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抗疫「擺渡人」:一天最多轉運13名患者,回家前連鞋底都要用84消毒

河南商報 發佈 2020-02-07T21:56:15+00:00

河南商報記者張逸菲/文 受訪者供圖2月5日上午,接到醫院總調度打來的電話,何愛民放下手中的工作,快速地走到值班室,穿上防護服,一路小跑,拉開負壓救護車車門,把車點著火,奔赴又一例確診患者的轉運。

河南商報記者 張逸菲/文 受訪者供圖

2月5日上午,接到醫院總調度打來的電話,何愛民放下手中的工作,快速地走到值班室,穿上防護服,一路小跑,拉開負壓救護車車門,把車點著火,奔赴又一例確診患者的轉運。

根據調度,他需要到指定醫院的發熱門診,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帶回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集中救治。


【最危險的「擺渡人」:兩人一車,最多一天轉運13個患者】

信陽市地處河南省最南部,毗鄰湖北省,平日裡,來往出入武漢市的人口不少,於是,信陽市成為了河南省疫情防控最重點的地區之一。

而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下文簡稱「五院」),作為全市唯一的定點傳染病醫院,挑起診治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重擔。信陽市絕大多數的確診患者,都需要乘坐何愛民和同事張雨生駕駛的負壓救護車,來到這裡接受治療。

目前,何愛民和張雨生轉運的確診患者,已經將近七十人,而每人每天轉送的最多病例,分別是13人和12人。

「我開的這輛,是信陽市唯一的一輛負壓救護車,我和張雨生劃分了值班表,一人一天,我們還行,能倒個班兒,它不行,這段時間辛苦了,每天都要工作。」何愛民說。

在此次的「戰疫」中,負壓救護車被稱之為「移動的N95口罩」。它最大的特別就是,利用技術手段,使車內氣壓低於外界的氣壓。空氣在自由流通時,只能由車外流向車內。此外,負壓還可將車內的空氣進行無害化處理後排出。

「這次的病毒,主要靠飛沫傳染,我們雖然負責轉運確診患者,但是駕駛艙和後面是隔開的,一定程度上,可以最大限度減少感染的幾率。」

馬上要到指揮部指定的接送地點了。何愛民提前向醫院總調度匯報了自己的所在位置,再由總調度上報給指揮部。指揮部類似於兩所醫院間的「指揮中介」,完成所有收診患者的分配。

為了儘可能縮減確診患者與外界接觸的時間,何愛民總會提前到達指定地點:「一般都是等十分八分,最多半個小時吧。」何愛民說,除了重症患者,需要用擔架將其抬進救護車,輕症患者通常是由當地一名醫護人員陪同上車。

「基本上所有確診患者,都是沉默寡言的。」穿戴著全套裝備,患者看不清他們長什麼樣子,什麼表情。白色的防護服讓人覺得沉悶,距離感也會加深患者的恐懼。「上車慢點兒」,這是他通常會對患者們說的一句話。


