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榮格:你沒有覺察到的事情,就會變成你的「命運」

壹點靈 發佈 2020-01-31T14:18:25+00:00

朋友在動態里曬了她和男朋友的聊天記錄,說十分鐘沒有回自己消息的男朋友,大概是不愛她了。心理學家榮格曾經說過:「你沒有覺察到的事,就會變成你的命運。

朋友在動態里曬了她和男朋友的聊天記錄,說十分鐘沒有回自己消息的男朋友,大概是不愛她了。

我突然想起曾經滿懷忐忑地給暗戀對象表白的自己,也是這樣,不斷地自我猜測和懷疑後,認定他不知道怎麼拒絕我,然後在30秒內選擇了撤回。

這種單方面的決策,其實只是「自動化思維」。

他不基於事實依據產生,只是主觀上的自我合理化。



其實,事情只是在我們的想像中最糟糕,我們可以擺脫這種「自動化負性思維」:

第一,了解自己的恐懼:

情緒背後,往往都指向一個最深的恐懼。

是恐懼被觸發,使得我們開始害怕、憤怒、傷心、緊張,然後驅動我們做出某些行為。

那份恐懼,多半源自需要療愈的過去的傷痛。

當你要求某人要多陪你、多關心你的感受時,這就是個「為避免恐懼而做出的行為」。

心理學家榮格曾經說過:「你沒有覺察到的事,就會變成你的命運。」

當我們沒有意識到自己行為背後的「恐懼」,我們會重複一樣的行徑與模式,自然就會創造相同不變的命運;未覺察到的恐懼,就會在生命中經歷更多恐懼。



第二,接納自己的恐懼:

當我們覺察到內在的恐懼時,如實地接納它。

我們往往容易覺得恐懼、負面情緒這類會帶來痛苦的東西是不好的,所以很容易產生自我批判和指責。

認為恐懼是不好的、不應該存在,然而,越告訴自己「不應該恐懼」,就越會加深恐懼對我們本身的影響。

恐懼與情緒受到批判後,或許會暫時壓抑下來,但不會消失。

只會累積下來,日後在同樣情境下被勾起來,變成更大的恐懼、更多的情緒。

而接納恐懼,意味著:我不認為這樣好或不好,我就是全然地接受它,接受它本來的樣子,接受它存在著。

接納,是「拿掉所有的應該或不應該」,容納一切,容納所面臨的恐懼、傷痛、情緒等等。


第三,選擇新的行為模式:

面對一件讓你不得不覺察自己的事情,其實一定程度上在迫使我們「選擇新的行為模式」。

因為在這件事情發生之前,我們往往寧願「不舒服」也要在「原本的模式」中尋求安全感。

但是,當這件事情發生之後。

給予了我們覺察自己恐懼,並選擇的機會。

不要害怕發現自己的「缺憾」,因為那些缺憾代表著你的過去,是屬於你的一部分,但並不意味著你的未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