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滬進修的武漢醫生逆行千里回一線「我的兄弟在那戰鬥,我要回去」

新民晚報 發佈 2020-02-12T04:11:29+00:00

「做核酸檢測,這三個是用來抽血做檢測的。然後結果出來再來找我們看。」新民晚報特約記者蘇金妮 通訊員 協萱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左妍

圖說:朱彬在醫院為病人治療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這個是幹什麼的?」病人指著通知單問。

「做核酸檢測,這三個是用來抽血做檢測的。然後結果出來再來找我們看。」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的發熱門診是抗擊疫情的一線,醫生朱彬正在為患者看病。朱彬今年34歲,這些病人基本以發熱症狀為主,有呼吸道症狀、咳嗽、胸痛的,也會在這兒就診。

可按照原來的工作安排,朱彬此時不應該出現武漢,而是應該在上海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進修。從去年12月開始,為期三個月。然而,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迅速蔓延,武漢防控的形勢一天比一天嚴峻,朱彬的心情也一天比一天沉重。他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我要回武漢。

要和兄弟一起戰鬥

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邵凌雲是朱彬的帶教老師。她回憶,朱彬主要在感染病房工作,這裡收治了很多疑難危重的病人。朱彬來了後,就接管了一個很複雜的「發熱待查」的病例,在第一周短短几天時間裡,他就把長達六年的病史整理得條理清晰,最終這位病人得到了明確的診斷。

「我的同事工作強度逐漸增大,他們倒班的頻率、值夜班的工作強度都比以往要大得多得多。我在上海感覺內心比較煎熬。」12月底,他在協和醫院感染科工作群中,感受到同事們正面臨著與日俱增的壓力。朱彬聽聞,有的同事堅持帶病工作,有的同事即便家人過世,也匆忙回來,旁觀大家在一線奮戰,他內心越來越煎熬。

他當即向兩邊科室提出申請,協和醫院感染科鄭昕主任考慮到朱彬這次學習機會難得,對他個人的發展大有助益,還想讓他堅持原計劃,因此,朱彬第一次的申請,並未通過。

「春節過年前的幾天,也可能是當時疫情最重的幾天,他是心情非常沉重的樣子。他和我提到,我的兄弟在那戰鬥,我要回去。他眼淚基本上要掉下來了。」華山醫院感染科教授,同時也是朱彬帶教老師的張繼明回憶。隨著疫情暴發,協和醫院擴充發熱門診和隔離病區,並派遣人員支援定點醫院,醫務人員的工作強度空前加大。1月23日,朱彬再次提出申請,這次,鄭主任同意了。

圖說:朱彬在醫院讀片

逆行千公里回一線

24日,朱彬成功預訂了機票,僅過了幾小時,便發現航班取消。他試了試火車票,同樣顯示停運。無奈,只好選擇25日的同一航班。

他不甘心,聽說華山醫院有赴武漢支援的醫療隊,還想同時試試能否隨隊出發。但由於醫療隊當天晚上是緊急出動,並未通過他的臨時申請。哪知,到了24日晚上,航班再次取消,於是,他購買了飛赴長沙的機票。

1月27日中午,飛機落地長沙黃花機場。朱彬在動身前即在網上租好車,到了機場片刻沒有休息,直接提車上高速。

朱彬說,當時租車公司的客服發現他把目的地設定為武漢,特意打電話詢問原因。他回答,我是一名醫生,要回去上班。租車費用3000多元,朱彬只想儘快趕回。租車公司了解到他的情況後,主動免掉所有費用,這讓他感到非常溫暖,「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因為提前做好了準備,醫院給他出了在職證明和調令,帶好了工作證,因此進城的路程相對順利。經過四個多小時跋涉,27日下午5時,他回到了武漢。「我終於回家了!」朱彬感嘆。

抗疫和時間賽跑

真的回來了,才發現情況比預期的還要嚴重。病人不但多,病情也很複雜。目前協和醫院發熱門診是24小時值班。來就診的患者普遍有發熱症狀,很多還合併呼吸道症狀。

「我們發熱門診是做了幾個班次,大概兩到三位醫生在坐診。」朱彬說。每個班次,朱彬和同事們要穿著二級防護服,一坐就是6個小時。「這期間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廁所。悶在防護服里,透氣性其實並不好,會出一身汗。這個感覺其實是從生理和心理上都是比較難受的一種過程。」

之所以這樣,就是為了和時間賽跑,儘可能多看一些病人。「比如要喝水,我就相當於把整個防護服全部撤掉,我要從污染區到半污染區到清潔區,這一個過程大概要二三十分鐘,要反覆洗手消毒,把防護服全部脫掉,然後再反順序地來把它穿上去,這個過程是很耗時的。所以我喝個水,就可能是一個小時,這樣其實耽誤了很多病人來就診。」

自打回武漢後,朱彬就沒有回家。休息時就近住在醫院統一安排的賓館中,為了防止交叉感染,也為了方便一有緊急情況可以及時趕到。「對朱彬的回歸,自己並不感到意外。」鄭昕主任表示,朱彬平時就是一位認真負責、迎難而上的優秀醫生。作為協和感染科的一員,朱彬熱愛自己的團隊,有責任、有擔當。

「保護好自己,等疫情結束了,歡迎你再來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的醫護人員們為這位曾經的同事送上祝福。

新民晚報特約記者 蘇金妮 通訊員 協萱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左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