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看片的日子,我想起了我的歌舞青春

新周刊 發佈 2020-01-30T15:05:09+00:00

有一段時間,不看《歌舞青春》的孩子是會被正值青春的小夥伴嫌棄的。畢竟,讓6歲時抱著《喜羊羊和灰太狼》不撒手的人,在26歲時還要表現出一如既往的熱愛,太為難了。

有一段時間,不看《歌舞青春》的孩子是會被正值青春的小夥伴嫌棄的。


若年少時不曾悸動,則《歌舞青春》無意義。

正值非常時期,都說不在疫區的人們,能為社會做出最大的貢獻,就是在家裡躺著。躺久了,除了打打遊戲刷刷段子抬抬槓看看劇……似乎也沒有什麼別的事好做。


往年的這時候,同學聚會不知已過了幾輪。組團去看當年棒打鴛鴦的班主任,趁著酒勁對暗戀對象吐露當年沒說的真心話,聊起當年的糗事開懷大笑。


我們這一代的青春記憶,離不開影視劇構建的語境。中二年紀里,試過用倒立來止住眼淚,也在日曆里寫下過「你無情你冷酷你無理取鬧」。但幻想得最多的,或許還是牽起心愛的ta起舞對唱的情景。



在《歌舞青春》之前,中國中學生的生活里只有早讀夜修、食堂宿舍、打水打飯。而老師們課堂上播放的這系列電影,不僅讓劇中人領悟,也讓當時的我們發現,原來生活並非只有三點一線。


縱使如今電視劇版上映,第四部開始全球選角,初始主演的戀情再度中斷,我們懷念的,依然是當年第一次看《歌舞青春》的自己。


那些讓人念念不忘的美好

都蒙上了青春的濾鏡


如同所有古早浪漫青春劇一樣,《歌舞青春》的開篇就十分瑪麗蘇:


一個被媽媽拉著去度假,直到新年趴體開始前還抱著書不撒手;一個明明和家人一起去滑雪場,結果根本沒怎麼出去溜達,一直忙著和教練老爸練球。


兩個幾乎不會有交集的人,偏偏被命運的追光選中,上台就著復古的卡拉OK螢幕同唱一首情歌。重點是,兩人的歌喉都還算動聽,於是十分順遂地看對了眼。


掏出極具年代感的翻蓋手機,兩人互留了自拍和號碼。轉眼不見人影,開學後竟以同班同學的身份再度相遇。


當年的大姑娘小伙子們,每看到此處,都忍不住在桌肚裡掏出翻蓋手機,調出那誰的號碼看了又看。


《歌舞青春》吸引人的地方在於,既有值得共鳴的年代物件,也有引人嚮往的自由氛圍。


別人家的留堂,是在劇院裡幫老師做道具;我們的留堂,是在教室里寫作業寫檢討。


別人家的戲劇老師和籃球教練,為學生課餘時間的支配權而跑到校長室爭執;而我們,能有一節完整的體育課都算幸事。


現在看來,劇中人除了沙佩和瑞恩姐弟之外,幾乎沒幾個真有所謂的穿衣品味。但比起校服不知好看多少倍的運動服、以及愛穿啥穿啥的自由,早已讓羨慕蒙蔽了少男少女們的眼。

短外套,長內搭,低腰褲、瑪麗珍鞋……現在如果有哪部劇的女主角這麼搭配,絕對會被噴成篩子,但那時候很多年輕人確實就穿這樣。不信?現在就去翻你家相冊。


在《歌舞青春》的世界裡,運動員可以學做烘焙,滑板小子可以學拉大提琴,學霸可以熱愛嘻哈唱跳,籃球隊長可以選擇上伯克利當一名演員,理科少女也可以兼職泳池救生員、玩轉音樂劇。


雖然老師教練們為主角操心的樣子,像極了勸你好好讀書的班主任,但每一個青少年角色,都身體力行地詮釋了「我可以」。


現實生活中觸不可及的愛戀,在劇中甚至不需要言語來解說。只需一首歌的時間,戀人的關係就能變得親密無間。


沒有解不開的誤會,沒有打不倒的對手。甚至,沒有值得憂心的課業。如果這不是烏托邦,哪裡還是?


關鍵是,當主演回歸現實的時候,他們還真的在一起了。任何「高考完就能放肆戀愛」的許諾,都不及這一活生生的現實示例所帶來的希望與震撼。


至此,「活成《歌舞青春》的樣子」,成為當時多少青少年的夢想。


《歌舞青春:音樂劇集》


有人告訴曾飾演泰勒的莫妮卡·克爾曼說,自己是受了《歌舞青春》的影響才開始唱歌跳舞,不少中國學生的英語成績能得到提升,也要感謝它的助力;


而逢晚會必上演《歌舞青春》經典片段的熱潮,在B站等平台上留下了不少至今仍能看到的實錄;


一言不合便在走廊、食堂、體育館、草坪尬舞的劇情,更是奠定了大多數校園及社團宣傳片的拍攝風格……


對於絕大多數青少年來說,他們只知道自己不想要枯燥的生活,卻並不太知道自己具體想要怎麼過。而《歌舞青春》的出現,填補了這一空缺,讓得以接觸到這股潮流的年輕人開始照抄答案。


