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再次全球第一,那耕地面積排名多少呢?

南生說說財經 發佈 2020-02-11T07:59:38+00:00

按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信息,2019年全年中國的糧食產量達到了13277億斤,比2018年增加119億斤,同比增長0.9%——雖然增速不是很高,但仍是全球各國中唯一一個糧食產量超過6億噸的國家。

按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信息,2019年全年中國(指的是中國大陸,暫不包括港澳台數據)的糧食產量達到了13277億斤(超過6.6億噸),比2018年增加119億斤,同比增長0.9%——雖然增速不是很高,但仍是全球各國中唯一一個糧食產量超過6億噸的國家。

據統計,2019年中國各類糧食的播種總面積為174095萬畝(約為17.41億畝,1.16億公頃),平均畝產約為762斤(5720公斤/公頃)。其中,穀物類糧食平均畝產約為836斤,豆類糧食畝產要低很多。

中國耕地面積要低於印度、美國、俄羅斯

南生注意到,按照世界銀行公布的信息,中國的耕地面積並不是全球最多的,僅排在第四名,前三名分別是:印度(耕地面積約為1.565億公頃),美國(目前耕地面積下降至1.52億公頃),俄羅斯(耕地面積約為1.23億公頃)

按照世界銀行發布的信息,咱們中國的耕地面積約為1.19億公頃(從第五名的巴西開始,各國耕地面積均不足1億公頃)——咱們國家的統計局公布的2019年實際播種面積約為1.16公頃,和世界銀行的數據幾乎一致。

與耕地面積排名不同,按照實際糧食產量,咱們中國卻是當今全球唯一一個糧食總產量超過6億噸的國家,後面的美國糧食產品只是在5億噸左右,印度糧食不到4億噸,而俄羅斯糧食產量不到1.5億噸。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印度、美國、俄羅斯的耕地面積比中國更多,糧食產量卻比中國更低呢?緯度是不是一個原因呢?畢竟越往北,天氣越寒冷,而南方可以多熟(兩到三次收割)——從中國各省份糧食單產數據來看,似乎不成立(如下圖)。

緯度,似乎不是影響糧食單產的重要原因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糧食單產數據最高的是上海市,每公頃高達8170公斤——對此,有部分網友認為:上海市的耕地面積太少,不具有參考性。那我們就看一些大省,比如南方的廣東省、廣西、海南等地區的糧食單產並不高。

長江、黃河流域的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蘇省等的糧食產量要比廣東、廣西、海南更高,而位置更「北」的吉林省、遼寧省的糧食單產反而比「那些南方的省份單產更高」——另外,位於西北地區的新疆,糧食單產也非常高。

從國際角度來看,印度的位置比中國更偏「南」,整體緯度更低,但是單產卻更低。由此可見,緯度似乎對糧食單產的影響,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大。甚至,很多北方地區的糧食單產還更高呢。

那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南生認為,首先要看播種的糧食具體是什麼。一般來說,按單產排序是玉米、水稻、小麥。據報導,全國玉米高產紀錄再刷新嗎,單產突破1500公斤。目前水稻的產量高峰仍是1000公斤左右,冬小麥畝產最高記錄是821.7公斤(以上都是單產高峰記錄,大規模種植的畝產要比這個低不少)。

從類型來看,2019年中國的玉米總產量最高,達到了26077萬噸。之後是稻穀(20961萬噸),小麥(13359萬噸)……,使得穀物類糧食總產量高達61368萬噸,此外還有豆類(產量為2132萬噸)、薯類(產量為2883萬噸)。

由此可見,北方不少省份的單產更高,可能是玉米占比較高導致的吧。此外,南生還認為這與種植方式也有關。目前中國仍屬於「精耕細作」,並且是在擁有現代的灌溉技術、科學育種等背景下實施的。

印度與中國相比,農業基礎設施太差——超過一半的耕地,依然靠雨水灌溉,而且對地「雨熱不同期」,導致糧食總產量不夠高。俄羅斯的位置就真的太偏北,加上以小麥為主,使得總產量不夠高。

美國方面主要是大規模機械種植,且是各種農作物都生產,與中國以主糧種植模式不同,導致其糧食總產量比我們中國更低。此外,美國農民在使用化肥方面相對更科學,並不片面追求短期的產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