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黃牛教我的創業課:新十年的機會,都在中國的毛細血管里

卡卡小生 發佈 2020-02-13T02:03:24+00:00

吃了幾次海底撈,我發現,海底撈的選址很有講究。知名火鍋店,都愛開在商場裡。但海底撈,好像故意不在人流量最大的商場開店,而是在商圈裡,選一個比較偏的位置開。


吃了幾次海底撈,我發現,海底撈的選址很有講究。

知名火鍋店,都愛開在商場裡。

但海底撈,好像故意不在人流量最大的商場開店,而是在商圈裡,選一個比較偏的位置開。

比如上海,日月光的海底撈,不在日月光商場內,而是商場斜對面的小廣場裡。

張楊路的海底撈,要繞到商場側面的小門上去,你要第一次去,門都得找半天。


想一想,海底撈開在偏一點的位置,能給它什麼好處?

省房租啊!

偏僻一點的商場、樓盤,需要海底撈帶動人氣,自然願意給海底撈很低的房租。

而對海底撈來說呢,客人本來就是奔著它去的。

只要還在商圈內,稍微偏一點也不愁客源。房租省下的錢,正好可以用在食材和人工服務上。

這樣一來,越是房租成本低,越能花錢提升食材和服務,就越能帶來更多客人;而客人越多,越敢在偏一點的地方開店降低成本,形成商業的正向循環。

這麼一琢磨,就推演出了海底撈的商業閉環。

為了驗證,隨手查了下海底撈的財報。


果然,海底撈的房租成本只占總成本的3.9%,而普通的火鍋連鎖店,房租要占到30%以上的成本。

相應的,海底撈的人工和食材成本遠遠高於其他火鍋店,驗證了我推測的商業飛輪是正確的。

但尷尬的是,當時的我,知道這些大道理,甚至可以自己推演出商業策略,但輪到自己實操時,卻無從下手。

畢竟,我也沒那個資本用同樣的策略去開餐飲店,對吧?

這些商業策略,就好比兵法里的口訣。背的再熟,上了戰場不會用也白搭。


怎麼用好兵法,恰好是一位海底撈的黃牛給我上了一課。

有一次,我和女票臨時起意想吃海底撈。

當時正是飯點,海底撈排隊至少要一個半小時,等排到我估計快餓死了。

轉念一想:

全國這麼多海底撈,每家店都排了很多人。

這麼大的需求,難道沒有孕育出黃牛產業嗎?

打開萬能的淘寶,搜索「海底撈 排隊」,果然有幾個店鋪都在賣。

找了家當時銷量最高的店,直接買了插隊服務


(現在這個產業依然存在,不過已經沒有之前那麼火熱了)

付款後,黃牛讓我加微信交流。為了方便,就叫她小莉吧。

我一邊和小莉溝通,一邊順手翻了翻朋友圈。

令人吃驚的是,小莉竟然是個女生,而且看她朋友圈吃喝旅遊的日常,文化素養和經濟條件也相當不錯。

大家知道,上海這地方,網紅店與黃牛齊飛。

但一般黃牛,以中年人大叔大媽居多。

為什麼一個各方麵條件這麼好的小姑娘,會跑出來干黃牛?這讓我對她產生了一點好奇。

買完插隊服務,小莉問了我所在的分店名。

不一會兒,她讓我去找門店的領班,領班就真的優先帶我進去就餐了。

但神奇的還遠不止此。

我看到小莉的店鋪里還有打折的服務——只要付30元,海底撈結帳時就能享受八折優惠。

難道是黃牛們在內部有人?

不太可能,當時這個打折服務在淘寶上月銷量近千件。

哪個內部人員敢給這麼多人打折,還不馬上被辭退了?

為了搞清楚原理,我又買了一個打折服務。

這次小莉拉了微信群,群里除了我和小莉,還有個陌生人。

陌生人給了我一個手機號和簡訊驗證碼,讓我點餐的時候用這個手機號登錄。



登錄這個帳號後,我一下就明白了貓膩所在:

這個陌生人的帳號,是海底撈的五星會員。

海底撈的會員制度很嚴格,最高的五星會員,需要四個月內消費16次或者消費30000元才能辦理。

但五星會員的權益也很誘人——可以免排隊優先就餐,並且最高享受8折的折扣。

很顯然,之前的插隊和折扣服務,都是利用了五星會員的權益。

而小莉,拉攏了一批五星會員合作。

當顧客購買服務時,小莉就分一部分錢給五星會員,讓其幫助顧客使用五星會員的插隊/折扣權益。

顧客花錢買插隊服務和八折優惠——省錢省時間。

五星會員發一個簡訊驗證碼就能分成——賺錢。

而小莉,巧妙的將兩者的需求結合起來,就能坐收莊家操盤的利潤。

按當時的銷量估算,她的店鋪每月流水在5萬以上。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嗎?

