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營養專家:新冠肺炎防控期間食材選購和飲食搭配建議

農民日報 發佈 2020-02-11T07:01:01+00:00

《中國農業科學》編委,《Food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光譜學與光譜分析》等期刊審稿人。

背景1:浙江一男子買菜時15秒被路人感染,只因在同一攤位與病毒攜帶者有近距離共同駐留。看過這一新聞的人一下子懵了,原來超市、菜市場也是危險場所啊,那我還去不去買菜啊,幾天去一次合適啊?

背景2:主管伙食供應的老婆大人最新反饋消息,生鮮蔬菜漲價了,下單還得麻利點,晚了就沒有了。

原來還覺得新冠肺炎離我們很遠,當周邊社區出現病例嚴加管控、當全國多個地市封城封路的時候,我們的食材供應鏈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在此情況下如何解決食物供應問題,保障個人營養健康,政府已建立快速聯動工作機制,千方百計保障生活必需品供應,協調落實食品、蔬菜、醫療物資等必需品綠色通道。作為個人、家庭,怎麼安排我們的一日三餐呢,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朱大洲博士與您聊一聊:

1、特殊時期,特殊對待,食物多樣化的理念可以松一松。《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特別做了說明,建議每人每天不重複的食物種類數達到12種以上,而且每周達到25種以上,應該說這是針對普通大眾長期飲食的營養優化建議,地震災區的人們能有方便麵吃就不錯了,對於新冠肺炎期間居家待著的各位,上哪去買25種食物呢。特殊時期,適當變通,降低標準,主食、葷菜、素材,每天搭配上,再買點維生素片,保證基本營養供給就可以了。美味、享受的需求可以忍一忍,幾個月疫情結束之後,想吃啥吃啥,想去哪吃去哪吃。


2、了解一下間歇性飲食。時下流行一個詞彙「間歇性飲食」,是2019年最受歡迎的飲食方式之一,更是一年中谷歌搜索最多的飲食詞條。它分為兩類:一是16:8斷食法,即每日限制進食,每天進食的區間縮短在8小時之內,其餘16小時禁食;二是5:2斷食法,即一周中正常進食五天,其餘2天採取熱量限制飲食。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神經學家Mark Mattson博士在醫學最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綜述《間歇性禁食對健康、衰老和疾病的影響》,詳述了間歇性禁食與代謝轉換、人體壽命和健康的關係,證實間歇性禁食能夠改善並維持健康。試想放到新冠肺炎上,一年12個月,8個月正常進食,4個月緊一緊,會怎麼樣呢,作為營養科研工作者,沒進行實驗驗證的事,我不發表推論,各位自行驗證。談一點感悟:大家見過筆直不彎的河流嗎?山川是連綿不斷的,人生也有酸甜苦辣、跌宕起伏、憶苦思甜,人體細胞是否也如此?


3、關注一下應急食品。目前還沒有這個概念,已經有的是應急食品、軍用食品。應急救援食品指是在突發事件時候,如地質災害、礦難、森林大火、戶外探險等緊急情況下所需要配備的救援食品,如麵包、方便麵、饃塊、八寶粥、各種餅乾、穀物脆片、火腿腸、肉乾、水果乾、蔬菜乾、罐頭、巧克力、蜜餞、包裝豆腐乾、牛奶、果汁、奶片、堅果等。在日本,作為預防震災的措施,家家都有一周的水和食物儲備。有人會說,這裡面很多不都是你們營養學家平常說的垃圾食品嗎?在此我不過多討論,只轉發食品學家的一個觀點:在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前提下,沒有不健康的食品,只有不健康的吃法。外國人吃肯德基的時候,都會搭配蔬菜沙拉,咱中國人光吃漢堡、炸雞腿,然後說那是垃圾食品。

4、探索一下應急性飲食。目前學術界還沒有這個概念,咱借新冠肺炎的特殊時期,探索踐行一下吧。「應急性飲食」可理解為:在突發事件期間,食物供給受到一定影響和限制的條件下,為了保障溫飽和營養健康所採取的飲食策略,它涉及食材採購、儲存、烹飪、膳食搭配等方面。下面針對本次新冠肺炎期間的飲食,提一個中心思想:在利於營養搭配的情況下,儘量選儲藏期長的,以減少採購次數,減少跟潛在患者的接觸機會;再提幾條具體建議:

(1)主食類食材採購:主食提供澱粉,是能量的主要來源,填飽肚子主要就靠他們了。可購買足夠的大米、麵粉、掛麵、玉米面、雜糧等,糧食安全,糧食是根本,習總書記曾表示,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了米麵,就可以干很多事了。此外可備一些方便主食,如麵包、方便麵、饃塊、八寶粥、餅乾等。注意保質期,糧食類保質期一般在一年以上,但散裝的夏天易生蟲,儲存6個月的量為宜。


(2)蛋白類食材選購:蛋白質是增強體質、保持免疫的重要食物來源,新冠肺炎期間應攝入充足的蛋白質,肉、蛋、奶、大豆是其主要來源。二師兄年前不爭氣,被非洲豬瘟弄得很狼狽,導致豬肉非常走俏,牛肉、羊肉價格也順勢而漲。作為替代選擇,可購買雞肉、魚肉,冷凍肉製品一般能儲藏半年左右。被眾多營養學家鄙視的火腿腸、肉罐頭、燻肉,也是良好的動物蛋白來源,短期吃沒問題,可以作為重要補充。雞蛋、超高溫滅菌奶、奶粉都是好東西,能儲藏較長時間。大豆是良好的植物蛋白來源,還富含大豆異黃酮,建議多買,既可做豆漿、也可生豆芽,生鮮豆腐保質期很短,可購買儲藏期很長的豆皮、腐竹。


