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故事:兩代銀錘斗神,五大相同經歷,只有歸順終極戰強敵不同

老樂說歷史 發佈 2020-02-14T09:24:42+00:00

毫不誇張地說,在小說中只要有用錘的大將出現,那就一定是毀天滅地級別的,而且歷來都是金銀銅鐵四對大錘集體出現,最終再因為各種原因組合在一起,為主角陣營披荊斬棘,砸垮所有的敵人,所以他們一出場,就自帶熱血豪邁的氣場,深受讀者聽眾喜愛。

在眾多歷史演義小說袍帶書之中,勇猛的錘將是必不可少的,而且由此還衍生出了四猛八大錘這種超級輸出天團。毫不誇張地說,在小說中只要有用錘的大將出現,那就一定是毀天滅地級別的,而且歷來都是金銀銅鐵四對大錘集體出現,最終再因為各種原因組合在一起,為主角陣營披荊斬棘,砸垮所有的敵人,所以他們一出場,就自帶熱血豪邁的氣場,深受讀者聽眾喜愛。然而,無論是哪套「八大錘」,分工也總有不同,金錘將基本上最厲害的,比如李元霸、薛葵,但因為力氣太大,所以靠才華吃飯的他們,不需要顏值。而銀錘將就不一樣了,本來銀白色的小將,就符合大眾審美,所以他們在力量巨大之餘,大多數還是顏值擔當。至於銅錘和鐵錘將,說實話,很多時候不可避免湊數添頭之嫌,這裡就不多說了。因此,在眾多小說中,最受歡迎的還都是力量與美貌俱佳的「銀錘斗神」,最典型的當然是隋唐系列的裴元慶。

但如此有人氣的角色,按照一般編故事的方法,是不可以第一時間就屬於主角陣營的,因為那樣的話,來得太容易,超凡的地位展示不出來。正所謂得不到的才是最珍貴的,所以他們的登場,一般都是作為主角勢力的敵對面,然後受到主角一方的無限喜愛,想盡一切辦法都要招降,不僅可以增加自己的戰鬥力,還能大幅度提高自身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有誰不愛多看小帥哥或者銀娃娃幾眼呢?但既然是綜合素質這麼出色的少年英雄,想要得到他,就必須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所以作者總要設計出很多複雜的計謀,再加上銀錘小將的年少魯莽壞運氣加成,才能如願以償,招降他們。可問題是,這種故事設定向來不容易,所以熟悉類似小說的人就會有一種感覺,同一類型的銀錘斗神,他們在歸順主角陣營的道路上,基本也是大同小異,可能這就是創作條件和能力有限所決定的吧。

就以裴元慶為例,跟他情況極為相似的,還有《薛剛反唐》中的銀錘將,白文豹。而且兩人的故事還都是以隋唐時代為背景的,因此也可以將他們看成是隋唐兩代銀錘斗神。而在他們彼此之間,相似甚至是相同的經歷,至少有五處:第一,都是使用八棱梅花亮銀錘。第二,都是家裡的三公子,而且兩個哥哥的名字都一樣,裴元慶的大哥叫裴元龍,二哥裴元虎;白文豹的大哥白文龍,二哥白文虎,一看就是評書體系化取名。第三,力大無窮,形象出眾的他倆,深得書中頭號反派勢力的喜愛,隋煬帝重賞裴元慶,武則天甚至收下白文豹當了義子,所以他們一心為自己的朝廷效力。第四,他們的父親都是當朝名將,但卻在征途中無法成為主帥,身邊總有一個更有背景的官員做主,但這個主帥又非常無能,激怒了裴元慶和白文豹,最終裴元慶砸死張大賓,白文豹摔死武士彠,惹下滔天大禍。第五,他們惹禍之後,父兄全都投靠了主角勢力,但裴元慶和白文豹卻要繼續孤軍奮戰,死磕瓦崗山和九焰山。

怎麼樣?這倆人的經歷幾乎可以看成是一個人的吧?而且最後也都會在一番惡鬥後,歸順真正的主角勢力,但問題是,如果他們歸順的軌跡和方式方法也全都一樣的話,這說書藝人,是不是顯得太能敷衍了?所以,在最硬核的招降一戰中,還是要有所區別的。先說裴元慶,他在大戰瓦崗山的時候,有一個獨特的優勢,那就是當時的天下,只有宇文成都能比他稍強一些,金錘將李元霸還沒有登場,所以瓦崗群雄再怎麼厲害,也沒人是他的對手,因此,想要征服他,就必須用巧勁,不能用蠻力,所以,這個任務就輪到了全書「智將」的代表,秦瓊。儘管秦瓊也是隋唐頂級名將,但按照隋唐系列的武評邏輯,秦瓊跟裴元慶至少差了十名,所以正面硬扛是不行的,但秦瓊有「外掛」撒手鐧,這就相當於遊戲里的飛行道具,小說里的暗器,第一次面對這招的人,不管多強,輕易都躲不過,所以秦瓊靠著撒手鐧,將裴元慶打下馬來。

而在《薛剛反唐》中,全書第一高手,金錘將薛葵則是天然的主角陣營頭號殺器,所以手使白文豹,就不用那麼大費周章了。但問題是,二虎相爭必有一傷,薛葵一旦發狠,白文豹肯定有危險,所以薛剛千叮嚀萬囑咐,告訴薛葵不許傷害白文豹,二將就只能展開一場「文斗」,這也是評書中常見的設定,兩大力量型猛將,互相砸三錘或三棍,看誰力氣更大,這樣一來,薛葵就毫無懸念地勝出,征服了白文豹。(其實在隋唐系列中,李元霸和裴元慶的第一次交手也是這麼簡單粗暴地互相「打鐵」,這也是評書中的套路)這就是兩代銀錘太保經過惡戰後失利的大致情況,應該說他們的經歷只有這點不一樣吧?但在決定他們歸順的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一步,又變得如出一轍了。因為這種熱血青年是不會輕易屈服的,能夠讓他們聽話的只有家長。所以,裴元慶的姐姐和白文豹的母親,承擔起了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任務,順利勸說孩子「聽話」。

由此可見,除了歸順的終極戰,遭遇的強敵不同之外,隋唐這兩代銀錘太保的經歷基本是一樣的,從真正的故事藝術性上講,這些設定當然讓人不以為然,但幾百年來,這些故事卻深深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或聽眾,通俗點說,大家都知道這些故事沒什麼創意,但我們還就是喜歡聽,喜歡看,這又是為什麼呢?老樂私以為,除了市井文化的獨特魅力之外,小說中的大錘做兵器,其實更像是我們拳頭的延伸,所以英雄名將們掄錘的過程,要比舞槍弄刀更加容易激發人的天性,因此,大家喜歡錘將的故事,歸根結底,還是喜歡著我們自己,而只要是我們自己的事兒,雷同的經歷又算得了什麼呢?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大多數的時間,不都是在相同的工作生活中度過的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