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雷射印表機廠商的「突圍戰」

科技trends 發佈 2020-02-10T10:32:46+00:00

2013年,基於國產嵌入式 CPU 的印表機相關晶片上市,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艾派克成為國產嵌入式 CPU 的最大出貨量公司。

觀研天下數據中心的報告顯示,2018 年中國印表機行業市場規模是 1249.87 億元,其中針式印表機占比為 19.28%,雷射印表機為 30.71%,噴墨印表機為 50.01%。

國產廠商無緣噴墨式印表機市場的「攔路虎」

從市場占有率可以看出,主流列印市場是噴墨式印表機和雷射印表機,兩者的區別在於,雷射印表機可以批量列印,價格要貴,基本都在 1000 元以上;噴墨式印表機售價基本在幾百元,更適合列印頻率較低的家庭使用。

市面上做印表機耗材的國內廠商居多,做印表機的卻寥寥無幾。我也很奇怪,國內廠商為什麼無緣噴墨式印表機市場?經過多方諮詢,終於找到一位業內人士,他的解釋是,一是晶片,二是專利。

筆者在半導體領域從業多年,確實沒有看到哪家半導體廠商發布過印表機晶片(如果哪位朋友聽說過歡迎分享),網上也沒有幾條關於印表機晶片的信息。業內人士透露,市場上做印表機晶片的大廠家有三家:高通、Marvell 和 Synaptics。但是高通和 Marvell 的印表機晶片不在中國銷售,至於原因無從考證,或許是和印表機大廠簽訂了某些「獨家」協議,目前只有 Synaptics 的印表機晶片在中國銷售,這或許就是小米能夠做印表機的一線機會。可見印表機晶片市場多麼「封閉」,從根源上切斷了國內廠商進入的機會。

另外一個就是專利問題,噴墨式印表機的研發應該不是最難的,難點在於噴墨式印表機的專利技術,基本上都掌握在惠普、愛普生和佳能等廠商的手中,國內廠商即使可以拿到技術授權,一台印表機除去成本和專利費利潤又剩下多少?如果單台定價過高,根本無法和三大品牌在市場上火拚,如果定價過低,盈利更無從談起,索性國內廠商就就此罷手了。

國產雷射印表機廠商的「突圍戰」

噴墨式印表機市場以及晶片市場的「封閉」難免讓人沮喪,好在國內公司在雷射印表機市場贏得一線機會。筆者通過印表機行業內的資深人士得知,聯想和奔圖都是不錯的國產雷射印表機品牌,性能不必國外品牌差。尤其是奔圖,公開數據顯示,奔圖 2011 年才進入市場,銷量增長迅猛,到 2018 年在中國市場銷量已經排在第九位。

2018 年中國雷射印表機行業十大品牌(來源:公開資料)

噴墨式印表機市場受晶片和專利的限制把國產廠商擋在門外,雷射印表機難道沒有晶片和專利帶來的技術壁壘嗎?在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 2018 年集成電路行業 A 股上市公司凈利潤排行榜中,「納思達」沖在榜首,其年營收達到 219.26 億元,凈利潤高達 9.51 億元。納思達這家公司又是何方「神聖」?

深挖一下就會發現,奔圖雷射印表機的晶片就是來自納思達。納思達的全稱是「珠海納思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 2000 年,最開始主要做印表機耗材,年產值只有 200 萬元,員工 70 人。剛開始,納思達並沒有涉足晶片產業,主要精力還是做格之格品牌墨盒,到 2002 年底,納思達的墨盒年產能達到了 150 萬盒,成為了當時全球最大的通用墨盒製造商之一。

納思達涉足印表機晶片產業的決心來自於其總裁汪東穎。由於身在印表機行業多年,汪東穎看到印表機市場長期被佳能、惠普、利盟、愛普生等美日韓國外品牌占據,心生感嘆,於是決心做中國的印表機品牌。在 2008 年,汪東穎創辦了奔圖科技,開始致力於研發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雷射印表機。2010 年,中國第一台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雷射印表機——奔圖印表機正式誕生。

同樣,專利技術也是阻礙國產雷射印表機發展的主要因素,三星、富士施樂掌握著接觸式顯影技術,佳能、惠普掌握著跳動式顯影技術,國產印表機研發工作舉步維艱。好在 2016 年,納思達併購了全球知名的雷射印表機品牌「利盟 Lexmark」,收購利盟之後,奔圖在高端雷射印表機上的專利壁壘不復存在。

關於印表機晶片,2012 年,納思達旗下全資子公司艾派克與杭州中天微系統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全力推進國家核高基專項項目國產嵌入式 CPU 在印表機領域的全面應用。2013 年,基於國產嵌入式 CPU 的印表機相關晶片上市,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艾派克成為國產嵌入式 CPU 的最大出貨量公司。2019 年,艾派克憑藉基於國產 CPU 內核的印表機耗材 SoC 晶片 UM75601,第七次獲得「中國芯」優秀市場表現產品獎。如今納思達是國內唯一一家掌握印表機通用耗材晶片技術的企業,其旗下的兼容墨盒晶片更是占據了全球 80%以上的市場份額,產品暢銷全球 150 多個國家與地區。

結語

從印表機晶片到手機處理器,每一個「從 0 到 1」的突破都實現地很不容易;國產晶片產業從設計到製造,每一步都走得亦步亦趨。好在我們看到很多國產品牌在努力前行,把用戶的翹首期盼化為創新的動力,不負眾望在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