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過河,是不需要策略的,踏水而過,可能還唱著歌

超厲害的耳語 發佈 2020-02-13T18:32:42+00:00

當我讀完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我想:蘇老先生如果在世,定是全力投入抗「疫」戰鬥的勇敢者!因為他不僅僅是個大文豪,更是一個有著強烈的家國情懷,勤於為民,積極入世,窮達如一的實幹家。林語堂先生的這本《蘇東坡傳》是樊登老師在樊登讀書APP講過的。


2020的開局,非常糟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突然來襲,我們措手不及,倉促應戰。大家眾志成城,全民戰「疫」!

政治家基辛格在《論中國》中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當我讀完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我想:蘇老先生如果在世,定是全力投入抗「疫」戰鬥的勇敢者!因為他不僅僅是個大文豪,更是一個有著強烈的家國情懷,勤於為民,積極入世,窮達如一的實幹家。

林語堂先生的這本《蘇東坡傳》是樊登老師在樊登讀書APP講過的。當滿懷敬意讀完之後,不得不說,心裡是有小小的失望的。總覺得哪裡不過癮。原本認知中熟悉的蘇東坡的形象沒有更加豐滿強化,不熟悉的那一部分又沒有細化,得不到真真切切的滿足感。

但是,要了解蘇東坡,這本書,還是繞不過去,一定要讀一讀的。


大家為什麼喜歡蘇東坡呢?

這是一個文化的巨人,他的詩詞文賦,驚艷了世界,讓我們嘆服;這是一個身處政治旋渦的官員,仕途之路起起落落,他行走一地,就造福一方,讓我們尊重;這又是一個看透苦樂榮辱,活得瀟瀟洒灑,生機勃勃的哲人,他在艱難苦澀,漂泊貶謫中依然活出了霽月清風,晴天朗日的天真淳樸。

這些單一要素不足為奇,如果能夠無縫對接在一個人身上,就讓我們驚訝這樣的渾然天成不可了!

每一個了解蘇東坡的人,都想和他做朋友。他沒有什麼執拗,也沒有什麼怪癖,更沒有那些形而上的浮誇。如果穿越到現在,他應該是我們朋友圈裡面那個有趣的靈魂。畢竟,蘇軾的作品中很大部分都是與各類朋友之間的往來投贈之作。

林語堂先生是非常喜歡蘇東坡的。他說寫蘇東坡的傳記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信然。

《國學拾遺》中他就曾提過:「莊子是中國最重要的作家,經過一千四百多年以後,才有一位和他比較的天才,蘇東坡。」甚至評價蘇東坡的赤子之心,林語堂用了耶穌所說的——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鴿子的溫柔敦厚。毫不吝惜溢美之詞。

掩卷沉思,我在想:在交通極其不發達的北宋,因為貶謫,蘇老先生真的是用腳步丈量祖國的江河大地,甚至翻山越海。他不同於我們日常的旅行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略作停留。他需要服從命令,在一個地方短則呆上一年半載長則三四載。所到之處都留下了他的傳奇。

真想喊一聲:蘇大俠,留步!讓我與你同行,可好?誰不希望有這樣一個驢友呢?

1.你我都曾有過的躊躇滿志,壯志凌雲的年少時光

宋仁宗景祐三年,即1037年十月二十九日,蘇東坡生於四川眉山。他的一生就是從這個荷花盛放的小鎮啟程的!「你若能做范滂,難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親嗎?」這樣的母親,伴蘇東坡度過了快樂的童年。

第一次離家,是蘇東坡20歲的年齡,1056年,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一起自旱路赴京,迢迢萬里,要穿劍閣,越秦嶺,為時需兩月有餘。三蘇到了汴梁城,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開封市,寄宿於僧廟,等待秋季的考試。

年少時,生在一個中產階級家裡,還有一個開明寬厚的母親,一個志同道合的弟弟,這對一個人的成才,多麼重要!更何況,少年離家去應試,就遇到了大貴人歐陽修且被這位德高望重的文學權威所賞識。這何其有幸!

現在越來越多的高考狀元都來自於中產階級。而且,《愛、金錢與孩子》這本書中談到一個現象——代際受教育水平延續性越來越明顯。什麼意思呢?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考好大學的可能性更大,越是家庭環境好的孩子越容易獲得成功。因為這是一代一代地累積。隨著現代社會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衡,那麼高的密集的教育成本,寒門出貴子的機率大大降低。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家長越來越焦慮的原因。

有時候我就想,也許正因為小時候這樣的原生家庭滋養了蘇東坡的根基,讓他在青壯年時期可以有能量應對人生未知的大風大雨。

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這樣的好時光,壯志凌雲,躊躇滿志,輕鬆得意,眼前只看得見那錦繡的前路!


