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度:亂世中文人雅士的痛苦和追求

暮有話說 發佈 2020-02-02T04:26:53+00:00

文|北暮魏晉南北朝,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個動盪變革的時期,給後人留下了它濃墨重彩的一筆。而這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當時的魏晉風度。魏晉風度讓後人艷羨不已,很多人更是後悔自己「生不逢時」,為何不是出生在當時那個文人雅士層出不盡的魏晉時期。

文|北暮

魏晉南北朝,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個動盪變革的時期,給後人留下了它濃墨重彩的一筆。而這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當時的魏晉風度。

魏晉風度讓後人艷羨不已,很多人更是後悔自己「生不逢時」,為何不是出生在當時那個文人雅士層出不盡的魏晉時期。然而當時的文人雅士也有他痛苦的一面,我們在探尋魏晉風度的同時,不得不追問:「亂世中的文人雅士,到底在追求什麼?」

魏晉風度形成的歷史背景

曹魏的滅亡

曹魏指的是三國時期的一個政權。在那個「謀士多如狗,猛將遍地走」的年代,天下主要被三股政權把持:曹魏、蜀漢、孫吳。而三國末期,曹魏政權滅亡,勝利的果實由司馬家族摘得,司馬炎廢除魏元帝後,立國號晉,史稱西晉。至此曹魏王三國時期結束,中國進入晉朝。

公元184年漢靈帝時期,朝廷腐敗無能,官宦外戚爭權,農民苦不堪言,因此爆發了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黃巾之亂。黃巾之亂時期,董卓作戰勇猛,穩定了當時的局面,但是董卓不甘心只做一個臣子,於是他控制了當時的皇帝,專斷朝政,威懾天下。後來各個諸侯紛紛起兵討伐董卓,董卓最後在王允的設計之下被呂布殺死。

董卓死後,漢獻帝趁機東逃,中途被曹操迎回許昌,改元建安。曹操表面上對漢獻帝俯首稱臣,背地裡卻採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策擊敗了很多競爭對手,這其中就包括袁紹。曹操憑藉這一計策逐漸穩定住了北方,掌握了大片疆土。後來曹操在赤壁之戰敗給了孫劉聯軍,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曹操公元220年病死,其子曹丕迫使漢獻帝禪讓,立國號為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歷史正式進入了三國時期。不久以後,劉備亦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

在三國後期,蜀吳聯手對抗曹魏,而曹魏內部的權力不斷的被司馬家族掌握。公元263年,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公元265年,司馬昭病死,司馬炎廢除魏元帝,建立晉朝。公元280年,司馬炎發動晉滅吳之戰,孫吳滅亡,三國時期就此結束。

晉朝的混亂局面

歷史上的晉朝主要分為東晉和西晉。西晉為晉武帝司馬炎建立,定都洛陽;東晉為晉元帝司馬睿建立,定都建康。

在司馬炎繼位後的十幾年,國家度過了一段和平時期,可當晉惠帝繼位以後,朝廷又動盪了起來。而晉朝的動盪局面,其實早在很久以前就埋下了禍根。

當初,司馬氏之所以能夠掌握政權就是因為取得了士族階級支持,而西晉也因此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由世家大族所掌控的王朝。這樣做既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司馬氏能夠更快的穩定住局面,獲得王權。而壞處也很明顯,世家大族對於司馬氏並不會像其他朝代的大臣那樣忠心,很可能會顛覆朝政。

很顯然,作為當時統治者的司馬炎,認識到了這一問題,於是他為了鞏固自己的位置,採取了一項政策:大封同宗子弟為王。

這項政策取得的成效是顯著的,眾多的同姓王有效地遏制了士族的野心,使士族顛覆朝政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然而司馬炎萬萬沒想到,這些同姓王,同樣也有著自己的小算盤。

於是,在皇后賈南風的干政下,晉朝爆發了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讓晉朝元氣大傷,國家各方面實力大幅度減弱,而內遷的各民族趁虛而入,造成了五胡亂華的局面。

除了人禍就是天災。據統計,魏晉200年間,黃河長江流域所遇到的災害就多達304次。自然災害讓當時百姓的生命安全沒有保障,連年的戰爭更是讓百姓苦不堪言。

可以說魏晉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全社會都充滿著死亡恐怖的年代。當時民間的災難,相比於歐洲中世紀的黑死病都有過之而不及。

「家家有強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殖,或舉族而喪。」(《後漢書·五行志五》)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曹操《蒿里行》)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七哀詩》魏晉 · 王粲)

