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馮小剛向嚴歌苓私人訂製的青春情結和集體記憶

小敏yummy 發佈 2020-01-31T10:52:10+00:00

馮小剛直接找到了嚴歌苓說:「我年輕的時候在部隊,身邊都是十六七歲身懷絕技的文藝兵,小提琴、長笛、大提琴都水平超高,我想搬上銀幕給現在的年輕人看。 那是我們的青春。咱們都是部隊文工團出來的,能不能也做個很有激情的電影。 我現在好像很多片子 都懶得弄了,有激情的就是這個。」

《芳華》講述了一群正值青春年華,滿懷理想和激情的文工團成員人生命運的故事。

馮小剛曾在微博上自誇了《芳華》走心,接著說《芳華》在上映前是被經驗和數據一致唱衰的,是觀眾與劇中人物的共情使這部影片成為了黑馬。

雖然馮小剛在此之前已經拍了十幾部電影,但是有人把《芳華》稱為馮小剛的「處女作」,是馮小剛對自己真正生活的回顧和感懷,他不在乎別人的評價,這是他的青春,他的大好年華。想要了解這部影片真正的動機和秘密,還要從馮小剛自身的青春經歷,嚴歌苓寫作《芳華》的真情和屬於千萬大眾的集體記憶。

01

馮小剛與嚴歌苓共同打造的屬於自己和大眾的「芳華之旅」

一,馮小剛和嚴歌苓的文工團青春時期

馮小剛原來在文工團呆過幾年,他主要是畫畫和負責換幕,他自己對那段青春美好的時光特別感念。馮小剛早在十幾年前就想拍一部關於他的青春,他的文工團的生活經歷。

2013年,馮小剛正因為手中沒有好的電影題材而一籌莫展的時候,王朔給他支招:「你不是對自己的文工團經歷特別有激情拍麼?那你就讓嚴歌苓寫,嚴歌苓創作這類小說是具有唯一性的。」

為什麼要選擇嚴歌苓?嚴歌苓十二歲從軍,成為成都軍區歌舞團的一名芭蕾舞演員。 此後她去過西藏演 出,因早戀受過處分,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後又曾主動請纓,成為戰地記者。 她說過,部隊的十 三年生活給她留下了「創傷性記憶」。

嚴歌苓通過專業的寫作訓練,出版了許多的小說, 到出版小說《芳華》時,嚴歌苓無疑已極具市 場號召力,也是華語世界中最有影視緣的作家之一。

二,嚴歌苓為馮小剛私人訂製寫作的文工團記憶

沒有劇本怎麼拍電影?馮小剛直接找到了嚴歌苓說:「我年輕的時候在部隊,身邊都是十六七歲身 懷絕技的文藝兵,小提琴、長笛、大提琴都水平超高,我想搬上銀幕給現在的年輕人看。 那是我們的青春。咱們都是部隊文工團出來的,能不能也做個很有激情的電影。 我現在好像很多片子 都懶得弄了,有激情的就是這個。」

後來嚴歌苓說:「自己寫《芳華》里的故事,是我的一段青春經歷,里 面的人物有我從小到大接觸的戰友們的影子。」

「大概在四年前,馮小剛導演跟我說,我你我都是文工團的,我現在特別懷念那段生活。 我說好啊。 他講了對這部 電影的大致想法,我答應先寫寫看。 關於我自己的故事,人物,這部小說一定要發自內心,才能寫好。」

他們兩個都有關於文工團的經歷,而這段經歷恰恰也是他們所共有的情結和回憶,他們的合作是更加有感覺和默契的,從想法的構思到寫成小說,再到搬上大銀幕,他們對於文工團的每一個記憶都太熟悉,裡面塑造的一列人物就像他們所經歷過的一樣,是他們對於逝去青春無限的感懷和留戀。而這份記憶只屬於他們和他們的年代,隨著時間的流逝 更加彌足珍貴。

02

《芳華》電影中屬於馮小剛們的青春情結的闡釋

一,女兵情結

在《芳華》上映前夕,馮小剛做客《朗讀者》,當董卿問馮小剛的青春記憶,馮小剛毫不猶豫地說自己最懷念文工團時期以及那裡的女兵們,還爆料:文工團舞蹈隊每天中午洗澡, 她們身上有著洗髮水的香氣,每人拿著一個臉盆,晤晤晗晗地從我的身邊走過。 那時我為了見她們,準時拿著飯盆去食堂。有時候沒看見,我不甘心,又返回 來,甚至來來回回三趟。

