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根本沒有玻璃,只有簡單的窗戶紙,如何防止被外人偷窺?

炒米視角 發佈 2020-02-14T08:10:15+00:00

在很多影視劇和小說里也是如此,刺客、小偷半夜探入人家,先用吐沫沾濕,點開窗戶紙,把眼睛湊上去一瞧,屋內有人,然後用半截蘆葦杆吹進迷魂香。

以前我們說男女雙方的關係,彼此心照不宣,卻都在裝傻。俗話形容得好,「隔著層窗戶紙,一捅就破。」

在很多影視劇和小說里也是如此,刺客、小偷半夜探入人家,先用吐沫沾濕,點開窗戶紙,把眼睛湊上去一瞧,屋內有人,然後用半截蘆葦杆吹進迷魂香。過一會再用匕首挑開門閂,進入竊財、殺人。

實際上,這樣的事情基本上也就是發生在影視劇和小說中。因為古人也知道「窗戶紙」是不能防盜的。

古代用於替代窗戶玻璃的最高檔的當屬「琉璃」。

我們現在在江南很多園林里,看那些老式的窗戶,你會發現竟然也是「玻璃」的,只不過似乎和我們現在常見的玻璃不一樣,五顏六色的,規格還不太整齊,比玻璃小,而且表面也沒有玻璃光滑。因為這不是玻璃,而是琉璃。

琉璃其實是中國最古老的「玻璃」,也叫「人造水晶」,工藝十分悠久,基本上和青銅器同時期就有了。用的原材料和製作工藝和玻璃都不一樣。琉璃的特點就是,從一面無法清晰地看到裡面。

其次用於替代窗戶玻璃的是「明瓦」。

當然琉璃在古代也是奢侈品,所以一般人家也是用不起的。所以一種貝殼磨成的替代品也大行其道。這種材料叫「明瓦」,看起來跟大塊的劣質玉片似的,屬於半透明的,基本上如果裡面光線強,可以從外面大概能看到個影子罷了。

再次用於替代窗戶玻璃的是「絹」。

其實在南方的內房的窗戶上,用得更多的是一種用生絲織成的,質地薄而堅韌的絲織品,叫「絹」。絹在古代很多時候是可以當稅繳納,當錢用的。用到的地方也比較多,分的等級也比較細。

所以看一些老的劇目時,你會發現那個時候的道具還是比較貼近生活,用的就是「絹」,不是用舌頭沾點吐沫弄個洞,而是用火摺子或者香燙個洞。因為刀割不但會發出聲音,而且也無法形成固定完整的洞口邊緣。但是火燒也會有味道。所以無論那種方法,都容易引起人注意。

再低一個檔次的時「油紙」。

「油紙」顧名思義,是沾了桐油的原紙。特點是較韌耐折、防水、不反光、不打滑。在古代,普通老百姓用「油紙」會更多一些。所以油紙絕對不是沾點吐沫,就可以點破的,而是必須用刀子或者錐子扎一個洞。油紙紮個洞,光就容易透進來,也很容易被人發現。

看到古人真實的「窗戶紙」,我們會發現「偷窺」在古代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大戶人家的窗戶捅不開,小戶人家的捅開沒意義。

真的是為了偷窺「婦女洗澡」,那在任何一個大一統朝代都是重罪。若被抓住,族內私刑就可以直接打死偷窺狂。若是在明清兩季,婦女把貞潔看得比命重,偷窺就等於殺人,殺人償命,何等重罪?

——炒米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