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麥|追尋歷史的遺蹟——青州

談青州 發佈 2020-02-14T13:08:01+00:00

可惜的是,曾經與登州文會館合併,各取一個字組成『廣文大學』,其中的 『廣』 -- 英國浸信會所建的青州廣德書院,至今已經無從查考其舊址所在,僅能從這張照片中看到當初的樣子。

中國山東省,曾在中國近代教會歷史上留下很多可以言說的話題。感恩,這個禮拜我們所尊敬的主內同工落麥老師,用她實地拍攝的圖片和撰寫的文字讓我們來追憶,讓我們透過歷史的遺蹟來追憶神在那個年代偉大的工作。耶和華從古時到今日依然坐著為王,願那感動眾西宣教士和前輩們傳福音、建教會的聖靈,今日也加倍感動我等眾晚輩,興起為基督!本系列一共將有七次。

今天一早,儘管一場瓢潑大雨絲毫沒有停下來的跡象,我們還是按照原計劃上路前往青州,尋訪位於偶園街一帶的英國浸信會宣教遺蹟。青州的新教是於1875年,由英國浸禮會著名傳教士,對中國晚清社會政治有著重大影響的李提摩太帶入,並將這塊自古在中國位於交通樞紐,對政治社會都有著影響力的有名的青州府作為了英國浸禮會的據點。雖然如今城裡已經無法尋覓到李提摩太的故居,但透過其自傳《親歷晚清四十五年》一書,能看到其對青州的濃厚情感。現在的遺蹟主要集中在偶園街一帶。青州古城內的偶園街目前已經人工打造得和國內眾多所謂古城、古鎮、古街成了親兄妹一般的相似。

位於偶園街一頭,首先路過的是天主教堂,這座同樣有著久遠歷史的老教堂,修建於1875年。目前我們看到的,除了修女院依然為老建築之外,其餘的部分均是在文革期間被被毀後,按照原貌重建的新哥德式教堂。雖然天主教堂院內有一間天主教博物館,但僅會在大的黃金假期方能對外開放。

一左一右的教堂大門上的「阿爾法」「歐米伽」字樣,在紅彤彤的大門映襯下格外引起我的注意,很有特色。

欲了解更多,諸位看官請細看天主堂的牌匾介紹吧。

離開天主教堂向前走不遠,約莫200米,培真書院的舊址便出現在眼前。這座始建於1881年的聖經學堂,遷址至此則是1893年。

1893年遷至此地的郭保羅培真書院總計有上、下兩堂,分為神學科與師範科。這兩棟老樓雖然至今仍然存在,但由於沒有實際使用,年久失修,已經顯得比較破敗了。

由於建築物上並沒有具體的牌匾說明,未能得知這兩棟樓究竟哪一棟是神學科的樓,哪一棟是師範科的樓。與剛才稍大一些的樓不同的是,這棟樓的窗戶顯然已經銹壞,被人用轉頭填起來,仿佛一塊巨大的創口貼,揭示著歷史的傷疤。

陪真學院於1906年,與長老會的神學班合併,易名為青州神道學堂,後來成為齊魯大學的分部。1917年,進而改為教會的守善中學。現在是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北院。

陰雨濛濛中的這棟中式庭院的大門,便是大名鼎鼎的偶園了。鑒於偶園街得名於此,還是拍上一張露個小臉吧。

偶園是明朝衡王府的東花園,距今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據說院內建築風格獨特,設計精巧,且有不少有文物價值的東西,雖然今天並沒有開門迎賓,但因不是此行目的地,故此也沒什麼遺憾。

差不多就在培真書院的旁邊不遠處,便是此行的目的地之一:拜主聖堂。此時的教堂大門緊閉……

從門口的牌匾文字所讀到的教堂介紹可知,這座建於1879年的老教堂是由英國浸信會傳教士懷恩光和庫康寧籌建,包括有大教堂、小禮拜堂、博物堂以及牧師寢室。

門口的1990年所設立的牌匾頗為破舊。

大概由於時值正午,且是雨下不停,教堂的看門人,一對老夫婦估計正在午休,並未將大門打開。我們只好在門外拍了拍照片便了。的確如此前牌匾所示,院內除了教堂之外,還有好幾棟其他建築,設想看門大夫婦所住的估計就是右側這棟以前的牧師寢室吧。

由英國浸信會宣教士懷恩光建於1887年的博物堂,是國內最早的西洋博物堂,也是中國最早的博物館之一。之後遷至濟南,便是我們前日所見的廣智院了。可惜博物堂已經被前面的低矮建築遮擋了大半個身子,我們只能遠遠地拍攝到勉強露出來,石刻有『博物堂』字樣的建築頂部。

由於不知教堂開放的時間,便嘀咕著向周圍的商戶打聽打聽。猛地一抬頭,瞧見這家商戶的牌匾,頓時心裡竊喜,能找到一位主內肢體了解就實在再好不過 了。店主是一位手巧的老姐妹,平常主日便是在此聚會的信徒。姐妹非常有愛心地告訴我們,一般只有周末才會開放教堂做禮拜和團契活動。如果是平日想來教堂裡面參觀,需要提前聯繫教會負責人。姐妹且將其名片留給我,囑咐道,倘若九月份來參觀是非周末節假日,可以提前給她打電話,她幫忙我們去跟教會說一下。真是暖心的姐妹,願主祝福她。

