子在上小學六年級時,參加了有一百多萬人的區級小學英語競賽,得了第一名。

包括所有老師在內,不要糾正學生的所有錯誤,留一些讓他們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去糾正。沒有自我糾錯能力的學生,一定不是好學生。

06

陪讀問題

有許多家長,認為每天都陪同孩子學習就是在盡力幫助他們。其實陪讀是完全錯誤的輔導方法,包括請人到家裡一對一的教。現在二本、大專的學生,有許多人沒有自學能力,都是從小沒有養成自學習慣,其重要原因在於一直離不開家長的幫助和教師的指導。老師只知給學生留做不完的做業和模擬卷,孩子們被作業擠壓的沒有自由支配時間,久之,失去了自主求知的能動性,你不留作業,我就沒事做。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把美好願望變成每日認真對待生活與工作,變成與孩子同享天倫之樂,孩子也就會從自由美好的生活中逐漸形成認真學習、認真做事的習慣。

記得我們孩子兩歲多時,有一天我在家裡批改學生作業,她就站在書桌旁說「爸爸,抱抱我唄!」 我說「自己玩去!」 她接著說,「爸爸,你就抱抱我唄,你就可憐可憐我唄!」 我沒辦法,只好把她抱起來,讓她站在椅子上,握住她的右手在作業本上打叉與對號。過了一會,她覺得沒意思,就自己去翻圖畫冊玩去了。

講這個故事,我是想說身教勝於言傳。家庭生活中要有一定的學習氣氛。如果大人除了上班,回家就玩手機,不理孩子,你怎麼能指望你的孩子乖乖坐在你身旁,專心的自己學習呢?

我們的孩子在兩歲半時,有一天我背著她在家裡玩,她爬在我肩膀上說,「爸爸,巴比,寶貝。」 跟孩子一起玩,其樂無窮啊!

以上僅自己淺薄之見,歡迎網友們交流自己的教育觀點。

李瑞 2020.2.13.於上海

(本文為李瑞老師原創投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