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研究:科學認識智能化網電空間作戰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發佈 2020-02-10T08:34:49+00:00

針對網電空間多源異構、多維海量的數據特性,運用數據結構模型、可視交互分析等人工智慧技術,自動解構網電戰場,實現作戰可視化。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趙國林 梁念峰 周廣濤

網電空間軍事智能化作戰特點


人工智慧憑藉大數據、雲計算和深度學習等技術,緊密契合網電空間海量數據特性,正極大影響和改變著網電空間認知模式。


網電戰場可視化。針對網電空間多源異構、多維海量的數據特性,運用數據結構模型、可視交互分析等人工智慧技術,自動解構網電戰場,實現作戰可視化。邏輯層,匯集網電領域語音、視頻、信號等異構數據進行可視化重構,展現節點規模數量、通聯協議頻率、通信鏈路容量、安全防護邊界等網電元數據特性,構建描繪網電戰場基本屬性視圖。物理層,將網電目標與平台單元(如指揮所、戰機)進行圖形化描述展現,關聯銜接各平台單元戰技性能、部署陣位等功能數據,構建網電空間戰場數據查詢、篩選關聯、線索挖掘等圖形化功能視圖。作戰層,自主檢測敵我網電節點部署動態,實時更新偵察干擾網絡範圍和網絡攻防武器載荷,調控網電作戰資源規模變化,綜合展示網電戰場作戰能力視圖。


網電意圖可測化。針對網電作戰平戰一體、節奏轉換迅速、企圖難分難辨等特點,大量依託場景自適應、模糊推理等人工智慧手段,深度關聯經驗知識,精研細判作戰意圖。態勢判斷上,利用大數據分析、雲計算存儲等技術,融合雷達、觀通、技偵、航天等多源情報,深度開展網電態勢綜合識別和學習研判,及時預測掌握網電領域威脅種類。作戰籌划上,啟用多線程任務並行調配技術,快速開展網電交戰規則遴選、戰備力量預選、目標初步分配等模糊辨識,仿真演繹和深度學習當前網電情勢可能演進情況,智能生成各類作戰預先方案、可期效果等。任務調控上,運用高級別威脅智能優先策略,臨機發現敵電子進攻徵候,做到實時比對任務清單、及時調整攻防重心。


網電行動可量化。針對網電空間多維跨域滲透、行為離散繁雜的活動特性,藉助機器學習、泛在網絡等人工智慧優勢,分析檢測特徵變化、統計量化行動數據。特徵檢測上,利用智能圖像分選技術檢索網電信號指紋差別,通過記憶告警技術記錄裝備天線掃描方式變化點,藉助隨機過程技術計算信號數據正態變化,智能分選裝備特有網電行為屬性。模式識別上,建立敵我網電目標工作模式特徵資料庫,統計分析其工作時長、軌跡、航速、高度、區域、網址等典型數據,基於智能神經網絡系統設定模式識別條件、技術權限等,智能識別網電目標在特定戰術背景下的戰勤工作模式。處情應對上,基於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經驗規則量化等技術優勢,對全局或局部網電威脅進行匹配調閱和疊代學習,自主充實完善網電交戰規則模型參數,學習積累網電處情實踐策略和對抗規則。


網電空間軍事智能化行動樣式


人工智慧在網電空間的應用,正深刻改變軍事對抗樣式,重構演化軍事行動進程,賦能增值軍事力量運用,倍增「人在迴路」的對抗效益和「跨域制權」的網電優勢,不斷創新和豐富網電作戰行動。


反靜默自主偵察。面向「低至零功率」作戰場景,圍繞電磁靜默下情報偵察難題,以自主學習分析、巨量數據處理戰場電磁環境為主,強化對海量偵察數據遠端傳感和挖掘計算。分類搜集,重視調頻廣播、電視信號、通用衛星等泛在非合作輻射源的反覆搜集存儲,強化民用通信、導航、雷達等合作識別信號的分類篩選管理。微觀分選,採取「區塊聚焦、場景縮小、微觀檢測」的方法,描繪作戰區域非合作輻射源平時視圖。差異應用,自動排除民用合作信號源探測結果,快速識別非合作輻射源時空異常,精確匹配微觀場景平戰視圖差異,自主判別電磁靜默症候和敵隱身突防企圖。


