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模型 | 決策樹思維模型(4/100)

iab物智鏈 發佈 2020-02-14T13:27:01+00:00

這是《李有龍·認知疊代:100個頂級思維模型》#NO.004」,2020年1月20~2020年1月26這周的思維模型:決策樹思維模型拋除迷信,要有機率思維,要去計算一件事成功的機率。

這是《李有龍·認知疊代:100個頂級思維模型》#NO.004」,2020年1月20~2020年1月26這周的思維模型:


  • 決策樹思維模型


拋除迷信,要有機率思維,要去計算一件事成功的機率。


決策樹(Decision Tree)的目的就是為了尋找機率最高的那個方式或方法。人們喜歡討論這麼做的幾率是多少,就是對這個模型的詮釋。它隸屬於統計學習的一個分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認為未來最具價值的學科就是統計學。


就像一顆倒立的大樹,樹幹決定了大樹枝,大樹枝決定了小樹枝。決策樹是一種簡單高效並且具有強解釋性的模型,每個決策或事件都可能引出兩個或多個事件,得到不同的結果,我們運用機率事先演化事物發展的可能路徑,就會得到類似樹狀的圖形,簡稱決策樹。


因為人生的每一天,我們都處在不斷決策的狀態中,例如早餐吃什麼,可能直接影響我們一天的精神狀態。今天取消的項目可能決定了未來企業的發展方向等等。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著名管理學家西蒙說:「管理就是決策。」而決策樹,就是一種把決策節點畫成樹狀結構的輔助決策工具,一種尋找最優方案的畫圖法。在日常應用中,其實就是根據各種條件(資源)去計算當前決策產生未來各種結果的機率。在考慮成本的前提下,儘可能選擇機率高的方向。


決策樹模型其實暗合了《孫子兵法》的另外一個核心思想叫「多算者勝,少算者不勝」(原話"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出自《計篇》),《孫子兵法》的「計」就是計算敵對雙方實力,並作出SWOT分析,得出各種戰鬥決策下獲勝的機率,然後機率高就打,機率低就不打。孫子的那個時代他可能沒有類似SWOT分析的工具,但計算戰爭勝負的邏輯是一以貫之的。


毛主席說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這不丟人,也是這一個意思。羅斯福曾經說過,只要能贏,自相矛盾無所謂,也是這個道理。


機率化的這個體系就是決策樹,又叫機率樹(Probability Tree),本質上還是要去計算不同選擇最後成事的機率,是查理芒格所推崇的思想:不信迷信,更信機率。


切記,對國人而言,這個更重要:不要迷信,要信科學,信機率!


我是李有龍,我們下周再見。



文章觀點,啟發重於認同,系統大於熱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