後來,和小莉一來二去,聊了幾句。

巧合的是,小莉竟然說,她也是做運營的……

原來,小莉雖然是店主,但只是當做副業,主業還是在網際網路公司做運營。

而且她所在的公司還小有名氣,不過這裡不方便透露公司名就是了。

她說:「現在我是主理人,流程跑通之後,讓朋友幫忙拉群操作,平常我都不太管的,今天是周末我幫她頂一下。」

因為稍微熟了點,我忍不住問了:「為什麼你想到來做黃牛?雖然確實能賺錢,但是畢竟…..」

畢竟很low,是嗎?」她一下明白了我的意思:

「其實我也覺得很low,我決定做這個,是因為它有一種百分百操盤的成就感,這種感覺在公司很難有,哪怕我當上運營的主管。」

猶豫了一下,她還告訴我:「你知道嗎?其實很多五星會員不是我拉來的,而是我養成的。」


(現在五星會員好像被改成了黑海會員)

我本來以為,她是從特殊渠道找到很多五星會員合作,原來不是!

原來,小莉先以2000多的價格,向普通人售賣五星會員資格(有專業團隊和女黃牛合作幫忙刷到五星)。

她告訴顧客,花2000多不僅能享受永久八折,而且後續可以和她合作,用上面的模式把帳號借用給買插隊/打折服務的人獲得一起分成,用不了幾個月就能把2000多賺回來。

這個誘惑非常大,很多人都願意和她合作。商業閉環的缺角,就這樣被完美的補上了。

同樣是商業閉環,小莉的閉環,遠遠沒有我在開頭推演出的海底撈商業閉環那麼高大上。但卻更適合個人小團隊,用極低的成本撬動一個細分市場。

如果說海底撈的策略是大道理,是兵書上的兵法。

那小莉,是把大道理運用到小場景的、真正的實戰家。



讓你失望了,小莉並沒有直接傳授我什麼振聾發聵的真理。

我也並不鼓勵你去當黃牛——這行總歸沒有長期的複利積累。

但是要知道,故事發生的那一年,拼多多還沒火,用戶下沉的概念還沒興起。

那一次,是我真正第一次隱隱約約感覺到,商業的洪流正向各個支流灌溉。

幾年後,拼多多大火後,我看到這樣一條有意思的數據:

根據郵政總局的數據,2017年快遞共400億件,而2018年,507億件,新增107億件,而拼多多2018年快遞高達111億件。



也就是說,不僅2018年的電商增量都是拼多多帶來的,它甚至還搶走了傳統電商巨頭的蛋糕。

放在兩年前,你不會想到,一個賣廉價劣質品起家的平台,可以撼動鐵板一般的中國電商市場。

在網際網路的前十年里,我們這些網際網路人,朝九晚九地改造傳統市場。

我們以為自己改造了全部,不,其實我們只改造了市場的主動脈。

而現在,越來越多人意識到:

主動脈已經飽和,還有大片的毛細血管仍然等待開發。

更讓人驚喜的是,毛細血管雖然微小,但累積的市場總量甚至和主動脈相當。

而這些毛細血管,因為太細、太多,大企業很難完全覆蓋。

在新的十年里,個人小團隊創業者們,不用再擔心與巨頭競爭,因為戰場變了。

在搶占毛細血管的過程中,巨頭很難和小團隊比速度,就好像大象很難消滅螞蟻。

所以,在主動脈里奮戰的朋友們。

當我們遇到了發展瓶頸,當我們追求更強烈的自主操控感,真的不妨把目光挪一挪。

嘗試一下,把過去的經驗、熟知的道理,用到無數的毛細血管中去。

這些毛細血管,可能巨頭看不上,但對個人小團隊來說,真的足夠了。

不管你相不相信,反正後來,我賺到了第一桶金,以及現在利用業務時間、快速組建超過千人的付費社群,都是秉持著這個原則。

對了,故事的最後,再說說海底撈的那位女黃牛小莉。

如我所料,黃牛這件事不夠持久,海底撈管制更嚴格之後,小莉就不再做這個了。

但對她來說,這次操盤經驗,可能更像新手村的練級。

上一次和她聊天的時候,抖音剛火,她準備去做短視頻。

「想做網紅嗎?」我問她。

「不,不要做頂級網紅,太難了。」她說:「這個市場足夠大,拼運氣去做一個頂級網紅,不如批量培養100個小V。

我對毛細血管的理解,好像又深了一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