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徒步系列:沿著明長城徒步,發現更美地世界

驢子自駕游 發佈 2020-02-13T03:24:35+00:00

2014年,驢子有幸沿著長城徒步,見證了陝西和山西路段的明長城,它充滿著歷史的厚重感。從一開始修長城到最後停止修長城,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時間。在這兩千多年裡,修的長城全部加起來長度超過十萬里。兩千多年來,在長城的腳下上演過一幕幕威武雄偉的歷史劇。其間,既有民族生死搏殺的戰爭,也有兄弟和睦相處的安寧。但不管是戰爭還是和平,長城始終是一條紐帶,把生活在它兩百年的人民聯繫在一起。

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最開始是燕王。當時燕國國土小,兵馬少,力量弱等,所以征夫築牆防入侵。現在所指的長城,大多是指明長城,長度8841.8米,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我們當時徒步的就是陝西和山西路段。

這是偏頭關。當時我們徒步到偏頭關的時候,正好趕上偏頭關紀念儀式。偏頭關,位於偏關縣黃河邊,與寧武關、雁門關合稱「三關」。因其地勢東仰西伏,故名偏頭關。「雄關鼎寧雁,山連紫塞長,地控黃河北,金城鞏晉強。」這是古人對偏頭關的讚譽。偏頭關歷史悠久,地處黃河入晉南流之轉彎處,為歷代兵家爭奪重地。

這是坐落在山西朔州境內的長城烽火台,相對來說,保留的比較完好。可以從烽火台下登上去。烽火台中間有可以住宿的地方,烽火台上可以看到四周的景象,視野非常的開拓。

沿著長城徒步的時候,總是可以看到屹立在山頂的烽火台。雖然看起來比較破舊,但是對於西北地區的山坡來說,那就是最獨特的建築。

陝西和山西境內長城沿線的烽火台,並不都是保存的比較完好。這一個烽火台,就是損壞得比較嚴重,但是模樣還是保存得很好。看起來更加油歷史感。這是山頂上的烽火台。

除了建在山頂上的烽火台,其實還有在田野間的。這歌烽火台,保留得相對比較完整,也有損壞的。當時,我們走過的時候,覺得也很奇怪,怎麼在田野上建烽火台。但是一想,不是所有地方都是高山。連在一起的長城也有平地的時候。

殺虎口關位於山西與內蒙的交界處,雁北外長城最重要的關隘之一,是晉北山地與內蒙古高原的邊緣地區,也是從內蒙古草原南下山西中部盆地,或轉下太行山所必經的地段,明時稱「殺胡口」。明朝時蒙古貴族南侵長城,多次以此口為突破點。有一部電視劇,名字就叫做殺虎口,演得非常的不錯。

有一些長城的兩邊,是住著居民的。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長城下的山羊,放羊人在這裡趕著羊群回家。

長城的兩邊的人民,非常的淳樸和熱情。我們徒步的時候,看到有居民,會去補給水,他們都很熱情,不過水都是地下水比較多。他們說,水有時候乾旱了就拿不了,只能過去外面拿。所以,有時候也會存水。但是他們給我們補給的時候,都很熱情。

在長城徒步的時候,還可以看到美美的景色。比如雙彩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