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會叛逆?

壹點靈 發佈 2020-01-31T14:25:37+00:00

尤其是對於一天24個小時都要和孩子相處的父母,考驗比孩子上學的時候更大。有些父母總覺得孩子,在青春期太叛逆了,就是因為在孩子需要足夠的愛和安全感的時候,沒有及時給與。

這個春節,不能逛親戚,只能和父母24小時呆在一起。

尤其是對於一天24個小時都要和孩子相處的父母,考驗比孩子上學的時候更大。

過年期間,家裡的小孩子們也都聚集在一起,有些家庭甚至「四世同堂」。

「不懂事」、「不聽話」、「愛鬧騰」,就算平時很乖的還在,在和小夥伴相處的時候,也難免變得「淘氣」。

這個時候,父母的反應對孩子有多重要呢?

美國心理學家曾用獼猴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充分證明:

早年情感滋潤對一個有思維的生命到底有多重要。

心理學家把一些幼小的獼猴和母親隔離開來,在籠子裡安裝了兩個「假媽媽」。

其中一個用硬邦邦的鋼絲做成,但胸口上有奶瓶,另一個媽媽用綿軟的絨布包裹,但沒有奶瓶。

按照「有奶就是娘」的常理推斷,小猴子應該和有奶的「鋼絲媽媽」更親近。

但小猴子只有餓了才靠近鋼絲媽媽,一吃完奶,就回到了絨布媽媽身邊。

生命內心本能的嚮往和需要溫暖,這種依戀和需求甚至超越了食物。

更讓人警醒的是,這些獼猴成年後,大多數性情冷漠,不會交配或拒絕交配,不能正常融入集體生活中。

即使通過人工辦法讓一些母猴懷孕,它們也對小猴冷漠無情,殘忍虐待甚至咬死自己的孩子。


它們身上反映的「孤兒院現象」說明:溫暖的懷抱、慈愛的眼神、溫柔的話語、肌膚相親,是一個有智力的生命能正常成長所不可或缺的。

孩子從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必須依循成長秩序漸次展開,宛如一粒種子必須依循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過程成長一樣。

孩子首先要獲得溫飽、安全感、愛和親情等這些自然需求,然後才能發展出更高一級的自律、合作、利他等意識和能力。

有些父母總覺得孩子,在青春期太叛逆了,就是因為在孩子需要足夠的愛和安全感的時候,沒有及時給與。在青春期,他們就以各種各種的對抗想表達這種需求。

家庭的溫暖,尤其是母愛,是一個兒童成長必不可少的心理營養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