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家孫武討伐楚國動員了多少兵力?

史地客棧 發佈 2020-02-07T19:44:25+00:00

孫武認為,以吳國現在的國力、兵力與楚國相較,還不是一個級別,楚國地大物博,軍力龐大,即便這幾年經吳國努力騷擾,其實力有所削弱,但鑒於「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之不變真理,與楚國全面開戰,占上風的還是楚國。

孫武認為,以吳國現在的國力、兵力與楚國相較,還不是一個級別,楚國地大物博,軍力龐大,即便這幾年經吳國努力騷擾,其實力有所削弱,但鑒於「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之不變真理,與楚國全面開戰,占上風的還是楚國。

欲摧強楚,還要繼續這種弱楚努力,繼續等待機會。

闔閭覺得孫武分析有其道理,強忍下一舉吞掉楚國的慾望,邊境維持與楚國相持,國內開始了自身強軍,孫武幫助闔閭「申明軍約,賞罰必信」,開始建立一支經過嚴格訓練的的部隊。

《呂氏春秋》記載:「闔閭之教,孫、吳之兵,不能當矣。」――可見經孫武所訓練士兵的戰鬥力,逐漸名冠華夏。

戰機出現了:據《東周列國志》記載:楚國的令尹囊瓦因為索取賄賂未成,一怒之下囚禁了兩個屬國的國君,蔡國的蔡侯和唐國的唐成公,且一關就是三年,直到他索要的寶馬與裘、佩到手才釋放了這兩位小國國君回國。

這是在向天下宣告:楚國貪官當政,已經讓屬國都忍無可忍,貪官能亡國,此理古今不變!

這下也導致了蔡、唐兩國與楚國公開翻臉,糾集了北方十八國會盟伐楚,但是,會盟會了幾個月也沒會出什麼結果。

最後蔡、唐兩家終於明白,吃柿子專揀軟得捏才是真理,誰願意出手專砸硬核桃?大家都是玩嘴炮的,沒人願意當真與楚國開戰。

兩位回頭南望,發現還有個專與楚國作對的吳王,於是各使高招動員闔閭對楚開戰。

對闔閭來說卻是:正瞌睡,有人送來了枕頭!立即詢問孫武:「當初您說不可攻郢都,現在怎麼樣?」

孫武回答依舊謹慎:「囊瓦貪得無厭,而唐國和蔡國都在怨恨他。必須聯合唐、蔡二國一起行動才行。」

孫武提出了聯合唐、蔡的先決條件,這不在話下,蔡侯甚至不惜送來自己的兒子作為人質換取吳國出兵。

吳王闔閭開始徵集全國軍隊,至於實際出動多少?春秋時期人口稀疏,各國的常規兵力較少,像楚、晉、齊這種號稱擁有萬乘兵車的超級大國,舉國兵力也不過十餘萬到二十萬不等。

吳國此時還難說是一個軍事強國,有些野史記載出兵「十萬人」,很可能是加上唐、蔡兩國的部隊再來上個「號稱」,吳國本土也需要留守部隊,《史記》中記載的出兵三萬,應該是個比較靠譜的數字。

吳軍憑藉的是質量,不是數量,假如以數量預期勝負,那就乾脆別打了,與擁有二十萬以上大軍的楚國作對,等於前去自殺,這裡闔閭倚仗的是孫子以及他的用兵理論:「兵非貴益多也!」——兵貴精不貴多。

吳國的士兵經過孫武近乎殘忍的訓練,已經成為一支傲視天下的虎狼之師。《尉繚子》中記載:「有提三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武子也。」

三萬之眾即能縱橫天下,這是多麼令人咋舌的戰力?這是多麼令人神往的指揮能力?

「三國聯軍」對楚國全面開戰,三支兵馬合在一起也就五六萬人吧,孫武被委以指揮全軍的主將,但就實際權力來說,由於吳王闔閭隨軍出征,「主將」做主必然被打折扣,君主親征,全軍只能聽從吳王一人命令,孫武只有用兵法說服吳王,間接實施軍令。

吳王有時說了也不算,比如,王弟夫概就敢於違抗吳王的軍令。

這樣一支湊合的部隊怎能應付即將到來的惡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