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交響樂的耳機或者音箱不適合聽流行音樂嗎

有聲印象 發佈 2020-01-28T20:27:12+00:00

從很多燒友那兒聽到一個說法,聽交響樂的音箱或者耳機不適合聽流行音樂,也就是不適合聽歌。網上也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測評,規定哪個耳機適合聽交響樂,哪個音箱適合聽流行歌曲。

從很多燒友那兒聽到一個說法,聽交響樂的音箱或者耳機不適合聽流行音樂,也就是不適合聽歌。網上也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測評,規定哪個耳機適合聽交響樂,哪個音箱適合聽流行歌曲。

很多燒友只是看到這麼多的白紙黑字,卻很少去實體店親耳感受對比,憑藉著各個文章之間的似是而非的邏輯關係,就判斷出哪個音箱或者耳機適合聽什麼類型的歌來了。

但是我們應該明白這些測評的基本邏輯走向。

首先是貴賤問題。

特別是同一品牌不同型號的耳機音箱。一般來說,便宜點兒的,低音量感十足,聽起鼓樂都得勁兒,而貴一些的,就比較三頻均衡了。舉個例子,B&O的A1低音量感很大,但B17的低音量感就沒那麼大了。

為什麼會這麼設計呢?

因為這些廠家認為越是買貴的音箱或者耳機的燒友,越是歲數大一點兒的,聽歌時間長一點兒的。而低頻過於加重,聽不了多久就會讓人頭腦懵圈,忍不住減少音量,還可能直接減少聽歌時間。但這些燒友應該都是有更長時間聽歌需求的,所以低頻量感的減少反而更適合他們的需求。

但是,低頻量感的減少並不等於質感的下降,相反,貴的設備比便宜的低頻質感更好,比如B17的低音下潛和結像是明顯好於A1的。

而且,B17的高頻部分也好於A1。所以用更貴的B17聽交響樂比起用A1好聽多了,三頻呀,細節呀,層次呀,聲場呀,哪個參數都比A1強嘛。

那麼,更貴的B17就不適合聽流行音樂嗎?當然適合了,而且比A1也好聽不少呢。

因為流行音樂也是音樂,雖然加入了人聲,但總體來說還是比交響樂簡單多了。能聽得了交響樂的耳機或者音箱,聽流行樂不是小菜一碟嗎?

其次是人聲處理問題。

大家放心,除了極個別的產品,沒有幾個音箱或者耳機敢不重視人聲的。因為道理很簡單,絕大多數耳機和音箱都是用來聽歌的嘛。

但是,相對便宜的產品,它對人聲的渲染會更重一些,因為它的低頻和高頻都不可能有多好,中頻再不做得厚重一些,就毫無特色可言了,當然這也是為了市場經濟的需要。

而貴的音箱或者耳機,就不會過於加強中頻了,三頻均衡是更高層次的需求。畢竟,厚重的反義詞就是肥厚。

所以,並不是高端音箱或者耳機就忽視了人聲,它們在向下兼容流行歌曲時,並沒有任何障礙。

即使大家看了我說的這些,相信還是有不少人就是感覺用便宜的音箱或者耳機聽歌過癮。這也沒關係,你只要堅持聽歌,時間一長,自然會主動去尋找平淡的口味的,這也是絕大多數燒友的HIFI之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