【最熟悉的陌生人:一天準備兩套衣服,到家儘量避免和家人交流】

在當地醫護的陪同下,何愛民將患者送達至五院,由這位醫護與五院醫護轉送病例、介紹患者病情後,再將其送回。

一個病人,要來回跑個兩趟:「不然咱們這邊也不知道患者啥情況,轉運過程中發生什麼,也沒個應對方法。」

每天,在交接患者的過程中,何愛民會跟院裡一線的醫護人員做簡單的交流:「昨天收了幾個?」、「我挺好,你咋樣,累不?」,是經常發生在他們之間的對話。

「加油哈!別太累,自己也小心點!」通常是每次對話的結尾:「得給他們加油鼓勁兒啊,他們太辛苦了,我只能這樣。」何愛民笑得有點苦澀。

轉送完確診患者,何愛民需要到醫院準備的專門的一間屋子,「剝離」掉自己身上的防護服。

「穿的時候很好穿,就是脫的時候,要十分注意。跟確診患者接觸,防護服外面可能會沾染上病毒,我們叫『剝離』,其實很形象了,就是要按照順序,一點一點把防護服脫下來。」

「剝離」的過程,通常要一二十分鐘。何愛民需要特別小心,在這中間,他需要洗很多遍手,將防護服內乾淨的一面,一點一點地向下卷,直至將整套防護服脫下。

護目鏡不能扔,必須放在專門的一個處置桶內——經過消殺,護目鏡還可以繼續使用。

下班的時間沒有個定點,直到把這一天所有的確診患者都拉過來才算結束:「張雨生有一次,從下午六點一直忙到凌晨四五點。」何愛民說,有一天他值班,當晚一個確診患者都沒有:「把張雨生羨慕的。」他笑笑。

回家的過程不亞於奔赴一場「精緻的約會」,何愛民需要把自己倒飭的異常乾淨,才敢回家見愛人和孩子。

「上班的時候穿一套,下班的時候把之前那身衣服從裡到外換掉,穿上一身乾淨的。」即使這樣,到家門口,愛人會拿著84消毒劑,將何愛民的鞋底,外衣噴洒一遍,反覆地洗手、再將口罩處理好。

儘管愛人對他的工作表示充分的理解,何愛民自己知道工作的危險性,他不敢跟愛人和孩子面對面說話,這段時間,他們彼此間的交流很少:「晚上睡覺的時候,我會離她遠一點,在家裡能不交流就不交流。」

「再說了,一整天下來,累的不行,回家基本上吃了飯就『癱』著了。」

「疫情結束後準備做什麼?」何愛民發出了一聲嘆息:「陪陪老婆孩子,我最想做的就是這個。」


【最合格的踐行者:轉運物資,堅守誓言,他們是不怕犧牲的英雄】

近幾日,除了跟張雨生的日常工作,不當班的時間,何愛民會駕駛私家車,幫著醫院協調轉運物資。2月5日晚,醫院只剩30來個口罩,入職13年,對於何愛民來說,這算是他最無助的時刻。

防護物資的告急,直接「剝奪」了何愛民和張雨生吃飯、喝水和上廁所的權利:「平時,接完患者後,如果後面暫時沒有事,我們可以把防護服脫了,等到再接下一個患者後,穿戴一套新的。」

物資緊缺,醫院決定,轉運確診患者的時間一律放到下午和晚上,在一個時間段內,轉運完所有的患者,再將防護服脫掉。

而這樣的「一個時間段」,通常要7~9個小時。

「不敢吃喝,不能上廁所,我也不願意用成人尿不濕,說實話,有點不好意思;另外,穿上去很沉,開車的時候不得勁兒。」

「現在,只要誰說哪裡捐贈了一個口罩、一身防護服,我都要去拿來。」何愛民說話平穩、堅定,他不時流露出來對一線醫護同事們的心疼:「他們太辛苦了,防護物資少,他們也不敢吃喝,有的人穿著紙尿褲,現在,全院上下,傾盡全力將最好的防護物資給一線的醫護,這是他們的刀,是他們的槍。」

防護物資消耗大,這個缺口不好估量。何愛民說,搶救一個患者,也許一兩個小時內,就需要消耗一二十套的防護物資。

「搶救的每個環節、比如要拍CT、拿藥取藥等等,跟患者有接觸的救治環節,這其中參與到的醫護人員,全部都要全副武裝。」

「原本,一線的醫護在上完一班的時候,都要脫下防護服去休息,換下一班的醫護人員上班。結果現在物資緊缺,這些醫護都不願意下班,他們說,防護物資珍貴,能多上一會,是一會兒,能省一套,是一套。」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已經開通了四個病區,一個病區配備20多個醫護人員,每天防護物資的損耗,保守估計,都要一百多套。

「對於後勤人員來說,庫存告急的情況下,要保證消殺三天換一套。」

「可一線的醫護真的等不及…他們是真正的英雄。」何愛民有些說不下去。

作為這場戰役中普通的一員,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踐行自己曾經的誓言:「我們都始終堅信,我們能贏。」

(河南商報首席編輯 郭寧 編輯 吉倩倩 見習編輯 張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