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奸雄曹操,一生為亂世安邦所著豪情詩文(中)

孤城風雨 發佈 2019-12-31T02:17:17+00:00

三國中我所喜歡的一位帝王,一代奸雄曹操,沛國譙縣人,從小就聰明多疑,少年時期與二袁皆是同學好友,所因家室席位不一樣,而漸行漸遠直到中平六年,掌政的董卓廢少帝劉辯,擁立其弟陳留王劉協為帝,實行恐怖統治。

三國中我所喜歡的一位帝王,一代奸雄曹操,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從小就聰明多疑,少年時期與二袁皆是同學好友,所因家室席位不一樣,而漸行漸遠直到中平六年(189年),掌政的董卓廢少帝劉辯,擁立其弟陳留王劉協為帝,實行恐怖統治。關東各地方群雄見此,以討董為名起兵。

十八路諸侯征討董卓而相聚,後以漢朝天子劉協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諡號武皇帝(魏武帝)。



他的眾多詩文中,以下六篇尤為經典,至如今也還在傳頌。

短歌行

  • 兩漢: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白話文


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的歲月有多少。
好比晨露轉瞬即逝,逝去的時光實在太多!
宴會上歌聲慷慨激昂,心中的憂愁卻難以遺忘。
靠什麼來排解憂悶?唯有豪飲美酒。
有學識的才子們啊,你們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在原野吃著艾蒿。
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麼時候可以摘取呢;
心中深深的憂思,噴涌而出不能停止。
遠方賓客穿越縱橫交錯的田路,屈駕前來探望我。
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重溫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
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裡才有它們棲身之所?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
我願如周公一般禮賢下士,願天下的英傑真心歸順與我。



不才孤城賞析:

對酒高歌的人生是何等洒脫,何等逍遙,而回顧自身與百姓處於戰爭的亂世。能為百姓帶來一個安穩和平的年代,與自己安邦立命揚名萬世的名望,只為時間與自己短暫的人生爭朝夕歲月,想想自己心中諸多煩憂難以開解,只能靠美酒詩歌讓自己內心暢快與將士好友的歡聚,日月當空的明月與今朝,如若可以我願時光倒流,與昔日英才知己相聚歲月,就如大海的洶湧與周公的氣魄接納天才英才與我相聚。

  • 據史記記載,《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於《相和歌辭·平調曲》。這就是說它本來是一個樂曲的名稱。最初的古辭已經失傳。樂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這首。這種樂曲怎麼唱法,現在當然是不知道了。但樂府《相和歌·平調曲》中除了《短歌行》還有《長歌行》,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引證古詩「長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長」和晉代傅玄《艷歌行》「咄來長歌續短歌」等句,認為「長歌」、「短歌」是指「歌聲有長短」。現在也就只能根據這一點點材料來理解《短歌行》的音樂特點。《短歌行》這個樂曲,原來當然也有相應的歌辭,就是「樂府古辭」,但這古辭已經失傳了。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擬樂府《短歌行》。所謂「擬樂府」就是運用樂府舊曲來補作新詞,曹操傳世的《短歌行》共有兩首,這裡要介紹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 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求賢若渴,希望人才都來投靠自己。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治基礎,打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後發布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的政令。

觀滄海

  • 兩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白話文


東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觀賞蒼茫的大海。
海水多麼寬闊浩蕩,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
周圍樹木蔥蘢,花草豐茂。
蕭瑟的風聲傳來,草木動搖,海中翻湧著巨大的海浪。
太陽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
銀河裡的燦爛群星,也好像是從大海的懷抱里湧現出來的。
啊,慶幸得很!就用詩歌來表達內心的志向吧。



不才孤城賞析:

海水就如人生一樣看似波濤洶湧,實則也有短暫安慰的日子,就如當下戰亂年代,不可能一直讓天下百姓受苦,蕭瑟的大風吹入我雙耳,我卻在有限的歲月看著閬中翻湧著海浪,如若可以我願與太陽月亮並肩,看看滄海宇宙中的奧秘,而此時我的使命就是為了天下的蒼生與自己而奔波,此刻我的內心如大海一樣舒暢。

