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人物之辛亥革命首義英烈——彭楚藩

水墨鄂州 發佈 2020-01-27T00:01:24+00:00

辛亥革命首義英烈——彭楚藩彭楚藩,原名潭藩、家棟,字青雲,世居鄂城東門,後遷華容涼亭村。20歲在家鄉附近的廣福寺教私塾時,閱讀過《猛回頭》、《革命軍》等書刊,接受了進步思想。

辛亥革命首義英烈——彭楚藩彭楚藩(1884——1911),原名潭藩、家棟,字青雲,世居鄂城東門,後遷華容涼亭村。楚藩童年就讀於私塾,致力經史,稍長便能以詩文抒發大志。20歲在家鄉附近的廣福寺教私塾時,閱讀過《猛回頭》、《革命軍》等書刊,接受了進步思想。1906年夏,湖北新軍炮兵標統萬廷獻回本籍招兵,楚藩遂決意投筆從戎。入伍後,結識了張難先、劉靜庵等民主志士,不久,加入革命組織「日知會」,被破壞後,劉靜庵下獄,楚藩涉嫌被逐出炮隊。



  1910年,彭楚藩考入湖北憲兵學校,畢業時充任憲兵,因勤於職守,學術均優,被升為憲兵營正目。時值「文學社」、「共進會」在新軍中發展,楚藩於1911年初加入「文學社」,曾毅然剪辮,以示革命決心。其時,革命黨人慾以「文學社」、「共進會」為基礎共圖大舉,可是兩組織不易聯合。為協調,楚藩又慨然參加「共進會」,以雙重會員身份,翰旋於會、社之間,力促其成。因此,被大家舉為兩組織的憲兵營代表,負責聯絡糾察。

  1911年6月,「共進會」活動經費奇缺,適逢該會會長劉公攜巨款來漢,黨人希望他資助革命,但又無法可施。彭楚藩遂自告奮勇,身著憲兵制服訪劉:「聽說你準備北上捐道台?」劉怫然道:「買官乃家父之意,我不過藉此向家中索款助革命。」彭楚藩伸手道:「目前新軍運動成熟,只是缺乏舉事資金,既然如此,請把匯票交給我們!」劉不悅:「這筆款子,頂好由我保管。」彭楚藩地站起身,聲色俱厲:「共進會」已選有管財務的負責人,你卻不願把錢拿出來,難道真要去北京捐道台?那好,這是你的手跡嗎?我將持此首告於官。「說著,出示劉從東京「同盟會」抄回的革命方略。劉公無奈,只好盡數拿出銀票。

  同年9月的武漢形勢,已如箭在弦上。為適應革命的需要,24日,革命黨人在武昌胭脂巷召開大會,成立湖北革命軍總指揮部。會上通過了《人事草案》,任楚藩為軍務籌備員。會議還決定中秋節湘鄂聯合起事。會後,出入楚藩寓所的黨人眾多,經常通宵達旦地謀划起義的具體方案。中秋在即,為確保不誤事機,也顧不得合家團圓,楚藩遂將妻子女兒打發回華容。後因湖南「準備不足」,起義時間延緩。在舉事籌備期間,楚藩利用職事之便,出入敵對營壘,刺探官府詭密。當清吏偶察黨情,問及憲兵時,即陰為調護,黨人因此少觸羅網。



  10月9日,孫武在漢口機關檢驗炸藥失慎,發生爆炸。事泄,當場捕去劉公胞弟劉同等多人,黨人的名冊、旗幟、印信等也均為清方所獲。清湖廣總督瑞得報,立即下令全城戒嚴,按名捕殺。頓時,城門緊閉,屠手四出,一張大網撒向武漢三鎮,黨人同志均被困於各處,無法互通音訊,生命危在旦夕。楚藩得知此事,即趕至武昌小朝街85號軍事指揮部商議。蔣翊武主張延遲舉事日期。劉復基霍地拔出手槍,憤然道:「不可!現在形勢如此危急,你難道真箇貪生怕死嗎?」鄧玉麟也焦慮道:「劉同年輕,恐怕一經刑訊,就會盡情吐實,我們就都活不成了。」楚藩輕輕撫拍著蔣翊武的頭,戲謔地說:「如不立即下手,我看你這頭,怎麼保得住?」「你們真以為我怕死嗎?大好頭顱,同拼一擲!」蔣翊武勃然大怒,遂下令於夜半發動起義。