2. 人到中年,你我都曾有過的人生至暗時刻

「烏台詩案」之前,斷斷續續十年間,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蘇東坡自求外放,十年時間,調任浙江,山東,江蘇三省,輾轉杭州,諸城,徐州,湖州等地。每個地方,都留下了蘇東坡的政績。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蘇東坡因「烏台詩案」被捕入獄,坐牢103天,瀕臨砍頭境地。這是蘇東坡一生的至暗時刻。他熬過來了。這一年,是元豐二年(1079年)。蘇東坡42歲。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人生的至暗時刻,如果一定要遇到,那就讓他早一些到來。不要等到40歲。我覺得40歲經歷了前半生的風風雨雨,的確會打通自己靈魂里一些糾纏不休解不開的疙瘩。一旦頓悟,醍醐灌頂,未來的願景終於漸漸清晰,越來越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怎樣的人生。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可以頓悟得更早一些。不必在年華逝去時感慨一句:我來不及認真的年輕,只好選擇認真得老去。可是當我有這個心思的時候,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離蘇東坡「隨緣自適」的境界遠了一步。

面對這樣巨大的疫情,宅在家,不出門,我們要珍惜這寶貴的休閒時光;臨危受命,堅守崗位,我們也要努力找到負重前行的意義。電影《蜘蛛俠》結尾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不是人人都可以像鍾南山院士一樣,像那些專業的醫務工作者一樣,像一線各級官員一樣,像那些行業大牛一樣……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有專長的貢獻自己的專長。要承擔責任的就勇敢地把責任扛在肩上!關鍵時刻可以扛起重擔。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能力成為危難時刻人民的英雄。

所謂的「隨緣自適」,不是消極的不作為。我想,應該是接納當下,珍惜當下並且擁有在當下創造最大價值的智慧吧。

莎士比亞說:無論黑夜怎樣悠長,白晝終會到來。


3. 行走一地,造福一方,被貶謫的蘇軾在低谷中創造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神宗駕崩之後,1086年年幼的哲宗繼位。此時蘇東坡已49歲。因其不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終究不能在一個地方停留太久。自求外調,回到了闊別十六年的杭州做太守。修水利,建蘇堤,度過了一段愜意舒暢有所為的時光。

高太后去世,1094年,57歲高齡的蘇東坡又被貶至惠陽(今廣東省惠州市),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又被他的政敵要求發配到儋州(今海南島)方可罷休。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

歷史上的海南島就是一個荒島,地處邊陲,孤懸海外,閉塞落後,相去汴京幾千里,「鳥飛猶用半年程」。

就在這個「蠻荒瘴炎之地」,死囚流放之所,60歲高齡的蘇東坡仍然以他的偉大人格與社會良心,大大縮短了海南與中原文化的差距,對當時海南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王國賢在《重修儋縣誌序》中評價蘇軾的文化地位:「儋耳為漢武帝鼎六年置郡,閱漢魏六朝至唐及五代,文化未開。北宋蘇文忠公來瓊,居儋四年,以詩書禮樂之教,轉移其風俗,變化其人心。」

我們為生活奔波也會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可是每每離開之後,我們所碎碎念的是:這個城市給了我什麼?而蘇東坡走過一個地方,他總是會給這個地方留下一些什麼。所謂的高光時刻,不是你索取到了什麼,應該是你是不是有能力給予這個世界一些什麼。


4. 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宋徽宗繼位,大赦北歸,蘇軾於1101年八月二十四日卒於江蘇常州。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省郟縣)。享年六十四歲。


是什麼成就了這樣的一個蘇東坡?白居易云:我生本無鄉,心安即歸處。現代文人許地山的話或許可以更好地幫我們解答蘇東坡的苦樂觀,這或許可以幫我們更順暢得度過這苦樂無常的一生吧:「人間一切的事,本來沒有什麼苦與樂的分別;你造作時是苦,希望時是樂,臨事時是苦,回想時是樂。我換句話說,眼前所遇的都是困苦;過去的回想和希望都是快樂。」(許地山《商人婦》)

有人說,林語堂寫得拖沓零散了些。有一種一股腦把蘇東坡的趣聞軼事往書里塞的嫌疑。我卻覺得,塞得遠遠不夠。蘇東坡的精彩,豈是一本書所能囊括的?

我們無法成為蘇東坡,但是我們可以成為自己努力企及的巨人模樣。劉潤在一次直播中說:松鼠過河是要想各種策略的,但是巨人不需要,直接踏水而過,甚至還哼著歌。因為巨人有強大的基礎力量。

2019年暑假和同事一起去西安爬華山,爬到半山腰向上望不到頂,向下看不到頭,往回走不甘心,向上爬力不足。氣喘吁吁手腳並用,又擔心速度過慢爬到山頂那下山的纜車關停,幾個中年老阿姨急都要哭了。可是同時出發的那些壯漢早已到山頂一覽眾山小了。

我們覺得很厲害的東西,在旁人那裡或許只是基本功。我們看著蘇東坡雲淡風輕一蓑煙雨任平生,可是,如果我們認知不升級,就無法達到巨人踏水而歌的高度!巨人不僅僅是用來仰望的。

李笑來說:耐心是非常重要的品質。我們不能成為天縱奇才的蘇東坡,但是我們日復一日的積累,或許也會讓我們成長為一個不需要策略,直接碾壓一切困難的巨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