在我們四下里尋找午餐時,發現有好些家打著『』正宗老槐樹煎包』『的餐飲店,原來古街中真還有棵老槐樹。走近一看介紹,不得了,竟然是宋朝時候就摘下的千年古樹! 實在是這座具有悠久歷史古城的見證。那就留下它的身影吧。

飯後,出了偶園街,照著資料所提示的,就在與偶園街相平行的另外一條街上,我們找到了益都中心醫院,曾經的廣德醫院所在地。剛剛踏入院內,滿眼的汽車和四圍高大的現代建築,令我對這個地方絲毫不報什麼希望,心想大致看看就好了。

醫院大樓的樓下,這八個大字倒是道出了廣德醫院名字的由來: 廣濟天下,德行百年。細看醫院的各種廣告牌,下面的小字都寫有『 百年醫院』的字樣。

就在左看右看之際,遠遠的一棟低矮建築頓時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因著前兩天尋訪的經驗,從建築風格上,我們立刻判斷出,這一定是棟老建築。來到建築跟前細細端詳,再次看到與光被中學濟美樓一樣的磚砌柱子時,我實在難以掩蓋內心的欣喜與感恩。

這棟被四周大樹包裹起來的建築,仿佛一位中年女子,風韻猶存,靜靜地等待懂她的人一般。顯然,這些大樹和她一樣,已經在這裡等了上百年了。

這究竟是一棟什麼樓呢? 我咋左看右看,就是沒看出來第一個字到底是什麼呢? 還好有兩側的西式壁燈吸引我的注意,看不出就拍下再說。

觸摸著這百年的老樓磚石,心也與它一起跳動,傾聽她委婉的訴說。

樓門是大打開著的,我們幾個不速之客也就徑直走了進去。正對大門的樓梯如此古樸,心思頓時穿越到晚清民國時期的電視劇里了。

在樓里轉悠一圈之後,我叩開了位於一樓掛著『醫務處』牌子的大門,和裡面的一位大姐打聽關於這棟老樓的情況。結果令我非常吃驚是: 這棟樓就是全部的廣德醫院,換言之,整個廣德醫院就是這棟樓 ! 頓時我好似淘到寶貝一般 ! 並且從大姐嘴裡還得知,這棟建於1907年的老樓,至今除了地板之外,其餘門窗樓梯竟然都是以前的,完全沒有更換過 ! 現在的醫院為了避免無人居住使用而導致老樓破敗,故意將其作為辦公樓使用至今。於是恍然大悟,原來方才大門上的字是 『辦公樓』 啊 ! 聽著大姐訴說,不禁令我對這座醫院對文物的保護意識肅然起敬。

離開益都中心醫院,賊心不死的我們再次來到偶園街的基督教堂。這次,大門終於開了,但也遺憾得知,其中的基督教博物館不對外開放。好吧,既來之則安之,就四下里轉轉看看外圍吧。

迫不及待地,我首先來到博物堂前。狹窄的通道令我無法看到 『博物堂』 的石刻字樣,只好用能夠拍到的最大角度,儘可能地呈現一張吧。

與博物堂新新的外觀磚牆貼片有著強烈對比的,是旁邊這棟已經不知道是作何用途的老建築遺骸。

院內的基督教博物館分為兩個展廳,這是第一展廳。四圍的玻璃內側均由厚厚的黑布遮擋。從網上青州旅遊局所公示的資料顯示,該博物館內有復原此前青州博物堂的一些景象,有不少博物堂之前的展品,具體基督教博物館內的照片,諸位看官可從青州旅遊局的連結得知(http://www.aiweibang.com/m/detail/61307579.html?from=p網頁連結)

第二展廳同樣緊閉著大門,顯然並不真的希望人們更多去了解基督教信仰的過去與現在。

教堂的正前方這尊方石,仔細辨認還能依稀看出上面寫的是 『拜主聖堂』 1910年建。

這鑲嵌這教堂正面牆體中的石板,上面同樣記載著這棟老教堂的生日。

原以為教堂也就不過如此了,沒曾想轉悠到教堂後方,卻發現這裡竟然是教堂有關歷史老照片的陳列走廊,再次竊喜。

李提摩太與官員的合影

武成獻等宣教士在廣德醫院合影。

英美聯合會照片

傳教士在拜主聖堂前合影。

英國浸禮會成員在山東。

拜主聖堂原貌

第二次修復後的教堂。

1982年修復的教堂

文革時的教堂--還能保留下來,就真不錯了

離開拜主聖堂,來到今天的最後一站 : 青州博物館。前往別小看這位於縣級市的博物館,這可是唯一位於縣級市的國家一級博物館,畢竟青州可是中國古九州之一哦 !

青州博物館氣派的大門的確頗有國家級博物館風範。

博物館院內有三棟很有氣勢的大樓,依次從右側開始,逆時針參觀便可將博物館盡覽。

從史前到1840 年,是第一展廳的內容,其中清代的部分,用一句話概括西方文化在青州的成就。

教會辦學是青州歷史上不可能隨便跳過去的一頁。可惜的是,曾經與登州文會館合併,各取一個字組成 『廣文大學』,其中的 『廣』 -- 英國浸信會所建的青州廣德書院,至今已經無從查考其舊址所在,僅能從這張照片中看到當初的樣子。

與教會辦學一樣,古老的博物堂也是青州歷史驕傲的一筆。

博物館內的觸摸屏也提供了不少當時的資料,尤其是教會辦學的部分,值得細細翻閱。

文末附上博物館提供的青州旅遊地圖一份,供大家進一步研究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