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撤出,並不在於「疫情」!原因在其本身

日本二三事 發佈 2020-02-10T09:41:23+00:00

日本多家機構:疫情必然影響到日本GDP日本大和總研預測,即便是3個月新型肺炎能夠被遏制,訪日遊客同樣會減少100萬人,將會減少GDP0.2%左右,金額大概為1兆日元。

之前有文章講述了日本旅行業受到新型肺炎的影響,損失較大,目前情況依然如此。受到鑽石公主號的影響,多家旅行公司暫停了郵輪旅行。如果新型肺炎長期化的話,除了旅行人數減少以外,與中國息息相關的日企同樣也受到重大影響。

日本多家機構:疫情必然影響到日本GDP

日本大和總研預測,即便是3個月新型肺炎能夠被遏制,訪日遊客同樣會減少100萬人,將會減少GDP0.2%左右,金額大概為1兆日元。如果影響持續一年的話,日本GDP將會下降0.9%左右。野村綜合研究所同樣得出,如果感染數月未解決,將會影響日本GDP減少0.14%,1年的情況下,將會減少0.45%。日本許多企業在中國有分公司或者採購來自中國的部品,工廠繼續停止的話,部品供應將會中斷,日本GDP必然會受到影響。

日本工廠再次延期開工

前幾日有新聞報導,日本企業多數會在2月10日左右開工,但是從最新情況來看,日本企業再次延期。豐田汽車原本在2月10日以後再開天津、廣州等4個城市的工廠,如今再次延期至2月17日以後。本田汽車原本在2月14日再開武漢工廠,如今延期至2月17日以後;三菱汽車同樣將福州工廠延期至2月17日以後開工。不僅如此,資生堂上海與北京的工廠在17日之前不恢復生產;Ezaki Glico的上海工廠,預計2月12日以後開工生產。優衣庫在中國全國大約有750家店鋪,截止目前消息,大約有370家店鋪停止營業。另一方面,2月10日開工的工廠同樣也有,比如本田廣州工廠、馬自達南京工廠,索尼以及夏普工廠也都陸續開工。但是工廠開工並不意味著所有員工會到崗就職,目前為了防止感染擴散,各地管控相對嚴格,對於員工而言,前往工廠之路,並不順利。看到此,或許會有人想到近期日本企業回撤之事,那麼兩者真的是有關係嗎?

日本企業的回流

我們的都知道,日本的海外資產十分龐大,上個世紀日本到處投資,現如今有著巨大的海外資產。不過近年,似乎日本企業有回流現象。那麼,此次疫情的影響,是否會加速日本企業離開中國呢?我先從結論上來說:疫情雖有影響,但並非主要原因,日本企業回流之勢不可阻擋。以汽車行業為例,許多日本車廠,近年紛紛發布撤出中國市場的言論。

泰國就是很好的例子,泰國有很多日本車廠,比如馬自達、豐田以及本田等。馬自達將在泰國生產的車輛出口到澳大利亞,但是近年卻將產線一部分移回日本。馬自達從泰國逐漸撤回的原因很明顯,那就是泰銖升值,現地生產入不敷出。2012年的時候,1泰銖=2.5日元左右。之後泰國經濟向好,泰銖也逐漸升值,現在1泰銖=3.5日元左右。此外,還有另外一個要因,那就是人工成本升高。原本日本企業投資發展中國家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廉價勞動力,可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工成本不斷提升,對於日本企業有很大的影響。

實際上,此2~3年之間,日本企業從中國以及東南亞撤出的消息不斷被報導。比如,資生堂在日本福岡建設了新工廠;尤妮佳同樣在福岡建設工廠;獅王在香川縣建設新工廠;松下、佳能以及TDK等也逐漸從中國撤出轉移到日本國內。據日本製造業白皮書統計數據,2018年日本企業撤回日本工廠生產是事例為14.3%,同2016年相比上升了2.5%。可見,日本製造業整體都在逐漸回流國內!

單位勞動成本

日本各個公司轉移生產到亞洲各國的原因是:日本國內工資高,難以控制成本。可是近年亞洲各國工資逐漸提升,亞洲各個發展中國家逐漸失去了成本優勢。從生產性以及當地的購買力來考慮,日本的相對成本逐漸降低。 這時就會有人說了,那麼為何日本不早些行動,撤回工廠呢?原因也十分簡單:即便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工資升高,但是從絕對值來說,依然是日本高。

「單位勞動成本」,英語是Unit Labor Cost,簡稱ULC,是判斷在哪投資建廠的一個重要指標。可以將其簡單的理解為,增加1個單位生產量時所需要的勞動成本。如果單位勞動成本上升,就會對生產不利。中日勞動成本在上個世紀90年代是1:2的比例,但是近年中國國內的勞動成本卻逐漸升高,最近幾乎相差無幾。現狀來說,考慮生產能力等綜合因素,在日本生產反而有諸多利點。日本工資水平幾十年並未有大幅度提升,今後此情況亦是如此。

撤回日本不一定對日本經濟有促進作用

理論上來說,日本工廠撤回日本以後,會增加僱傭人員,對日本經濟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日本工廠撤回日本的理由是:低水平的工資,所以並非所有人都會歡迎。原本日本製造業與德國等歐洲製造業業追求高附加值的商業模式不太相同,高附加值的產品往往不太追求生產地與成本。日本人的年平均工資大約為4萬573美元,德國人是4萬9800美元,瑞典為4萬4200美元,雖然相差無幾,但是出口所占GDP卻差異很大。德國出口占據GDP總額的46.1%,瑞典為45.7%,日本則是18.3%。所以德國等歐洲國家靠的是製造業輸出以及設備投資來支撐經濟,而日本則是靠著「薄利多銷」來規避低附加值產品弊端。

許多日本人都說,日本是製造業大國,其實並非印象中的製造業大國。日本製造業依然依靠薄利多銷的模式,整體附加值不高,製造業整體受到人工費的影響。這才造成日本製造業回流!可以說,如果按照日本製造業如此發展,即便是撤回日本也並不一定對日本經濟產生積極影響。

結束語

從日本製造業特點來看,日本製造業的回流其實有一定的必然性因素,外界的條件影響並不是很大,更別說此次疫情了!正視日本製造業構造,將不難發現日企撤出的原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