從漢末到魏晉,文人雅士一方面被籠罩在自然災害和戰爭造成的大規模集體死亡的恐懼中,另一方面,他們伴君如伴虎,隨時準備著伸出脖子迎接統治者的屠刀。

正是在這樣一種社會背景之下,魏晉時期的文人雅士逐漸培養出了一種另類的處世之態——魏晉風度。

嵇康、何晏拉開魏晉風度大幕

說起魏晉風度我們不得不提嵇康何晏二人,可以毫不誇大的說,他二人拉開了魏晉風度的大幕,這才引得後來文人雅士的爭相效仿。

嵇康——嘯詠山林的放蕩者

嵇康年幼好學、博覽群書、天資聰穎,後來娶了魏武帝曹操的曾孫女兒長樂亭主,因此官拜郎中。

他本應有一個很好的前途,只要他在朝廷中能夠八面玲瓏,圓滑處事就可以平步青雲,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可他保持自己的風度,最後因得罪鍾會,遭其構害,年僅三十九歲,就一命嗚呼。

嵇康本是一個生性浪漫的人,因看不慣朝廷中的蠅營狗苟,而選擇隱居山林,安穩度日。

身居山林的嵇康整日嘯詠,以此來表現自己的放蕩不羈,傲世凜然。除此之外,嵇康還喜歡讀老子和莊子的著作,和阮籍等人組成竹林七賢,共倡玄學新風,煮酒論道,好不快活。他所推崇的「越名教而任自然」,成為當時時代新風,被很多人爭相效仿。

嵇康鄙視朝廷,不喜做官。他當時的至交好友山濤,接受了朝廷的邀請,前去做官,所有人紛紛向山濤祝賀,唯有他送去了《與山巨源絕交書》。

在絕交書里,嵇康說:「我經常會非難成湯、武王和輕視周公、孔子,加上性格倔強,說話輕率放肆,碰到看不慣的事情脾氣就要發作,這些一定為世俗禮教所不容。」同時,他還說:

「若趣欲共登王途,期於相致,時為歡益,一旦迫之,必發狂疾。」

用現在的話來說,如果急於要我跟您一同去做官,想把我招去,經常在一起歡聚,一旦來逼迫我,我一定會發瘋的。

嵇康剛正不阿,從不溜須拍馬,趨炎附勢。當時的司隸校尉鍾會是司馬昭身邊的紅人,他也頗喜歡舞文弄墨。有一次,鍾會寫了一篇讀書筆記想要請嵇康點評,可嵇康壓根就不讓他進門。鍾會無奈只好隔牆把讀書筆記扔了過去,沒過一會兒,讀書筆記又被扔了回來,原來嵇康根本就懶得看他的文章。

鍾會不死心,過了幾天又跑來找嵇康,嵇康酷愛打鐵,正在和向秀一同打鐵。鍾會見人家在忙,於是在旁等候,一等就是一整天,誰知嵇康壓根就沒停下來的意思,無奈鍾會只好轉身離去。臨走前,嵇康嘲笑鍾會:「你聽到什麼消息跑來的?又看到什麼東西離開了?」鍾會怨恨地說:「聽到我所聽到的消息所以來了,看到了我所看到的東西所以走了。」

因為這兩件事,鍾會記恨上了嵇康,後來鍾會利用嵇康朋友犯罪的事將嵇康牽連進去,司馬昭聽信了鍾會的讒言,就把嵇康殺了。

臨死之前,嵇康做了三件事:第一,將自己的孩子託付給了山濤;第二,叮囑自己的孩子不要學自己,要懂得人情世故;第三,在行刑之前,彈奏了一曲《廣陵散》。

何晏——喜歡嗑藥的粉面男神

何晏,東漢大將軍何進的孫子,因父親早逝,曹操娶其母尹氏,對他也寵愛有加。後因和曹爽親近,被司馬懿株連三族殺害。

可以說,何晏是真正的粉面男神。一年夏天,皇帝曹睿想要看看這位民間傳言的粉面男神是否名副其實,於是大熱天的便賜予他熱湯餅,還不許別人在旁扇風,何晏吃得滿頭大汗,不停地用袖子擦,面色卻越來越白皙紅潤,曹睿驚訝:果然是純天然的粉面男神。

何晏雖不是晉朝人,但說到魏晉風度,繞開誰都不能繞過他,東晉袁宏在《名士傳》中將何晏與另兩人稱為「正始名士」。何晏倡導玄學,競事清談,遂開一時風氣,為魏晉玄學的創始者之一。

