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靳東只能演高富帥?警惕學習中的資源依賴現象

北大學長跳跳 發佈 2020-01-27T22:22:00+00:00

在高三階段以下幾樣東西應該是使用頻率最高的:·白紙· 各種總結的筆記本· 課本· 學校考試的卷子· 最近在做的題集而講知識點的教輔書、字典、作文書、課外書等暫時可以收起來。


導語:資源依賴對於公司發展、演員的演藝事業和我們學習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重點介紹資源依賴理論的定義,並舉例說明其在現實世界中是如何產生影響的。最後給同學們幾個建議,幫大家擺脫資源依賴,提高學習效率。


明星的尷尬

最近隨著電視劇《精英律師》的熱播,靳東又火了一把。他扮演的羅賓作為律所合伙人叱吒風雲,圈粉無數。

一方面靳東作為演員無論是演技還是人品都相對不錯,很受大家認可。但另一方面,他也存在戲路窄這個尷尬的問題。他出演的都是些高富帥、社會精英這樣的形象,西裝革履,喜怒不形於色。歡樂頌里的老譚、精英律師里的羅賓就是典型。

其實不光是靳東,很多老一輩優秀的藝術家也存在這個問題。比如王剛老師把和珅演活了以後就基本沒演過別的類型的角色了。而張鐵林老師從還珠格格之後就成了皇帝專業戶。

其實戲路過窄是演藝圈內"資源依賴"的一個體現。


資源依賴

資源依賴理論最早是研究公司管理的學者提出的,描述如下:

企業的行動自由僅限於滿足企業客戶和投資者的需求,因為他們為企業提供了賴以生存的資源。資源依賴理論直接來源於生物進化論,理論的創立者認為,只有當公司滿足客戶和投資者的需求,給他們提供所需要的產品、服務和利益,這個公司才得以生存和發展。做不到這一點的公司將無法獲得它們賴以生存的收入,並將最終被淘汰。因此,通過這一種"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機制,在行業中脫穎而出的企業,通常將是那些人員和流程配置最能迎合客戶需求的公司。


1.8英寸硬碟的故事

計算機硬碟行業的發展尤其體現了資源依賴。

目前咱們主流的硬碟是SSD固態硬碟。但是硬碟可不一直是這個樣子,最早的硬碟是1952年到1956年之間IBM生產的24英寸硬碟,如下圖:



在短短几十年間,硬碟經歷了從24英寸到14英寸,再到8英寸、5.25英寸、3.5英寸、2.5英寸、1.8英寸的升級。

升級過程可不只是尺寸的減小那麼簡單,背後屍骨累累。我給你列舉一下生產第一代硬碟的龍頭公司:數據控制公司(ControlData)、寶來公司(Burroughs)和Univac公司。你肯定一個都沒聽過。因為他們都在某一次升級中被淘汰了。下面我們來看看硬碟從2.5英寸升級到1.8英寸的過程中具體發生了什麼。

其實當時主流的生產2.5英寸硬碟的公司已經研製出了1.8英寸的硬碟。1.8英寸硬碟雖然體積更小,但是剛研製出來時容量太低,無法滿足這些公司的核心客戶——台式計算機生產廠家的需求。正因為這些公司的主要客戶和利潤來自於台式計算機市場,因此公司雖然看到了下一代硬碟發展的趨勢,但是為了和其它對手競爭,挽留客戶,不得不將資源集中在如何改進2.5英寸硬碟的技術上。

正因為如此,他們錯過了當時看上去很小,但是之後潛力無窮的移動端市場。最早1.8英寸的需求者是本田汽車,他們需要小型硬碟為儀錶盤和導航系統存儲數據。但是找遍了當時的大公司,他們都無法提供這種硬碟,最後只能向不知名的小公司採購。

之後隨著1.8英寸硬碟快速發展,在各個技術參數上都趕超了2.5英寸硬碟,台式計算機也選擇使用1.8英寸硬碟,那些生產1.8英寸的小公司很快取代了之前的大公司,成為了新一代行業龍頭。