  • 觀滄海這首詩,前六句寫的是實景,而後四句則是曹操的想像,最後兩句跟本詩原文沒有直接關係。這首詩不但通篇寫景,且獨具一格,堪稱中國山水詩的最早佳作,特別受到文學史家的厚愛。這首詩寫秋天的大海,能夠一洗悲秋的感傷情調,寫得沉雄健爽,氣象壯闊,這與曹操的氣度、品格乃至美學情趣都是緊密相關的。 在這首詩中,情景緊密相連。作者通過寫滄海,表達了他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並沒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來抒發情感,寓情於景中,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雖然是在描繪生機勃勃的大海風光,實際上在歌頌祖國壯麗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目睹祖國山河壯麗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詩人要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於是藉助豐富的想像,來充分表達這種願望。作者以滄海自比,通過寫大海吞吐宇宙的氣勢,來表現詩人自己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感情奔放,卻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寫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發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孫說曹詩「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觀滄海》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這與一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風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讀其詩如見其人。



龜雖壽

  • 兩漢: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白話文


神龜雖能長壽,但也有死亡的時候。
螣蛇儘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里馬躺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能夠馳騁千里。
有遠大抱負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
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
只要自己調養好身心,也可以益壽延年。
啊,慶幸得很!就用詩歌來表達內心的志向吧!



不才孤城賞析:

世間萬物也逃不出生與死的歸宿,千秋萬世的功名與戰績在歲月的長流中,又算的上什麼,就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自己的一生與功績或許都是天註定,而自己的生與死也不必看得太重,而當下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奮發思進堅持不懈的精神與毅力讓我從未放棄,或許當下一切的一切就如詩文,表達我心中的歡憂與喜樂吧。

  • 《龜雖壽》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觀滄海》是一致的。但《觀滄海》是寫景詩,以景抒情。此篇則完全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懷言志之作。這首詩寫於北伐烏桓勝利的歸途。此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在古代,這已是將近暮年的年齡。雖然剛剛取得了北伐烏桓的勝利,踏上凱旋的歸途,但詩人想到一統中國的宏願尚未實現,想到自己已屆暮年,人生短促,時不我待,怎能不為生命的有限而感慨!但是,詩人並不悲觀,他仍以不斷進取的精神激勵自己,建樹功業。《龜雖壽》所表達的正是這樣一個積極的主題。

蒿里行

  • 兩漢:曹操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白話文


關東的諸州郡將領,都起兵討伐董卓及其黨羽這些殘暴的人。
本來期望各路將領在孟津會合,同心討伐長安董卓。
結果各有打算,力不齊一,互相觀望,誰也不肯率先前進。
權勢、財利引起了諸路軍的爭奪,隨後各路軍隊之間就自相殘殺起來。
袁術在淮南稱帝號,袁紹謀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璽。
戰士常年征戰,鎧甲上生滿了蟣虱,百姓也因此死傷無數。
累累白骨曝露於荒野之地無人收埋,方圓千里都沒有人煙,聽不到雞鳴。
一百個老百姓當中只有一人能活,想到這裡不免讓人肝腸寸斷。


不才孤城賞析:

想當初十八路諸侯聯合討伐董卓,本歸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一場看似完勝的布局,卻被西涼軍與呂布打的心灰意冷,最讓我痛心的不是因為各將與領袖上前線英勇作戰與團結,而是各方諸侯心合意不合,絞盡腦汁為自己的利益帶來最好的好處,實則同謀究其更本就是搶錢搶地搶糧罷了,想當下戰亂中的百姓十有九,不能存活於亂世讓我心痛哀哉。

