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前期為什麼叫「春秋」不叫「冬夏」?

嘮嘮君 發佈 2020-02-14T12:10:02+00:00

春秋戰國時期,是諸侯爭霸紛爭不斷的亂世,在歷史上是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如此說來,「春秋」命名恰如其分。

春秋戰國時期,是諸侯爭霸紛爭不斷的亂世,在歷史上是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春秋戰國時期,之所以被人們廣為傳唱,就是因為也是百家爭鳴的時代。孔子、墨子、老子、韓非子等等數不勝數。相信幾乎所有中國人,都對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有所了解,但是春秋時期,為什麼叫春秋?為什麼不叫冬夏呢?

所謂的春秋時期,就是東周前期。而春秋一詞最早並不是出現在當時,而是後人的命名。我國時期的命名後期全部以朝代命名,而前期就是以時代大事命名。比如戰國就是因為紛爭不斷得來,而春秋就是因為孔子的著作《春秋》得名。孔子這本著作類似於史實記事,記載魯隱公770至魯哀公481年間大大小小242件事。這一段時間大致與東周前期相符,所以這就是以春秋命名的原因之一。

中國古代先賢留下了無數著作,僅是因為時間類似,便以春秋命名一個時期肯定不現實。況且魯國在東周前期僅是一個諸侯國而已,眾多諸侯國魯國並不能算是大國,單寫一國國史顯然不能涵蓋全部,為什麼就能以這一時期代表整個東周前期呢?答案就是因為孔子的存在!在春秋戰國時期,因為國家管理及統一的要求,法家相對一家獨大,但是從漢代「獨尊儒術」開始,孔夫子正式走向至高無上的地位。

在歷代統治者的推崇之下,不僅是孔子個人,包括孔子的門徒及著作全部走上歷史舞台。此時《春秋》名正言順的成為了魯國經典著作之一,此時以春秋命名也不為過了。除此之外,除了孔子的主角光環映射以外,魯國也有其貢獻。魯國在諸侯國中並不起眼,面積不大,人口不多,兵力也不強,但是魯國是東周時期負責掌管「周禮」的。春秋時期並未出現禮崩樂壞的情況,「周禮」在各諸侯國中都是必須堅守的行為準則。魯國的國史也能算的上東周前期文明的代表,以魯國命名也就變成順理成章之事了。

最後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春秋是時間概念,而冬夏並不具備代表性。舉個例子了解一下,春天萬物萌生,而秋季百物凋零。春在時間的概念上代表著一年的開始,而秋季代表著一年的結束。古時生產力低下,春天播種,秋季收穫,這代表著生活與興旺。而夏季打仗冬季幾乎毫無建樹,完全被拋出了時間的概念之外。夏冬作為命名的意義也就漸行漸遠了。

用孔子的著作名稱代表一個時代顯然不是孔子一人之力,這其中結合了更多的天時地利。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段時期的特徵還是及其明顯的。在東周初期「禮」生到中期「禮」滅也是生長到結束的過程,春秋一詞在恰當不過。春秋時期是百家爭鳴的時代,能被歷史記住的也只有一些先進的思想和文化,這足夠我們享用萬世。如此說來,「春秋」命名恰如其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