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我賭它是奧斯卡最佳

電影天堂 發佈 2020-02-07T18:59:36+00:00

它同時入圍了最佳紀錄長片和最佳國際片兩項重量級提名。有國際影評人如此評價它,「媲美一部史詩,是現實生活中的環境寓言」。

再過兩天,


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就要舉行了。


今年的提名名單中,有一部電影最為特別。


它同時入圍了最佳紀錄長片最佳國際片(原最佳外語片)兩項重量級提名。


紀錄片提名最佳外語片在奧斯卡提名史上還是首次。



這部在聖丹斯電影節上大放異彩的紀錄片,毫無疑問地成了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最強有力的競爭者。


有國際影評人如此評價它,


「 媲美一部史詩,是現實生活中的環境寓言」。


它就是今天要說的——


《蜂蜜之地》



《蜂蜜之地》拍攝長達3年,積累了400多小時的素材,最後濃縮成87分鐘


這是一部不像紀錄片的紀錄片


為什麼這麼說?


一方面,它是非虛構的,真實的,不被拍攝團隊介入的。


另一方面,它有主角有劇情有起承轉合,和劇情片「並無二致」。


電影沒有採訪,沒有旁白,在片中我們甚至感受不到攝影機的存在。


如此種種,都極大地提高了這部紀錄片的可看性。



《蜂蜜之地》講述的,是歐洲最後一位女性養蜂人哈蒂茲的故事。


在馬其頓的偏鄉僻野,有一個被廢棄已久的村落。


近60年來,這裡不通電,不通公路,水源少得可憐,想要聽收音機都要找上半天信號。


村民都紛紛搬去了更宜居的地方,只有哈蒂茲和她的老母親繼續住在這裡。



哈蒂茲50多歲,沒有出嫁,沒有子女,和母親相依為命。


哈蒂茲的母親80多歲,半盲,臥病在床,生命已經到了盡頭。


她們的家很簡陋。


小小的房子,小小的窗戶,窄窄的門,只有微弱的燭光為漫長的黑夜帶來了些許溫暖。



她們的生活很有序。


哈蒂茲養蜂,采蜜。


去斯科普里的集市上低價賣出蜂蜜,然後買一些日常用品和食品帶回家去。



對於養蜂,她有一套自己的獨門絕技。


她知道何時收取蜂蜜,收取多少。她知道如何和蜜蜂相處而不被叮咬。


采蜜的時候,哈蒂茲秉承大自然教給她的「取一半,留一半」的原則。


只取一半蜂蜜,然後把剩下的留給蜜蜂,也就是我們說的「可持續」。



這種生活看似枯燥但也不乏溫情。


在燭火搖曳中,在日光洒然中,哈蒂茲經常和母親竊竊私語,逗弄貓狗。


她餵母親吃香蕉喝酸奶,母親祝她安康,她們親吻著彼此的面頰。


她幫母親洗頭,母親幫她系頭巾。



直到有一天,哈蒂茲平靜的生活被一戶隨季節遷徙而來的遊牧家庭打破了。


海珊,和哈蒂茲一樣是土耳其人,他有7個孩子


海珊說,每年一個孩子,因為孩子是最大的財富。


為了生計,他們家什麼都干,放牛,種玉米,養蜂。



身為鄰居,哈蒂茲和海珊一家免不了有交集。


海珊一家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哈蒂茲的孤獨。


她和孩子們一起聽廣播,盪鞦韆,去鎮上參加集會看摔跤比賽。


她送給最小的孩子一隻貓,溫柔地問她是想進來還是出去。


他們還一起在篝火旁邊共享食物,喝酒聊天。



一片祥和之下,矛盾和衝突已經開始暗潮洶湧。


海珊並沒有聽進哈蒂茲「取一半,留一半」的勸告,每次他都會把蜂蜜全部取出。


哈蒂茲售賣蜂蜜都是一小瓶一小瓶地賣,海珊售賣蜂蜜都是10公斤甚至20公斤地賣。



這樣一來,海珊的蜜蜂免不了要為了食物攻擊哈蒂茲的蜜蜂。


結果是兩敗俱傷,兩家人的蜜蜂都接連死去了,蜂蜜更是別想了。


爭執未果後,哈蒂茲選擇了退讓,她在河邊找到了一處垂木,在垂木的縫隙中養野蜂。


沒想到,海珊卻帶著採購商偷偷去到河邊,鋸開了垂木,掏光了蜂巢中的所有蜂蜜。



孤立無援的哈蒂茲除了沉默什麼都做不了,路過的風勾勒出她的悲傷和孤獨。


她一邊流淚一邊向母親訴說著鄰居的「罪行」。


她們認為「上帝會懲罰他們的」。



在把所有的資源消耗殆盡後,海珊一家人趕著牲畜離開了。


又是一個冬天,哈蒂茲的母親到底沒有挺過去。


一無所有的哈蒂茲要如何生活?



《蜂蜜之地》給人最大的感受是「」。


攝影上,每一幀都美得像油畫。


逆光、剪影、面部大特寫不一而同地勾勒出哈蒂茲的善良、孤獨、沉默。


她的心事,她的憤怒,她的快樂,都通過面龐展露無疑。



角色上,看完電影後,沒人敢說哈蒂茲不美。


這種美不在長相,而在為人處世的態度以及和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


哈蒂茲雖然已有五十多歲,但她樂觀、善良、慷慨、愛美。


她的衣服是明亮的,黃色的上衣,綠色碎花的頭巾,總是隨風搖曳。


每次去集市,她都會買一盒染髮劑,然後在家把已經開始發白的頭髮染成栗色。



她會向鄰居傳授自己的養蜂經驗。


她會慷慨地跟鄰居家的孩子還有自己的狗分享蜂蜜。


她會救助落水的蜜蜂,她會幫助拚命往外爬的烏龜。



在她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諧共處,是依靠自然生存的智慧。


除了哈蒂茲外,哈蒂茲的母親也讓影妹印象深刻。


她臥病在床,話也不多,但說出的話帶著自然而然的詩意和哲學意味。


她形容不能出門的自己已經變成了一棵樹。



在彌留之際,她說,


真的有春天嗎?太多冬天已經過去。



和哈蒂茲及其母親相對照的,是海珊一家。


相比哈蒂茲的孤獨,海珊一家是熱鬧的,但這熱鬧中夾雜了太多謾罵、爭吵和埋怨。


相比哈蒂茲的敬畏自然,海珊一家是資本為上的貪婪索取,即使這索取中也飽含太多無奈。


養蜂,一分半點蜂蜜都不給蜜蜂留,直到所有蜜蜂都死去。


養牛,為了讓牛有更多草可吃,寧願放火燒死樹木,直到再無草長出。



在兩個家庭的對比中,《蜂蜜之地》所展現出的。


是對人與自然的關切,是傳統和現代、可持續發展和資本至上的衝突矛盾。


偏僻鄉野上空划過的飛機,卡車上的原始采蜂人和梳著莫爾干髮型的年輕人,形成了微妙的對比。



哈蒂茲一家和海珊一家的相處和衝突像是全球環境問題的縮影。


像哈蒂茲一家這樣過著近乎原始生活的人畢竟是少數。


海珊一家才代表著世界上的絕大多數。


紀錄片里,油畫般的攝影消弭了現實的殘酷。


現實世界裡,歌舞昇平紙醉金迷卻無法掩蓋地球資源的日漸枯竭。



一直以來,


人類對自然大肆破壞,對資源大肆開採,對野生動物大肆抓捕。


如此下去,人類終將受到反噬。


就像這次的疫情,不正是吃野味引起的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