也正因為有它,讓我們原本黯淡的青春歲月,多了一層值得回憶的濾鏡。


回頭再看成爛片

究竟是誰騙了誰


如今回頭看,《歌舞青春》並非一水兒都是好評。雖然在豆瓣上基本拿下了7分以上的及格水平,但再看IMDb平台,三部曲中最高也才只有可憐的5.4,第三部更是直接跌破5分。


網易雲音樂原聲帶專輯下,類似的歌曲評論並不少:


當然,把任何音樂劇當做現實,都是太過天真的想法。而《歌舞青春》的硬傷,遠不止音樂劇這一形式。


角色的臉譜化,從人物登場的那一刻便昭然若揭。


校籃球隊長遇上天才學霸轉學生,兩人各有一位貼心但偶爾幫倒忙的同性摯友。反派角色是戲精上身的富家小姐,身旁有極具彎仔氣質的雙胞胎弟弟一同橫掃戲劇社。


有一說一,弟弟的衣品幾乎是全片唯一始終靠譜的,放現在也依然耐看。


而在情節的推進上,也有許多地方太過順理成章。


看似鐵面無情的老師,人前嘴硬得不行,躲在暗處看完主角的精彩演出又迅速倒戈。


獨占校園音樂劇主演十多年的反派女,前一秒還在想盡辦法使絆子,發現回天乏力後卻又大大方方送祝福,甚至一絲咬牙切齒的感覺都沒有。


為了拆散男女主「不靠譜」的戀情,兩方智囊團約定各放大招,逼當事人放狠話、「認清現實」。


手段確實是十幾歲人會想到的那般幼稚,只是不知道2006年的他們,是怎麼用一個攝像頭和一部電腦,就做到實時直播的(還不藉助通信軟體)。


面對女二提供的大學高層引薦機會,男主角先是俯首帖耳跟著走,飄到對自己的兄弟頤指氣使,仿佛忘了自己一開始也是來打工的。


當女友離職、好友翻臉後,他在高爾夫球場激情上演了一段獨角戲,轉頭就以「活在當下」的理由鴿了女二安排的二重唱。


遠在斯坦福的女主因為不願意面對離別,選擇不回母校參加畢業舞會時,男主居然就開著動不動就要靠人力推的破卡車,遠赴一千多公里外。


接到女主後又開了一晚上的車,還能趕上音樂劇的第二幕,一下車就上台演出。體力之卓絕,簡直都能去應聘太空人了。


萬萬沒想到,多年後再看這部曾經的心頭好,我竟然是這個表情。


同樣的題材,迪士尼拍就能大獲好評,中國人拍就慘遭折戟,不出意料拿下了4.1的低分。


拋開抄襲因素,即便是買了版權,拍出來也未必能獲得喝彩。不說校園音樂劇和籃球賽的距離有多遠,國內有幾個中學是不揪你儀容儀表的?


而這卻是《歌舞青春》大獲成功的原因。正因為不在本土,我們才有幻想的空間。一旦幻想落地,粉紅泡泡也隨之破滅。


他們可能不知道,美國學生也不過那樣的生活。


換言之,若年少時不曾悸動,則《歌舞青春》無意義。得不到的心上人,近如過道卻似遠在天邊的距離,讓一切蠢蠢欲動都只能壓在心裡,藉由《歌舞青春》的浪漫得以發泄。


青春片是青少年的童話

請好聚好散留下最後的尊重


當我們對世界一無所知的時候,是青春片打開了我們對美好生活的遐想。從這個角度來說,它存在的意義,可稱得上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童話。


就像如今,我們樂於在經典童話中挖掘令人細思極恐的細節一樣,我們當然也希望青春片能更多啟迪人生的內涵,揭露殘酷人生的真面目。


於是近五年內,我們有了《去他*的世界》《少年犯》《亢奮》《羞恥》《校園哲學家》等或現實、或尖銳、或硬核、或喪到極致的超高分校園題材影視劇,得以享受到校園郎情妾意之外的精神衝擊。


同為高中生的故事,關注校園霸凌的《十三個原因》一播出便獲得頗多關注。


相比起來,2019年下半年問世的電視劇版《歌舞青春》,僅有7分的大眾評價,實在無足掛齒。


就青春片的題材來看,天花板不是沒有,只看你如何操作。


極富爭議的性議題、觀念未成熟時的自我懷疑、動輒出走卻又無力自保的彷徨、莫名其妙發生的校園暴力……隨便拎出一個深挖,再放飛一下腦洞,都有可能產出好故事。


最震撼人心的瞬間,無異於把美摧毀給你看。但《歌舞青春》的主旋律,始終離不開稱頌、握手言和、原配最好、堅持初心……是不出錯的大團圓路數,也實在是甜到膩得慌。


《歌舞青春》的套路在電影的結局:總有握手言和,歡聲笑語,共同高歌一曲,難忘今宵。


對於曾深受《歌舞青春》感染的80後90後而言,他們著實曾真情實感地喝下這碗糖水,也確實因它而相信自己可以活得與眾不同。要知道拘謹如中國學生,連撕卷子都只敢在高考後干。


從這個角度來說,《歌舞青春》是值得感謝的,但也只剩感謝可表達。畢竟,讓6歲時抱著《喜羊羊和灰太狼》不撒手的人,在26歲時還要表現出一如既往的熱愛,太為難了。


至於仍留在原地的人,也不必和他們辯駁什麼。就讓彼此各行其道,相忘於江湖吧。

✎作者 | 晏非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