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熊貓還瀕危!曾被吃貨追捧的穿山甲,或是肺炎病毒直接來源

電商報 發佈 2020-02-11T08:06:23+00:00

而最近的20年內,SRAS冠狀病毒、MERS冠狀病毒,以及目前正在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都是因為人類食用野生動物而爆發!

據統計,如今新發傳染病中78%與野生動物有關,或者說病毒來源於野生動物!

而最近的20年內,SRAS冠狀病毒、MERS(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以及目前正在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都是因為人類食用野生動物而爆發!

新冠病毒中間宿主:穿山甲

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陳煥春召開發布會稱新型冠狀病毒最直接來源極有可能是穿山甲!

因為目前在穿山甲身上發現的毒株與目前感染人毒株基因序列相似度高達99%!當然這個這個相似性還在有待觀察、對比,因為新型冠狀病毒也可能存在多個中間宿主。

在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爆發之後,人們剛開始以為另外一場SARS。

而科學家在1月7日將病毒分離出來後5天內將基因序列信息吃透並公布,人們發現這一病毒的基因序列與2003年的SARS冠狀病毒有20.5%的差異性,並且和過往已知的所有其他病毒相比,最高的相似度僅有88%。

之後,1月18日,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等人的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nCoV-2019)與雲南中華菊頭蝠上檢測到的蝙蝠冠狀病毒RaTG13基因組一致性達到了96.2%。

可見RaTG13與nCoV-2019有非常近的親緣關係,與其他SARSr-CoVs形成明顯世系,有相對獨立的分支。

而後就是在2月7日,與感染人的毒株基因序列相似度高達99%的病毒在穿山甲上被發現。隨著新冠病毒來源的研究到這裡,我們至少看一看到一條病毒的傳播、感染途徑:蝙蝠——穿山甲——人類。

全球冠狀病毒之源:蝙蝠

這樣一條病毒傳播途徑最近20年內的幾場爆發在全球的傳染病途徑十分類似。

1999年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流行的尼帕(Nipah)病毒傳播途徑:蝙蝠——豬——人類;

2002-2003年,在中國流行爆發的SARS病毒傳播途徑:蝙蝠——果子狸——人類;

2012年在中東流行的MERS冠狀病毒傳播途徑:蝙蝠——單峰駱駝——人類;

1976年到2014年間在非洲不時出現的伊波拉病毒,據證實其病毒自然來源也是蝙蝠,而中間宿主可能是猴子、猩猩、老鼠等動物。

而為何蝙蝠成為眾多在人類間爆發的傳染病的病毒源頭?

「蝙蝠」是「翼手目」的俗稱,最早出現在5900萬年前,目前全球有蝙蝠種類有19科185屬962種,其種類占哺乳動物物種數的20%,僅次於嚙齒類動物的第二大類群,如此龐大的遺傳多樣性讓它是最成功的哺乳動物之一,而另一個物種應該算是人類。

蝙蝠感染了病毒後不會出現發燒發炎等反應,而是以飛行的高代謝的體溫達到類似的效果,而其DNA的超強修復能力彌補高體溫帶來的副作用!

這一其獨特的免疫系統導致它能攜帶多種病原體的同時自身不發病,且又因為喜歡群居,龐大的種群保證了病原的長期流行和維持。

早在二十年前,科學家就已發現蝙蝠是多種病毒的天然宿主,攜帶多種多樣的病毒基因庫。

2017年一項發表在《病毒進化》(Virus Evolution)雜誌上的研究顯示,蝙蝠是全球冠狀病毒的主要宿主,人們在蝙蝠身上發現超過100種不同的冠狀病毒,且超過98%的蝙蝠都攜帶這些病毒,而冠狀病毒(coronaviruses ,簡稱CoV)是一組能夠導致人類和動物發病的病毒。

蝙蝠身上的所有分泌物,包括血液,尿液和糞便甚至唾液與掉落的毛髮都可能攜帶這些病毒,因此小蝙蝠一生下來就是下一代的毒王。

但其實我們不需要擔心蝙蝠傳染問題。由於蝙蝠晝伏夜出的習性,且大多棲息於森林和岩洞,即使攜帶如此多病毒,蝙蝠也很少將病毒直接傳播給人類。

它們身上的病毒往往是通過果子狸、獾、穿山甲、豬、駱駝、黑星星等動物被帶到了人類世界,進而感染野生動物市場的從業人員以及喜歡嘗鮮、愛吃野味嘗鮮的人。

這些年,吃野味已經成為中國新興富有階層虛榮性擺闊消費的一個關鍵部分,而正是因為這些人十分熱衷於吃珍稀野生動物,讓眾多野生動物瀕臨滅絕。

被人們吃到快滅絕的「穿山甲」

以前以前大家一提到瀕危動物,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大熊貓,單從種群密度來說,如今國內穿山甲可能遠遠低於大熊貓

中華穿山甲是一種小型哺乳動物,以螞蟻和白蟻為食,喜歡在坐北朝南的地方打洞。

它們每年只生一胎,孕期在318至372天之間,一生就繁殖十頭左右,一旦遭受破壞種群恢復就非常慢,而圈養的穿山甲的死亡率非常高,導致其難以進行商業化養殖。

上世紀60年代,穿山甲廣泛出現在中國南方丘陵山地,那時穿山甲主要用作中藥的藥引,價格在海南每頭才賣2元。

改革開放後,穿山甲的食用和藥用量明顯劇增,於是獵人們開始大範圍的捕獵穿山甲。以廣東省英德市聯山村為例,到上世紀80年代末,方圓100公里範圍內至少捕捉了5000頭以上。

抓的抓,吃的吃,於是就沒有了。

到1998年,第一次全國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顯示全國野生穿山甲僅有5萬頭左右,數量比上世紀60年代以來下降了88~94%,在中國已經「商業性滅絕」

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穿山甲專家組成員、華南師範大學生命學院教授吳詩寶團隊,在雲南、廣東、廣西、海南等20多個保護區對1000多名老獵人、村民、護林員等人調查得知,過去幾年僅有1人云南臨滄看到過一次穿山甲。

如今中華穿山甲已被被列為「極危」,距離滅絕一步之遙,唯一的野生穩定種群在台灣,剩下的地方穿山甲即便還存在也已沒有任何成規模的種群。

於是,穿山甲的價格也是路開始飛漲,每斤100多、400多,2010年更是漲至每斤1000元以上,價格的飛漲也導致非洲、東南亞穿山甲大量走私到中國、越南。過去10年間,僅中國查獲的涉及穿山甲案件,就表明每年9000隻穿山甲走私。

據世界自然基金統計,僅在2011至2013年,全球被捕殺、走私的穿山甲在11.7萬至23.4萬之間,穿山甲也成為全球非法貿易最多的哺乳動物。

因此在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全球8種穿山甲從CITES附錄二物種調升至附錄一,明確規定禁止其國際性交易,而把大熊貓從瀕危降級為易危。

而這些年,因為國人對於珍稀野生動物的追求,中國犀牛、高鼻羚羊、白鸛、鐮翅雞、滇螈等著名物種已經基本滅絕。

而正是因為人們對野味無節制的追捧,讓十七年前經歷過的災難十七年後捲土重來,而這或許是自然界一種對人類的報復吧!

作者:金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