因此,《創新者的窘境》的作者克萊頓·克里斯坦森認為,正是資源依賴理論導致在前一個市場取得成功的大公司無法進入下一個新興市場,從而被後起之秀淘汰出局。


如何獲得奧斯卡影帝

我們再回到演藝圈。演員的資源就是他的受眾。比如靳東的受眾就是以20-40歲女性為主。她們對靳東的期望就是高富帥、成功人士。

靳東作為一個演員,說到底還是要幫自己的公司掙錢的,接這類角色成功的機率最大。而改變形象的風險會非常大,萬一失敗了就即失去了原來的粉絲,也沒有獲得新的粉絲。演藝圈競爭如此激烈,靳東以及他背後的公司很難做出這樣的選擇。

正因為改變戲路如此之艱難,因此奧斯卡獎的評委才願意把獎頒給勇於改變戲路的優秀演員。比如《阿甘正傳》中演阿甘的湯姆·漢克斯、《至暗時刻》中演邱吉爾的加里·奧德曼和《荒野獵人》中演獵人的小李子,這些形象跟他們本來的戲路都大相逕庭。而頂級巨星湯姆克魯斯由於每一部電影中的形象都是瀟洒帥氣,屬於一個戲路,所以跟奧斯卡無緣。


學習中的資源依賴

咱們很多高中同學,尤其是高三同學也容易被資源依賴影響。

我表弟正好今年高三,最近一次月考發揮失常,我去他家看了看他的學習狀況。孩子挺用功,這幾天每天做一套理綜卷子。通過他之前的卷子,我發現他有以下幾個問題:

1. 物理大題格式非常亂,對於老師給分非常吃虧

2. 化學"猜物質"類的題解題速度太慢,耽誤了過多時間

3. 對於化學各個實驗器材的用法掌握的不熟練,這類題失分較多

我問他知不知道自己有這些問題,他說知道。然後我問他那你為啥不做點針對性訓練呢?他的回答是"因為這個教輔材料就是一套一套的卷子呀"

這是同學們一個典型的現象。買了練習冊就從第一章開始往後做,而買了套卷就一整套一整套的做。這就是學習中的資源依賴。

企業中和學習中的資源依賴其實都來自於舒適區。企業原有的市場是舒適區,要進入新的市場離開舒適區很難。同樣,基於手邊資料的結構從頭到尾做比較容易,做就行,不用費腦子。而把資料打散,根據自己的情況重組是很累的。

下面就如何擺脫資源依賴,離開舒適區給同學幾個建議。


1.找到自己的最弱項



要擺脫資源依賴就得更有針對性。我們要把題集、練習冊打散重組,目的是要解決最重要的問題。這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你的最弱項。

比如你的最弱項是化學"猜物質"類的題,那就用一周的時間,把練習錯里所有這類題目做一遍。然後把題目中出現的物質及每種物質的性質、反應總結在一個小本子上。一周以後這類題會出現的所有物質你都總結下來了,再做這類題自然輕鬆。


2.以周為單位定計劃



這個也是我多次強調的。如果我們以天為單位定計劃,很容易陷入資源依賴。

以周為計劃的核心其實不是詳細列出每周要具體做什麼事情。而是要先確定這周要解決的問題。

比如這周物理的目的就是搞定電磁感應的大題,那就每天做五道,錯題抄錯題本上,然後把每道題的感悟和共性用紅筆寫下來。一周以後這類題就難不倒你了。以周為單位還有個好處,就是每天可以靈活調整要做的事情,只要不偏離周目標即可。

這樣你每一周都有進步,積少成多,一定能產生質的飛躍。


3.調整書桌的布置


書桌既不是越整齊越好,也不是越亂越好。而是使用頻率越高的東西離手越近越好。在高三階段以下幾樣東西應該是使用頻率最高的:

· 白紙

· 各種總結的筆記本

· 課本

· 學校考試的卷子

· 最近在做的題集

而講知識點的教輔書、字典、作文書、課外書等暫時可以收起來。不要小看桌面的布置。每個人每天的精力是有限的,最好不要把任何精力耗費在找東西上。


最後,希望大家好好利用寒假,擺脫資源依賴的壞習慣,以更高的效率衝擊高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