(3)蔬菜類食材選購:葷素搭配,素主要就是說的蔬菜了,在應急條件下,由於物流條件受限,生鮮蔬菜、綠葉菜供給受到影響最大,武漢人民前幾天曾一菜難求,原因就在於蔬菜保質期短,特別容易腐爛,特殊時期儲運、配送難度大。其實蔬菜的種類很多,包括葉菜類、花菜類、茄果類、瓜類、鮮豆類、根莖類、蔥蒜類、水生蔬菜類、菌類、藻類等,應急情況下受限的主要是儲藏期短的葉菜類,比如油麥菜、菠菜等,建議購買儲藏期較長的大白菜、捲心菜、紫甘藍等。瓜類、根莖類、菌類、藻類才是最適合應急飲食的食材,多囤點蘿蔔、土豆、干制的香菇、木耳、海帶,儲藏期長,用途大大的,可以土豆燉牛肉、小雞燉蘑菇、冬瓜排骨湯、豬蹄兒燉海帶、紫菜蝦米蛋花湯……要特別提到的是,大白菜和土豆是個寶,多少年來,北方人民就是靠它們過冬的。

(4)水果類食材選購:水果富含豐富的維生素,但他最大的作用還是酸爽可口,愉悅心情,這一點是蔬菜無法比擬、不可替代的。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間,精神壓力都比較大,來點兒水果也能改善哦。講個故事,前天媳婦端上來一盤草莓,我立馬眼前一亮,剛吃了一個,就被媳婦端走了,說那是留給兒子們的,好不容易在網上才搶到這點貨。我啊了一聲,還是老老實實去吃蘋果、橙子和梨吧,這仨國民水果的儲藏期還是經得住考驗的,紅富士蘋果在冷庫中可以存一年。



(5)食物烹飪:新冠肺炎期間待在家裡,就著那點原料,好好補習一下廚藝吧,巧婦有了米麵,就該好好展露手腳了。大家聽說過全魚宴、豆腐宴、土豆宴、滿漢全席吧。以最常見的土豆為原料,可以製作土豆蝦球、土豆沙拉、芝士焗馬鈴薯、番茄土豆湯、土豆火腿早餐餅、土豆小丸子、拔絲土豆、孜然土豆、土豆餅、酸辣土豆絲、青椒土豆絲、醋溜土豆絲,風味洋芋片、鐵板洋芋片、火腿燜洋芋、椒汁土豆泥、黃燜洋芋雞、薯片牛乾巴、酸辣子炒黃餅、法式烤土豆……這還僅僅是九牛一毛,土豆宴品種已多達200多種。補充一句,調味料得備足啊,中餐的味道很大程度需在調味品上下功夫。


(6)營養素補充劑:應急條件下,食材沒有平常豐富,可能存在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的缺乏,可以適當購買一些複合維生素片、鈣片等進行補充。其實還有一類食品,在新冠肺炎期間是值得關注的,那就是增強免疫類的保健食品,擔心被大家拍磚,就不過多推薦了。

(7)採購途徑:正規的線上生鮮配送平台或居家附近可配送的社區超市小程序等。需要提前採購,目前疫情防控期間配送時間比平常長。線下途徑:離家近的社區店、超市、菜市場,事先列好採購清單,帶好口罩,與身邊人保持足夠距離,速戰速決。

囉嗦了這麼多,總之一句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防控需要高度重視,為了減少接觸陌生人的機會,儘量減少食材採購次數,根據營養原則、經濟實力決定食材選購途徑和類別,保障身體健康。熬一熬,挺一挺,春天也就來了,病毒也就過去了。武漢加油,湖北加油,全國人民加油!

作者簡介:


朱大洲,男,博士,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副處長,碩士生導師。主要開展農產品營養品質檢測評價方法與標準方面研究。近年來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子課題、國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科研項目18項,參與研發了系列農產品、食品無損測量儀器和營養健康信息化管理平台,制定了系列農產品營養品質評價標準,參與了《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中食物營養產業板塊的撰寫。主持研發了「幼兒膳食營養監測」微信平台,製作了《寶貝營養計劃——你的寶貝吃飽了嗎?吃得科學嗎》等科普作品。以第一完成人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獎三等獎、長城食品安全科技獎特等獎、中國烹飪協會科技獎一等獎、大北農科技獎創意獎各1項;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第一/通訊作者論文35篇,其中SCI收錄13篇;作為副主編出版學術專著4部;獲得授權發明專利5件;獲得軟體著作權登記11項。農業農村部農產品營養標準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食品質量安全檢測儀器與技術應用分會理事、中國營養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國家發改委服務業項目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訊評審專家、北京市自然基金通訊評審專家。《中國農業科學》編委,《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光譜學與光譜分析》等期刊審稿人。2011年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獲2011年度北京市委組織部「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資助」,2017年被中國營養學會評為「全國營養行業先進工作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