  • 這首詩被後人稱為漢末的實錄,是一首反映現實的史詩。它反映了自初平二年(190年),關東各郡將領起兵討伐董卓,直到建安二年(197年)袁術在淮南(今安徽壽縣)稱帝這八九年間的重大紛繁的歷史事變和社會面貌。重點寫各路軍閥以討伐董卓為名而擁兵自重,爭權奪利,自相殘殺,形成新的割據局面,從而給人民帶來沉重的災難。開篇'由義而動'到自相殘殺的記敘,表現了詩人英明的政治洞察力,對上層軍閥的內訌以及對下層將士、百姓痛苦的描寫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 這首詩詩人曹操運用民歌的形式,對當時的社會現實進行了批判,不僅對因戰亂而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的苦難人民表示了極大的悲憤和同情,而且對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惡元兇給予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全詩風格質樸,沉鬱悲壯,體現了一個政治家、軍事家的豪邁氣魄和憂患意識,詩中集典故、事例、描述於一身,既形象具體,又內蘊深厚,體現了曹操的獨特文風。

冬十月

  • 兩漢:曹操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天氣肅清,繁霜霏霏。
鵾雞晨鳴,鴻雁南飛,鷙鳥潛藏,熊羆窟棲。
錢鎛停置,農收積場,逆旅整設,以通賈商。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白話文


初冬十月,北風呼呼地吹著,氣氛肅殺,天氣寒冷,寒霜又厚又密。
鵾雞鳥在清晨鳴叫著,大雁向南方遠去,猛禽也都藏身匿跡起來,就連熊也都入洞安眠了。
農民放下了農具不再勞作,收穫的莊稼堆滿了穀場,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來往的客商住宿。
我能到這裡是多麼的幸運啊,高誦詩歌來表達自己的這種感情。



不才孤城賞析:

嘯風溯溯像刀子一樣掛過我的臉頰,我不竟感嘆與欣慰看著鴻雁向南而飛,世間萬獸都找到了自己惜身之地,在這寒冷的季節萬物都在修養身息;就如當下我的士兵與將領在修養身心一樣,為了明年的征討而備戰,進過自己治理的魏國看見了百姓的安穩與往來客商,自己是多麼的開心。

  • 這首詩寫於初冬十月,時間比前首稍晚。前八句寫初冬的氣候和景物。「鵾雞」,鳥名,形狀象鶴,羽毛黃白色。北風颳個不停,嚴霜又厚又密,鵾雞晨鳴,大雁南飛,猛禽藏身匿跡,熊羆入洞安眠,肅殺嚴寒中透出一派平和安寧。中四句寫人事。錢、鎛,兩種農具名,這裡泛指農具。「逆旅」,客店。農具已經閒置起來,收穫的莊稼堆滿穀場,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來往的客商住宿,這是一幅多麼美妙的圖景!詩篇反映了戰後在局部地區人民過上的安居樂業的生活,及詩人要求國家統一、政治安定和經濟繁榮的理想。朱乾說:「《冬十月》,敘其征途所經,天時物候,又自秋經冬。雖當軍行,而不忘民事也。」(《樂府正義》卷八)在一定程度上觸及了本詩的作意。



  • 兩漢:曹操

雲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臨觀異同,心意懷猶豫,不知當復何從?
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白話文


初意打算南征荊州,施澤惠給江南人民。
面對北伐和南征兩種不同意見,便猶豫起來,不知如何為好。
到達碣石後,看到百姓所受的壓迫,心情更加傷感。


不才孤城賞析:

曹操沉重的心情與多疑到了南下征糧,所看皆是亂民與顛沛流離的百姓所處亂世,心有不忍一度流淚,猶豫沉思過後依然如故決定徵收,為了一個美好而統一的年代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此景此景讓我聯想到曹操也是一位有血有肉懂情的君王,能為百姓感同身受而所寫詩文,而發出哀怨讓我看了不禁心痛,曹操詩文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描寫,戰亂中的百姓忍受疾苦與遭受磨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