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大校:獲三個一級勳章,1955年卻沒授少將,因為犯了錯?

兵說 發佈 2020-02-05T06:21:15+00:00

其中,將帥141人,大校1人,轉業到地方工作的2人。很多人認為,當時能夠同時獲得3枚一級勳章的人,都是有資歷、有軍功的老革命,再不濟也都授了少將軍銜。

作者:刀削麵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1955年我軍授銜授勳時,同時獲得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的人實屬鳳毛麟角,總共只有144人獲得。其中,將帥141人,大校1人,轉業到地方工作的2人。

很多人認為,當時能夠同時獲得3枚一級勳章的人,都是有資歷、有軍功的老革命,再不濟也都授了少將軍銜。可是,唯獨有一位被授予大校軍銜,他的名字叫羅厚福。

不少研究軍史的文章認為,羅厚福將軍1955年授銜時只被授予大校軍銜,是因為犯了錯誤、背了處分,最後在老領導的力保下,才授了個大校軍銜。

具體的說法有三:一是羅厚福將軍擔任軍分區司令員職務時,違反軍隊嚴禁經商的規定,在軍分區自辦工廠搞經營;二是羅厚福出面保了一位在戰爭年代為革命做過貢獻的保長,但是後來認定這個保長有罪;三是羅厚福利用手中的權力,幫岳父販煙土。

這些到底是不是事實呢?我們抽絲剝繭,一一道來。

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簡單了解一下1955年我軍授銜的基本原則及規定。當時評銜主要是依據現任職務、對軍隊建設做出的貢獻、戰功和現實德才表現來評定的。既不是純粹的「論資排輩」,也不單純的「論功行賞」,基本上是按照1952年幹部評級的結果來確定的。所以,1955年授銜前幹部所擔任的職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所授軍銜的級別。

根據評銜指示,1955年授予大校軍銜者,很大一部分是1952年被評為正師級的幹部,但也有少數抗日時期入伍的准軍級和個別副軍級幹部,還有少部分紅軍時期入伍的副師級幹部,全軍首次授予大校軍銜者不足1300人。

那麼問題來了,榮獲3枚一級勳章的羅厚福,1955年授予大校軍銜是否合理呢?是不是因為犯錯誤背了處分被降低評定了呢?因為在《軍銜指示》里,確實有這樣的規定:有些幹部品質不好,其軍銜等級可降低評定。

那麼,這是不是羅厚福軍銜降低評定的依據?筆者認為,現在流傳廣泛的3種說法,並無直接證據,如此推斷是不妥的。

這裡有兩點需要說明。一點是羅厚福與3枚一級勳章。當年,相對於授銜,授勳的審查更為嚴格一些。如,楊成武上將因紅軍時期何時擔任師級領導職務的問題,由於有待核實,就暫緩授予一級八一勳章;還有,丁盛少將因為紅軍時期擔任團級領導職務的時間不好確定,所以暫緩授予二級八一勳章。

同時,《勳章獎章條例》還要求授勳者必須政治上合格,一直堅持革命工作無重大過失。依據此規定,我們對照關於羅厚福的3種傳言判定,他在政治上是合格的,不存在品質不好的問題,同時也可以間接證明,羅厚福利用手中權力掩護幫助其岳父販賣煙土,以及出面擔保一個被認定有罪的保長之事有待商榷,因為這都是政治不合格的表現,且協助他人販賣煙土還是犯罪。如果真的那樣,怎麼可能授予軍銜?

此其一,其二是羅厚福1955年評定為大校軍銜,主要原因與其時任職務有關係。當時羅厚福任湖北軍區副參謀長,按照1955年5月20日頒布的《軍官編制軍銜表》,師參謀長、軍副參謀長編制軍銜為大校或者上校,湖北軍區副參謀長對應「軍副參謀長」,編制軍銜為上校至大校軍銜。

俗話說,仗好打,功難評。為了認真執行軍銜評定有關規定,當年主管評銜工作的羅榮桓還親自找一些幹部談話,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評銜,服從大局。所以筆者認為,當年羅厚福授大校軍銜的主要原因還是職務,與其他因素關係不大。

1961年8月30日,羅厚福與其他217名大校晉升為少將軍銜。其中,參加過紅軍長征的有113人,1927年底前入黨的有3人,參加南昌起義的1人、黃麻起義的2人、湘南起義的1人……據統計,至1931年底前參加各類起義的,1961年晉升少將軍銜的有12人,資歷不可謂不深。

以上都是筆者粗見,由於見識淺薄,難免有錯漏之處,歡迎批評,歡迎補充!不可否認的是,出生於第一將軍大縣湖北紅安的羅厚福,是人民的功臣。羅厚福將軍的戰鬥足跡,從大別山一直到江城武漢,他曾遭誤解險被殺害,但依舊初心不改,把革命當成唯一的活路、畢生的追求;他帶領部隊鄂豫抗日,立下赫赫戰功;他曾率部參加中原突圍,也曾威震摩天嶺。劉鄧首長說:「大別山紅旗不倒,槍聲不斷,羅厚福有很大的功勞」。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