在《芳華》中,小萍剛到文工團時,惠子帶著她去洗澡,也有女兵們洗澡的場面,恰恰為小萍偷拿丁丁的軍裝去拍照而沒有去洗澡埋下了伏筆。「洗髮水的香味」「濕漉漉的頭髮」「修長的脖子」在電影中展現的很巧妙也很符合劇情發展需要。

十幾年前,馮小剛曾說道過:「這位女兵脖子十分光潔, 因為是在8月里,天很熱,她沒有穿白襯衫,空堂穿著的確良夏裝,光潔的頸部優美地立在軍 裝的小翻領中,使脖子看上去更白,領章看上去更紅」。

女兵這種穿著軍 裝的方式在夏天裡很普遍。 洗完澡,披著濕漉漉的頭髮,光著脖子空堂穿上軍裝,把軍帽塞進 軍挎包里走出軍營。 嚴格地說,這種著裝方式是不符合條例的,但看上去卻楚楚動人。 現在只 要是提到性感這個詞,我首先想到的畫面就是以上的描述。 直到今天我都想為這樣一個細節 拍一部電影,抒發多年來埋藏在內心深處的女兵情結。」

那是屬於馮小剛自己的青春記憶,躁動卻具有十足的神聖感,純潔更加動人。就像初戀一樣,小心翼翼呵護最終成為明月光。隱藏在他內心多年的女兵情結終於在《芳華》這部電影中呈現,那是青春的記憶,荷爾蒙的氣息,美感中又有著追憶。

二,西紅柿情結

在電影中,蕭穗子在手風琴《沂蒙頌》的伴奏下吃西紅柿,鏡頭長約23秒,甚至馬雲在微博上感慨:「『芳華』真有小時候吃過的西紅柿那樣的餘味無窮。」蕭穗子吃西紅柿裡面多的是那個年代純真又美好的戀愛,溫暖又甜蜜。

馮小剛曾經說過:「我最喜歡吃的是西紅柿,在我的少年時代,西紅柿對我的誘惑力,絕不亞於現在任何一位超級名模。」

馮小剛把少年時期的自己喜歡吃西紅柿的鏡頭拍到了電影中,正是他對於青春時期自己的追念,更多的是滿足和愉快,一去不復返的時光背後留下的是自己能夠抓住的碎片記憶。

三,鄧麗君情結

影片中當穗子在試港貨的時候,陳燦拿著當時最新的錄音機,裡面放著鄧麗君的歌曲《儂情萬縷》。幾個人沉浸在鄧麗君的歌聲中,並且用紅布營造了氛圍。

接著就是丁丁讓劉峰聽這首歌,劉峰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當時聽了這首「靡靡之音」衝動抱了丁丁。這讓劇情顯得不那麼突兀,而且影片從一開始就看出劉峰對丁丁有好感,劉峰給不愛吃餃子的丁丁下麵條,給丁丁擠膿包……這些細節都暗示著劉峰的小心思。

馮小剛自身也喜歡鄧麗君的歌,那是屬於他們那個年代獨有的記憶。影片中陳燦拿紅布營造氛圍的舉動,馮小剛也有過。王朔曾回憶:「我最早聽到她的歌是《綠島小夜曲》和《香港之夜》聽到鄧麗君的歌,毫不誇張地說,感到人性的 一面在甦醒,一種結了殼的東西被軟化和溶解。」

「儂情千萬縷,絲絲為了你,盼君多珍惜,願你長相憶,今生永不渝,今世永不移。」正如這首歌唱的一樣,它把當時受到人性壓抑的情感一下子釋放了出來,人性的溫情。同時也有惠子對陳燦,劉峰對丁丁,小萍對劉峰最純真的愛。

無論是女兵情結還是西紅柿情結,鄧麗君情結不僅僅屬於馮小剛自己,還屬於大眾心目中的,只是符號不一樣,但同樣有著對於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嚮往,初戀的懵懂與美好,對曾經大好年華的追憶……屬於集體也屬於個人。

