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為什麼最後還是被殺了?

小雲軒談史 發佈 2020-02-12T03:50:08+00:00

而在這些諸侯當中,大多數都以六國後裔為主。不過這也可以理解,這些六國後裔本來就是貴族出身,自然是心高氣傲,不肯屈居於人下。

前言:秦朝末年,為了推翻暴秦的統治,各路諸侯紛紛起義。而在這些諸侯當中,大多數都以六國後裔為主。不過這也可以理解,這些六國後裔本來就是貴族出身,自然是心高氣傲,不肯屈居於人下。

再加上這些六國後裔大多有一定的群眾基礎,能夠迅速地糾集起一大批人,因此他們很快就脫穎而出,成為了起義軍中的領導者。其中又以楚國為最。

然而令人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這些十分強大的六國後裔並沒有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反倒是劉邦這個毫無底蘊的小人物登上了帝位。而劉邦之所以能夠擊敗項羽,統一天下,離不開三個人,那就是蕭何、張良和韓信。

不過可惜的是,韓信這個為劉氏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人,卻沒有得到善終。那麼,韓信為什麼就逃不過一死呢?

韓信十分自負,絕不是甘居人下之人

說起韓信的一生,那也算得上是一個傳奇。韓信早年間既不會經商,也沒有謀生之道,可偏偏為人還十分高傲。因此,鄉里人都十分討厭他。

不過,韓信對此也不以為意,依舊我行我素。如果有人願意接濟他,那他就欣然接受;如果有人可以羞辱他,他也不會自取其辱。可以說,從這一點上看,早年間的韓信和劉邦真的有一拼。

不過,他終究還是為自己的狂傲不羈付出了代價。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同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史記·淮陰侯列傳》

有一個屠夫看不慣韓信桀驁不馴的做派,於是趁機羞辱他。而韓信也自認為無法打敗此人,便選擇了從其胯下爬過,這就是韓信胯下之辱的故事。

從韓信早年間的行為舉動就可以分析出:

  1. 韓信驕傲自大,認為自己是天下少有的有才之人。那些看不起他的人,他不屑解釋;那些看得起他的人,他也認為自己是處於有利的一方,同他們交往是他們的榮幸。
  2. 雖然韓信如此桀驁不馴,但是他在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刻,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然而他這一切的行為和舉動,都是認為自己一定能夠出人頭地。這從另一方面來看,依舊是一種自負。

韓信的這種性格,一直伴隨著他的一生,直到他功成名就以後也沒有改變。甚至在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以後,他依舊羞與樊噲等人為伍。要知道,樊噲可是劉邦身邊的得力幹將,韓信的自負可見一斑。

韓信的造反之意,早就已經露出端倪

韓信被劉邦封為大將軍以後,屢立奇功。在楚漢戰爭期間,韓信更是數次拯救劉邦於險境。他先後滅趙破齊,斬殺項羽手下大將龍且,為楚漢戰爭的落幕立下了汗馬功勞。

也就是在這時,韓信提出了一個十分無理的請求。那就是請求劉邦冊封其為代理齊王。當時的天下形勢,完全掌握在韓信手中。

劉邦雖然在正面戰場迎擊項羽,但也僅僅是勉強守住,更別談擊敗了。而項羽心中也甚是恐慌,此時的項羽身邊早已沒有可用之人。龍且的戰死更是在其心中蒙上了一層陰影。劉邦打不過他是不假,可再加上一個韓信呢?

因此,此時的韓信是足以改變天下格局的人。而他要求代理齊王的行為,名義上是請求,實際上就是逼迫。

事實也證明了韓信的想法是正確的,因為劉邦和項羽都不約而同地向其伸來了橄欖枝。劉邦將其冊封為齊王,而不是代理。項羽則是派了使者勸說其三分天下。

項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於威彊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史記·淮陰侯列傳》

最後,韓信選擇了劉邦。而他之所以選擇劉邦,絕非是像其所說的感念劉邦的知遇之恩,而是有其他的理由:

  1. 劉邦和韓信此前曾經有過一番交談,在這次交談中,可以看出韓信對項羽是十分不屑的。韓信認為項羽雖有冠絕天下的武力,卻敝帚自珍,婦人之仁,引得天怒人怨。這樣的人不足為慮。
  2. 韓信先後滅掉了項羽一系的諸侯國,並殺死了他手下最得力的大將。按照項羽睚眥必報的性格,註定了他和項羽是站在對立面的。一旦他選擇了項羽的建議,等到項羽恢復過來以後,第一個死的就是他。

因此,韓信選擇劉邦,絕不是因為什麼知遇之恩(否則韓信不會乘火打劫,所要齊王),而是因為項羽是註定失敗之人。

韓信終究還是選擇了造反,被殺也在情理之中

劉邦稱帝以後,韓信先是被遷為楚王,然後又被貶為淮陰侯。這令心高氣傲的韓信十分難受。

於是,早就在其心底埋下的造反的種子開始生根發芽,慫恿著他走上非生即死的道路。當時,陳豨造反,逼得劉邦不得不親自出征剿滅叛亂。而韓信就乘此機會發動叛亂捉拿呂后和太子。

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史記·淮陰侯列傳》


誰料東窗事發,韓信造反的陰謀泄露,使得呂后起了警惕之心。於是,呂后便派了韓信最信任的蕭何將其騙入長樂宮中,將其殺死。劉邦平叛歸來以後,聽說韓信身死的消息,是又開心又憐惜。他開心的是韓信這顆定時炸彈終於消失了,憐惜的是韓信終究不肯安享晚年,以致於被殺。

可見,劉邦對韓信其實已經很寬容了。只要韓信不造反,劉邦保他一個富貴晚年是綽綽有餘的。然而這不是韓信想要的,退一步講,韓信真這麼做了,他也就不是韓信了。

結束語

韓信的性格,註定了他會選擇造反這一條路。而無論在哪一個朝代,造反都是足以滅族的大罪。因此,韓信死得並不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