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嫁妝比彩禮還高?蘇轍差點因此破產,司馬光發文痛批

送歷史個救生圈 發佈 2020-02-13T23:56:26+00:00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彩禮也水漲船高,導致我國目前出現了很多單身男士。通常情況下,一個男人要娶老婆,車房已成標配,還要有高達十幾萬到數十萬不等的彩禮。

  自古以來,結婚便是人們一生中的頭等大事。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彩禮也水漲船高,導致我國目前出現了很多單身男士。通常情況下,一個男人要娶老婆,車房已成標配,還要有高達十幾萬到數十萬不等的彩禮。往往是,兒子結個婚,父母直接返貧。雖然社會上對這種高彩禮現象多加鞭撻,但仍舊無濟於事。而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某一個時期,頭疼的卻是生了女兒的人,因為高額的嫁妝讓他們苦不堪言。

  


  在宋朝之前,新人之間的嫁娶。一般都遵循著聘禮多於嫁妝的原則。娘家給女兒的嫁妝,一般也就是意思意思,充個門面。但到了宋朝時期,士大夫們卻另闢蹊徑,開始攀比女兒嫁妝的多寡。很多婆婆在挑兒媳婦時,其中一個重要的條件,便是娘家準備的嫁妝。在之前的熱播劇《知否》中,男主顧廷燁的母親便是因高額的嫁妝入了寧遠侯府。

  據史料記載,范仲淹在初定《義莊規矩》時就規定:「嫁女支錢三十貫,再嫁二十貫,娶婦支錢二十貫,再娶不支。」可見,在宋朝時,嫁女兒的成本,要遠遠高於娶媳婦的成本。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為了將女兒風光大嫁,將位於開封城郊的一塊良田賣了九千四百貫錢,才將女兒打發出去。即便如蘇轍這樣的豪門,在嫁女兒後,都忍不住感嘆:「破家嫁女!」更別提普通老百姓了。

  


  因此,很多宋朝老百姓,從女兒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給她們攢嫁妝。一些家境不好的女子,則要在很小時便出來幫工,來為自己湊點嫁妝。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女子在適齡時難以湊足嫁妝,被父母留在身邊終身不嫁。對於這種社會現象,司馬光曾發文痛批。他認為,此舉助長了男方父母的貪慾,將婚姻視為「穩賺不賠」的買賣,對於新婚夫婦有百害而無一利。如果是個有志氣的男子漢,就應該頂天立地,憑自己的本事去打拚家業,而不是去靠老婆的嫁妝去舒舒服服地過日子。

  


  那女方的父母們為何要拚命給女兒攢嫁妝呢?難道不怕夫家侵吞財產?其實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宋朝法律保護已婚婦女的私有財產。不論是公婆,還是丈夫,都不可以侵吞女子帶到家中的嫁妝。如果丈夫去世,寡婦再嫁時,是可以帶著走的。如《知否》中,顧廷燁母親留下的嫁妝,他父親就無權處置,只能交給他繼承。因此,父母們為了給女兒未來多一份保障,都拼了命地攢嫁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