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生前不稱帝是有原因的!

希望星晨58298869 發佈 2020-02-22T07:44:22+00:00

#我要上頭條##歷史上的趣事# #宅在家裡看歷史# #歷史真相官##創作熱詞# #戰疫必勝# #疫無反顧的第一事#

三國演義尊劉貶曹思想極為為嚴重,把曹操寫成了好大喜功(如煮酒論英雄)、膽小怕死(華容道遇關羽逃跑)、見風使舵的人;其實曹操有民生情懷,極具長遠的戰略眼光,他能緊握時代脈搏,挾天子以令諸侯來發展壯大自己;且曹操還是個極其務實的人,志在「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他善於養精蓄銳,等待時機。曹操生前沒稱帝,不是不想,而是運籌帷幄、審時度勢後,覺得時機不成熟!


1.當時,天下尊劉思想根深蒂固,且劉姓漢室依然有感召力。

漢帝國在歷史上有「強漢」之稱,至東漢末已歷四百年,高祖、漢武帝、漢宣帝、光武帝等優秀帝王大有人在,劉漢王朝出現過三度中興、五度盛世的罕見局面;普天下的漢朝人民對劉姓江山是高度認可的,自稱「漢人」就可見一斑。

不可一世的外戚王莽,在權傾朝野時「篡漢」僥倖成功,卻引起民怨沸騰,劉秀登高一呼,應者雲聚,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王莽最終落得個身敗名裂!這有前車之鑑!東漢末年,軍備廢馳,朝政腐敗,同西漢末年的社會現實如出一轍;但擁有士族支持的漢王朝,盛名熠熠,聰明智慧的曹操不想重蹈覆轍,不願鋌而走險。


公元211年(建安十五年),56歲的曹操經南征北戰,取得冀、青、並三州,擊敗了烏桓,基本平定了北方。此時,劉備向孫權借地寄「吳郡」籬下,而東吳軍政核心人物周瑜病逝;曹操在臨漳古鄴城銅雀台嘗試人心所向;結果以荀彧為首的大批漢朝舊臣仍心屬「漢朝」,旗幟鮮明地反對曹操「復九州」、「進公」、「加九錫」等等的措施。曹操見微知著,最後以丞相是我一生最為榮耀的職位收場,他懂得:士族門閥勢力在經濟上擁有大片土地,軍事上有自己的武裝力量,朝廷上有「政治代言人」;他是惹不起的。

曹操是庶族出身,他胸懷大志,力圖改良東漢末年門閥政治,在庶族中延攬人才,以加強中央集權;但通過對荀彧等的試探,曹操領略了士族大姓的實力,於是,曹操覺得稱帝時機不成熟,就及時斂刀收兵了。


曹操執政倡導「惟才是舉」,他認為只要有能力,不管品德如何,都能做官,在他麾下,滿寵、司馬芝、楊伂等卑微庶族都有了用武之地;對不為已用的孔融、邊讓,自以為是的楊修等等士族人才都給予了毀滅性的打擊。

用發展的眼光來看,打擊士族豪門勢力,對曹魏政權的建立是極為有利的;剪除荀彧等門閥勢力在客觀上為曹丕登基上位奠定了基礎!這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意思。


2.孫、劉軍事集團與之對峙,曹操有顧慮。

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四月,曹操被「勸進」而封為魏王,建都鄴城,以冀州十郡為封地。曹操被允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祭祀天地,且宗廟、祖臘與漢朝皇家無異,其實,此時曹操「名為丞相,實為皇帝」了。

此時劉備抓住曹操「名為漢臣,實為漢賊」的事實,起兵討伐曹操。第二年,劉備趁曹操主力南征東吳,在濡須口與孫權爭鋒的良機,向漢中發起了進攻,這個時候,蜀漢軍師諸葛亮,「五虎上將」之張飛、馬超、趙雲、黃忠都在漢中戰場亮相,這是拿出血本,與曹操決一死戰的架勢。

公元218年,張飛領精兵守固山,示形於曹洪,要攻打他的後方。由於曹休智勇過人,看出蜀軍立足未穩、難以集結的破綻,主動向主帥曹洪立下軍令狀,領兵襲擊吳蘭、雷銅,斬吳蘭等軍將,揮兵疾進,蜀軍兵敗後落荒而逃,此役嚴重衝擊了馬超、張飛等軍,導致了蜀軍的全線潰退。


後劉備集結敗軍進至陽平關,主動攻擊夏侯淵、張郃等人。由於曹軍兵力較少,只能與蜀軍對峙;已63歲的曹操只好率主力返回長安,但劉備已經占據漢中戰場的主動權,待黃忠殺了夏侯淵後,曹操才親率大軍趕往漢中。

曹操在漢中攻堅戰打了幾個月,沒有占到劉備一點便宜。由於關羽出兵襄陽,曹操被迫放棄漢中。

同年七月,關羽出荊州,攻襄樊,長兵直入;水淹七軍,俘虜于禁,斬殺龐德,至死不降,曹仁率數千軍士死守樊城,岌岌可危。

曹操接到孫權襲擊關羽後方的消息,自關中回到洛陽,命徐晃領兵再救樊城,同時令曹仁堅守。隨後,曹操率軍進河南郟縣,派出十二營兵力予徐晃,與關羽進行對抗。關羽中箭不敵,敗走麥城,被呂蒙埋伏擒殺。孫權懼劉備報復,將關羽的首級送給許昌曹操。

漢中、襄樊兩次大戰後,曹軍精銳削減、異常疲憊,對劉備與孫權轉入戰略防備階段!

三足鼎立之勢下曹操不敢輕舉妄動而冒然稱帝,這時隱忍也是對的!他不能只顧面子而失大局。


3.天下未定,曹操要待時。

公元219年(建安24年),由於曹魏與東吳合力滅了關羽,曹魏取得了襄陽保衛戰的勝利。孫權趁勢做小,遣使送信向曹操稱臣,並勸進曹操自任魏國開國皇帝,進而取代漢朝。

但是曹操剖析了孫權的書信後,很輕蔑地說出「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耶!」。他明白孫權想把自己放在火上烤,其用心是險惡的。 此時曹操異常清醒,他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此說合理又得體。

曹操首先是個優秀的政治家,其次,在軍事鬥爭方面有極高的素養;在漢末的軍閥混戰中,人口大量下降,歷史記載曹操此時實際控制的人口才「四百萬」,要消滅「一百二十萬」人口的東吳及「八十萬」人口的蜀國,談何容易!


如果此時曹操稱帝,必然禍及自身。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此時曹操是敏感而睿智的,他深知關羽與劉備的關係,故將關羽厚葬,四兩撥千斤,成功地將戰爭禍水引向吞併荊州的孫權。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公元220年,曹操在為兒子曹丕掃清了稱帝的諸多障礙後,在沒享受到「皇帝」這一殊榮情況下瞌然長逝。

魯訊說:「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這也包含了對曹操生前不稱帝行為的由衷讚嘆!

往事越千年,今天來看,曹操確實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在軍閥混戰中能統一中國北方,奠定魏國基礎;他廢除了東漢的許多弊政,抑制豪強,發展農業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曹操生前不稱帝,也在一定程度上予社會以休養生息的機會!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我要上頭條# #歷史上的趣事# #宅在家裡看歷史# #歷史真相官##創作熱詞# #戰疫必勝# #疫無反顧的第一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