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解答為何全市各區處於重污染

北京日報客戶端 發佈 2020-02-12T05:21:31+00:00

新華社資料圖昨天夜間,本市持續受弱氣壓場控制,地面風力弱,最大濕度超過90%,擴散條件不利。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表示,大氣污染程度和排放有關,也和大氣環境容量有關。

新華社資料圖

昨天夜間,本市持續受弱氣壓場控制,地面風力弱,最大濕度超過90%,擴散條件不利。至今天上午,全市PM2.5濃度在180-220微克/立方米波動,持續重度污染水平。

目前全市空間分布較為均勻,東北部略低。從10時的實況來看,城六區PM2.5平均濃度為205微克/立方米;西北部228微克/立方米;東北部157微克/立方米;東南部212微克/立方米;西南部198微克/立方米。

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表示,大氣污染程度和排放有關,也和大氣環境容量有關。大氣環境容量是一個城市、一個區域空氣品質達標時,最大能容納各種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其大小會因氣候、氣象條件等因素影響而動態變化。

今年春節以來,受假期和疫情影響,社會活動水平有所下降,「2+26」城市PM2.5、SO2、NOx、VOCs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較秋冬季平均水平下降約20-30%。但同時,區域內頻繁出現長時間靜穩、強逆溫、高濕的不利氣象條件,平均風速整體低於2米/秒,相對濕度高於60%,逆溫高達10度(逆溫是影響污染物擴散的關鍵因素之一。在發生逆溫時,高空溫度比地面高,空氣垂直上升受阻,就像鍋蓋一樣蓋在區域上空,污染物難以擴散。10度逆溫屬於強逆溫。)邊界層高度降低到300-500米(是正常情況下的1/2至1/3),京津冀中部、河南中部、山東西部等地多次出現大霧天氣,這導致區域大氣環境容量比平時減少約50%,太行山前的城市環境容量變得更低。也就是說,污染排放量下降了,但下降幅度遠未達到環境容量。

另外,從近10年的氣象觀測數據分析,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處於相同的大氣流場中,有時這些城市同步處於不利的氣象條件下,大氣環境容量整體變低。有時發生在局部,氣象上叫「氣象輻合」,即各個城市排放的大氣污染物向輻合中心積聚。在當前各個城市排放水平都超環境容量的情況下,哪裡發生氣象輻合,哪裡就成為污染物積聚區,導致該區域出現重污染。

今年春節期間,北京和天津等周邊城市就發生了氣象輻合,出現了重污染,所以這裡的居民感覺到:怎麼幾乎什麼都停了還有重污染。而河南、山東等省份的城市空氣品質卻持續優良,那裡的居民感覺到企業、汽車、建築工地停下來,還真就沒有污染了。從氣象預測看,從當前到2月13日,這次氣象輻合又發生在北京、天津及周邊。

根據現有資料分析,此次污染過程將持續到13日,13日夜間本市受冷空氣作用,擴散條件逐漸改善,預計14日空氣品質良好。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駱倩雯

編輯:徐慧瑤

流程編輯:吳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