  尚未到夜半,清軍警破門而入,楚藩從樓窗跳下後,被圍在一個巷子裡,他身著憲兵服,本可冒充前來拿獲黨人的清方軍警,但他決計與其他同志共存亡,自稱革命黨人,與劉復基等人一起被捕。

  深夜,清督署開庭張燈會審,先提彭楚藩。主審官鐵忠見著憲兵服,想到自己的妹夫是憲兵營管帶,憲兵營出了革命黨,不僅連累妹夫,於自己也不好看,便有意開脫道:「你是憲兵,是去捉革命黨的吧?」彭楚藩大笑說:「我就是革命黨!」鐵忠喝斥道:「你身為憲兵,應知王法,受皇室俸祿,應愛護大清,而你竟敢謀反,該當何罪?」楚藩厲聲反問:「所謂俸祿,是我漢族同胞的血汗,吃同胞的飯,為同胞報仇,這是理所當然,何罪之有?」其時,他氣憤語塞,作手勢索來紙筆書供:「自韃虜入關,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文字興獄蓄髮罹罪,殘暴數百年,與我漢族不共戴天。最近親貴用事,賣官鬻爵,失地喪權,猶以『寧贈友邦,勿與家奴』之手段,斷送我大漢民族於萬劫不復之地,我黃帝子孫,不忍見民族之淪亡,同伸革命救國之大義,是天經地義,責無旁貸」。鐵忠等看後,大驚失色,但仍不甘心地說:「你如執迷不悟,罪不容誅;若能認罪服法,可以免死」。他冷笑道:「我既從事革命,個人生死,早置之度外,要殺就殺,何必多言!」鐵忠知不可屈,經稟明瑞,於次日黎明前,將彭楚藩、劉復基和楊洪勝押到督署東轅門內斬首示眾。



  烈士的鮮血,澆劇了革命烈火,革命黨人矢志報仇,決心拚死一戰。當晚7時許,工程營打響第一槍,黨人同志踏著先烈的血跡,高呼「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雖三烈,覆清必楚;三烈在前,我們在後」的口號,猛攻督署。經過一夜浴血奮戰,11日首義成功,全城漢幟飛揚。幾千年的封建帝制,在辛亥革命中急劇解體。

  武昌起義後,革命黨人找到烈士遺體,將屍、首縫合,裝棺入殮。因時值陽夏之戰激烈,遂停放於武昌紫陽路皇殿,供革命黨人祭弔。南北議和告成,武昌軍政府下令開弔3日,隨之移棺鄂城。移棺當天,棺前扎龍頭,棺後扎龍尾,32人搖龍抬棺,200名士兵列隊護從,鼓樂軍號開道,旗幡聯幛蔽日,綿延數里。武昌全城閉市,所經沿街擺設香案,各界人士揮淚拜送。南京臨時政府副總統、湖北都督黎元洪及武昌軍政府全體要員,均親自送靈柩至碼頭上船,再派20艘炮艦抗航出武漢港。棺至鄂城,軍民皆燒香化紙,燃鞭放炮,設案祭奠,把酒酹江,鼓樂喧天,迎送上西山,安葬於靈泉寺大雄寶殿後。


  因彭楚藩曾字青雲,為紀念烈士,其家鄉華容曾改名「青雲」鄉。鄂軍政府改武昌紫陽路皇殿為「三烈士祠」,還在武昌命名有「三烈士街」和「彭劉楊路」,並於三烈士慷慨就義處建置紀念亭供後人瞻仰。解放後,鄂城縣政府、政協曾撥款修整烈士墓,墓前的門牌上撰刻著「浩氣貫長虹黃帝子孫原有種;紅旗光大地人民事業正無疆」的對聯,墓後的青松翠柏四季常青。如今,該墓被烈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遊人至此,總要肅立致敬,頃懷這位辛亥革命先烈。每逢清明時節,人們紛紛結隊前往憑弔祭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