分布式定向攻防。根據「分布式作戰」需求,針對網電力量寬戰場特點,以隨機耦合、模糊匹配為主,統籌調配網電作戰兵力兵器,聚合增益網電攻防先發優勢。電磁聚力擾,統籌掌控作戰區域內電子對抗作戰資源總量,按區域、分專業、跨平台計算分配電抗任務,自動消解後續進攻弱項,自主彌補潛在防禦盲區,做到力量布勢時空形散、擾壓效果持續聚力。網絡精確戰,集成調用技術手段,同步升級改進網絡情報搜集、能力預置、技術研儲等戰技策略,突破「有什麼武器打什麼仗」限制,做到「指哪打哪」。


集群化無人作戰。著眼「去中心化湧現」作戰效應,針對網電空間「人在迴路」實際,以生物集群行為學習、群體自組織協調為主,大量部署運用無人作戰系統,增強網電作戰體系穩定性。無人蜂群「面打擊」,集成海量低成本、單載荷、微型化、自航式智能無人攻擊裝備,廣域投放、布設立體綿密的傳感網系,寬幅懸浮在核心重要目標淺近縱深空域、拉起層層抗擊的火力防空彈幕,聚合以量取勝優勢,擴容「面打擊」效益。有無混合「點攻防」,推行運用有人/無人混編協同作戰模式,配合有人戰機前置無人機進行抵近偵搜和航路突防、降低有人載機探測輻射強度,支援特戰兵力攜帶「迷你」無人作戰裝備潛入陌生地域殺傷有生力量、提高接觸作戰勝算,提升無人「點攻防」精度,降低有人參戰代價。


自適應認知作戰。基於「認知電子戰」作戰理念,針對網電態勢感知不確定性、歷史經驗適用性差等難題,以自適應感知、自主認知計算為主,集成運用認知網電作戰系統手段,實現網電力量自我學習和自主作戰。著眼適應瞬息萬變的無形戰場,強化對傳統偵察經驗的信任比對,擴大對不明網電威脅的容錯學習,做到全域偵察不漏情。交互認知進攻,充分發揮人機互動應用優勢,深化「軟攻擊」作戰場景自主學習推理,重視「硬摧毀」作戰決策人機互動積累,自主優化網電進攻流程規範。指紋認知防禦,積極運用巨量數據解構技術手段,廣泛搜集典型協議信令、特定解譯代碼、特殊通聯格式等特徵指紋,自動校驗偵獲態勢數據全局結構或片段內容,及時引導發布網電防禦警報。


積極提升網電空間軍事智能化能力


人工智慧秉持技術創新機理,深刻驅動智能化軍事革命,必須找准網電空間建設短板弱項、聚力研究攻關,積極培育和提升智能化網電作戰能力。


注重網電作戰指揮建設。解決智能化應用推動下的網電作戰深度跨域、全維指控問題空白。順應作戰要求,增設智能化作戰主管業務機構,建設專業智能化支撐保障部門,開設常態智能作戰值班席位,統籌指導無人作戰、算法作戰、認知作戰等能力建設,研發運用智能雲作戰框架系統,深度推進軍事智能化應用融入各級網電作戰指揮活動。


重構網電力量融合布勢。跳出「混編即聯合」的簡單思維,充分藉助人工智慧自適應、自組織、自學習等優勢,統籌開展網電領域「神經大腦」開發建設,深度嵌入各類網電作戰技術手段,努力提升網電作戰力量耦合性,高效調配網電作戰能力資源,構建網電互通、高度聯動的力量融合新布勢。


創新網電作戰理論研究。正視人工智慧應用技術體量激增趨勢,遵循新時代網絡電磁空間軍事鬥爭特點規律,深度契合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形勢,研究制定智能領域網電作戰法規政策和作戰條例,規範建立智能網電作戰的軍事需求規劃、力量運用原則、典型戰法行動、指揮協調程序等,不斷夯實智能網電作戰能力建設的理論根基。


深研網電作戰裝備技術。按照技術驅動、體系更新的要求,加大網電裝備層面智能應用接口集成改造,深化網電技術層面自主聯動融合,加速網電情報層面機器學習挖掘,統籌聚合網電作戰新老裝備能力優勢,逐步建立網電作戰智能應用技術體系,努力推進網電裝備技術關鍵領域跨越發展。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