03

大好青春芳華中留下的「二元對立」的融合和消散

一,「集體」與「個人」對立場面的交替

何小萍以為自己進了文工團之後,會得到尊重和理解,再也不用過以前被繼父不接受,被弟弟妹妹欺負的生活了。她拚命的想融進集體中,但因為身上有味不被接受,被排擠,被欺負,她一直忍著。當她看到劉峰被處分後,她便放棄了融入集體,最後成了戰場上的護士。當她立了功,被主動邀請進入集體,成為集體的英雄,她選擇了個人。

劉峰,一個做盡了好事卻因為觸摸事件葬送了自己前途的好人,卻沒有得到「好人有好報」的結局。他原來是集體的楷模和榜樣,是最融進集體的人,得到了集體的承認和讚賞,得到了無數的榮譽。但他因為一件小事被下放,最終被集體拋棄。

文工團的成員們把文工團當成自己的家,他們的青春與熱血都拋灑在那一個個舞蹈動作和一首首歌曲中。可是當傳來文工團要解散的消息時,有人歡喜有人憂,人心惶惶,從此大家各奔動西,再也不會再有這樣的集體,承載著他們的青春。

他們都站在了集體和個人的選擇面上,不同的時代環境,個人遭遇,集體氛圍……造就了他們不一樣的結局,當該選擇集體時,依舊有個體。當選擇個體時,集體依舊存在。

二,「英雄」主義與「利己」主義對立面解惑

劉峰做了許多的好事,他可以稱得上是英雄,他這種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是否可取?很多人都覺得不可取,劉峰做的好事被大家當做理所應當。按照很多人的理解,劉峰應該被下放後變得不再幫助他人之類的,但是劉峰依舊還是那樣,上戰場幫助他人。這一下子把劉峰推到了神聖高度的地位。

劉峰在前線身負重傷後,畫外音說:「也許就像那位副指導 員說的,他不想活了,他渴望犧牲。 只有犧牲了,他平凡的生命才可能被寫成一個英雄故事,他 的英雄故事可能會流傳的很廣、很遠,也可能被譜成曲,填上詞,寫成歌,流行到一個女歌手的 歌本上,那個叫林丁丁的女歌手,最終不得不歌唱他,不得不在每次歌唱的時候想到他。」

小萍到達前線後救死扶傷,回來後被授予「英雄」的稱號,按理說她應該是非常的光榮,事實是看過太多的殘酷後,她的精神崩潰了。影片中特別有一段她跟傷員的一段對話,那個傷員才十六歲,並且不讓爸媽來看他了,讓三個姐姐清明節的時候來看看他。小萍渴望當英雄,但她不願意去當這樣的英雄,背後是無數的屍體和鮮血。當她看著文工團的人表演時,她自己也跳了起來,或許是對自己原來青春的祭念。

丁丁為了自己的前途,狠心沒有幫劉峰,自己在文工團解散後就嫁給華僑出國走了。郝淑雯知道陳燦家地位也很高,就跟陳燦好了。陳燦也看清現實,拋棄了惠子,接受了郝淑雯。惠子也為自己找出路,考上了大學。他們都為了自己,或明或暗傷害了其他人。

多年以後,英雄劉峰和小萍過的不太好,窘境窘態殘酷展現在眼前。郝淑雯陳燦家過的風聲水起,惠子生活也不錯。

在我們看來,正如郝淑雯對那幫打劉峰的人說的一樣:「你們怎麼可以打英雄?」但是多年後再聚會,每個人臉上都有落寞,但是劉峰和小萍卻待人溫和,更知足。他們是英雄,更是普通人,英雄的光環終究要逝去,留下的才是生活。

個人,集體,英雄主義,利己主義,都是生活的現實,芳華逝去,生活繼續。《芳華》這部電影本身就沒有明確的誰對誰錯,沒有絕對的壞人,每個人在時代的洪流面前選擇自己所期許的,也難免有落差。

04

總結

馮小剛曾說:「《芳華》是我心愿清單的最後一部。」即使這部電影不受歡迎,在馮小剛心裡也是最好的,那裡承載了他的青春和夢想。《芳華》從書籍到影視作品,書寫了那代人的集體記憶,對於真善美的推崇,對於時代洪流與個人命運的緊密聯繫,對於文工團那個大家庭的留戀和記憶,組成了那大好芳華人的追逐與追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