何晏熱愛老莊,喜歡玄談怪論,語不驚人死不休,經常請一幫人在家裡開辯論會。他認為禮法規矩根本就是沒用的東西。自由散漫、萬物皆無才是人生真諦。他認為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無也者,開物成務,無往不存者也」。

還他認為「道」或「無」能夠創造一切,「無」是最根本的,「有」靠「無」才能存在。如此高深的道理一套一套的,往往讓聽他講話的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除此之外,何晏還是我國歷史上率先服用五石散的人。蘇軾說過:「世有食鍾乳、鳥喙而縱酒色以求長年者,蓋始於何晏。」不僅蘇軾這麼認為,魯迅也在其著名的演講《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中,多處提到了由何晏大力倡導服用的藥物五石散。

五石散又名寒食散,據史書記載,它是用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黃、赤石脂五味石藥合成的一種中藥散劑。除了治病以外,多次服用還能讓人產生飄飄欲仙的幻覺。對於當時迷信老莊的人來說,五石散多次服用可以羽化成仙。

但,是藥三分毒,五石散多次服用後皮膚會熱燥乾裂,必須以吃冷食來散熱,所以又被稱為「寒食散」,但是僅僅靠「寒食」又是不夠的,必須奔走發散。有的人難以忍受,就去臥冰。此類舉動稱之為「行散」。再加上皮膚變得很敏感,怕疼怕刺激,所以,魏晉時期的文人雅士通常穿薄而舊的寬衣,輕裘緩帶、寬衣大袖。

如果說魏晉風度分偶像派和實力派的話,在北暮看來,何晏絕對是偶像派的代表——何晏的吃藥和香艷、嵇康的詠嘯和怪誕,此兩者堪稱魏末晉初之絕響。

嵇康、何晏二人作為魏晉風度的開創者,是他們拉開了魏晉風度的大幕,這才引的後來人爭相效仿。

當然,除他們二人以外,當時還有很多人都擁有自己特立獨行的行事風格。在那個年代,有的人喜歡縱情山水,有的人酷愛服藥飲酒,有的人不拘禮節,有的人超然物外。正是這些魏晉名士清俊通脫、率真任誕的行為風格,這才鑄就了魏晉時期別樣的風度。

文人雅士的痛苦之路

對於魏晉時期的文人雅士來說,他們既是瀟洒的,又是痛苦的。

痛苦之一:性命之憂

《晉書·阮籍傳》:「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天災人禍讓當時的文人雅士飽經考驗,生命無常、命運多舛的現實,促使他們對生命的意義進行思考。人生短暫,生命可貴,如何全身遠害、盡享天年成為當時士人必須直面的問題。

「寧做太平犬,不作亂世人」,死亡的幽靈始終相伴左右,以至當時名士時常發出憂生之嗟:「但恐須臾間,魂氣隨風飄。終身履薄冰,誰知我心焦。」

如此,其痛苦、抑鬱、焦慮可見一斑。

痛苦之二:信仰缺失、思想重構

魏晉時期,政權朝不保夕,國家不得安穩,百姓的生活沒有任何保證,同時跟隨國家分崩離析的還有思想的大廈。

在此之前,儒家學說一直被奉為經典,然而在魏晉時期,這個局面被打破,儒家思想受到質疑。與此同時,玄學——一種全新的哲學思潮開始誕生。

連年的戰爭讓文人雅士們流離失所,儒家思想的分崩離析讓他們失去了精神的家園。信仰缺失,思想重構的他們追隨著一個又一個王權,然而不得重用的他們在精神壓抑和人格扭曲之下只能坐而論道、體悟玄學、張揚個性、放浪形骸。

痛苦之三——前途迷茫、方向不明

魏晉動盪的社會環境,讓當時的文人雅士對自己將來的命運根本無法掌控。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讓一些文人不得不表明自己的立場,亮出自己的態度。然而當他們站在一個全新的立場時,又何嘗不是陷入另一個漩渦之中呢?

他們不知何去何從,對於他們來說,每一次選擇都是那樣的艱難和痛苦,於是在這樣的選擇之下,有的人裝瘋賣傻,有的人自掃門前雪,有的人幻想著做一名隱士,從此過上田園的生活。

阮籍借酒澆愁,途窮而哭便是當時文人雅士的最好寫照。也許阮籍的途窮並不是無路可走,而是真正的沒有方向。

痛苦之四——身居高位,寂寥難消

也許戰爭和災難,讓大部分文人的前途一片渺茫,可九品中正制的確立也讓一批魏晉士人可以平流進取,萌祖上福音即可衣食無憂。

然而,物質的滿足絲毫無法消解他們精神上的空虛,他們看似瀟洒曠達行為的背後,無不透露出落寞和無奈。

文人雅士的追求之路

在魏晉時期,文人們看似瀟洒的背後,其實是無邊的痛苦。在這痛苦的泥潭之中,他們並未沉淪。而是不斷的尋找,不斷的追尋生命的真諦。於是,在這追尋的過程中,他們對於未來的期許和當下的痛苦交織在了一起,構成了熠熠生輝的「魏晉風度」。而這其中正包含著他們的追求。

追求之一——注重養生,珍視生命

魏晉時期的文人雅士他們雖然生活在動盪的年代,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可他們對於生命仍然格外珍重。

當時的文人為何要服用五石散?因為據說這藥不僅可以美容,還可以延年益壽。如此可見,當時的文人希望能夠健康的活著,並且活得更加充實、長久。

對於生命他們也格外的尊重,即使是那些毫不相干甚至是自己曾經的仇人,他們也會對逝者顯出無比的哀婉和嘆息之情。

「……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識其父兄,逕往哭之,盡哀而還」。(《晉書·阮籍傳》)

「王東亭與謝公交惡。王在東聞謝喪,便出都,詣子敬,道欲哭謝公。子敬始臥,聞其言,便驚起曰:『所望於法護。』王於是往哭。督帥刁約不聽前, 曰:『官平生在時,不見此客。』王亦不與語,直前,哭甚慟,不執末婢手而退。(《世說新語·傷逝篇十五》)

追求之二——崇尚自由,任性而為

魏晉文人,不僅在追求生命的長度,更追求生命的質量。於是他們任性而為,無拘無束。例如,王子猷訪戴安道。

在一個大雪的夜晚,王子猷忽然想拜訪一下自己的好友戴安道,然而自己卻在外面劃了一夜的船,人們問他原因,他說:我本來就是趁著興致去尋找戴安道,我划船一樣盡興,又何必去見戴安道呢?其任性而為的特點一覽無餘。

「王子猷欲訪戴安道,夜划船,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世說新語·任誕》)

如此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說劉伶經常醉酒在家裸體,阮籍不顧世人譏諷獨與嫂話別等,都體現了當時文人們任性而為、放浪形骸的特點。

當時的文人「越名教而任自然」崇尚過一種自由自在舒舒服服的生活,這成為了他們的另一大追求。

追求之三——保持本真

魏晉士人可謂是典型的為自己而活。他們追求本真本我,敢作敢為,張揚個性,活得洒脫而精彩。

他們愛憎分明,不虛偽不做作,比如說阮籍看到喜歡的人往往以「青眼」相視,而看到不喜歡的人則以「白眼」相對。這種接受自我、肯定自我、活出自我的做法透出的是一種自信,一種孤傲,一種精神,一種為人處事的追求。

「我與我周旋久,寧做我。」(《世說新語·品藻》)

追求之四——參玄悟道,追求超脫

人生苦短,生命無常,面對殘酷的現實,魏晉士人可以超然面對生命的短暫,可是他們卻不甘於生命的短暫,於是他們三兩聚集,一同參玄悟道,共同追尋生命的真諦。有時雙方爭論不下時,甚至達到了惡語相向,相互謾罵的程度,如此可見他們對於真理的執著追求。

「孫安國往殷中軍許共論,往反精苦,客主無間左右進食,冷而復暖者數四。彼我奮擲麈尾,悉脫落滿餐飯中,賓主遂至暮忘食。殷乃語孫曰:卿莫作強口馬,我當穿卿鼻!孫曰:卿不見決鼻牛,人當穿卿頰!」(《世說新語·文學》)

暮有話說

魏晉時期的文人雅士是痛苦的,因為他們活在那個最壞的年代,同時,他們又是自由的快樂的,因為他們在當時有著自己的追求。痛苦與追求就仿佛魏晉風度這枚硬幣的兩面,文人雅士們不斷地擲著硬幣,在痛苦中堅守自己的追求。

人生易逝,時不我待,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去追尋人生的價值,如何在矛盾與困境中實現自我的意義,如何在悲劇的人生中,嘗到喜劇的味道,這是魏晉文人雅士的魏晉風度所帶給我們的啟示。也是如今我們所要學習的東西。

對於本文,你是怎麼看的?歡迎評論區留言!

我是北暮,喜歡我的文章,就點讚關注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