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攝影師的特殊春節,沒有頻繁人情往來,父親笑容是我最大慰藉

聞舞視界 發佈 2020-01-27T00:12:14+00:00

#自拍我的故事# 「回家過年」是很多在外漂泊遊子最為期待的時刻,今年春節前,疫情蔓延全國,給中國人的新年氣氛蒙上了一層陰影,也打亂很多人歸鄉的節奏。24日除夕這天,我飛回老家,陪年邁的父親過年。(攝影|傅琨 撰文|聞舞)

我是一名攝影師,拿起相機到今天已經13年了,剛剛過去的2019年,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兩件事情,一件是出了自己紀念家鄉的畫冊《無腳鳥》,另一件是年底在生活城市舉辦的個人原生態影展「依舊黃河」。

13年,258張照片,這是我留給生活城市山東濱州的個人記錄,我刻意把這次影展放在了黃河岸邊原生態的村莊,沒有誇張的畫面也沒有高深的技巧,只有一幕幕熟悉的場景,講述著一個人與母親河的故事。

我的家鄉在四川瀘州,緊挨長江,以酒聞名,從長江上游到黃河尾閭,幾十年的人生始終與祖國兩條大河交織。確定回家前,全國的疫情防控形勢雖然嚴峻,但濱州、瀘州當時尚未有確診病例,不過在濟南飛往重慶的航班上,大家都戴上了口罩。

濱州、瀘州相隔1700公里,距離不算太遠,但交通費盡周折。從濱州出發,需要到濟南遙牆趕飛機,恰逢濟南瀘州當天沒有直達航班,只能選擇先飛重慶。

在重慶這座最年輕的直轄城市,已經能夠明顯感受到緊張氣氛,乘坐公共運輸的人們都戴上了口罩,氣氛與我離開時的濱州完全不同。

臨行前,看過新聞後,我決定備好口罩,以便路上使用。當時,家門口附近的藥店口罩也出現了斷貨,「患難見真情」,最終還是朋友支援了20個一次性口罩,才確保了一路上的消耗。

一天的歸程,終於在晚上9點左右抵達了四川瀘州家中,一家人能夠坐下來吃頓團圓飯,拍一張全家福。

大年初一這天,我離開的濱州和抵達的瀘州都出現了確診病例,一家人自覺減少外出,在一起享受難得的團聚,我那本留給家鄉的《無腳鳥》哥哥終於可以靜下心來仔細品讀,而且他也能完全讀懂我在畫冊中的照片,回憶起那些流逝的時光。

大年初二這天,我和家人來到了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走一走曾經的石板路,看一看那些熟悉的老房子,當對家鄉的眷戀就在眼前,才覺得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已經多年。

在瀘州當地,有一種名為蛤蟆草的植被,洗凈後放入鍋中煮水,對肺炎、咳嗽等病症有一定功效,家人一起採摘,每人喝一碗,也算是一種民間防疫措施吧。

特殊時期,無法遠行,只能到瀘州至納溪老路上的「頭脊樑」轉轉,這是長江邊上轉轉,這是冰川時代的遺物,長江流域僅存的獨特所在。無人機空中俯瞰,「頭脊樑」嶙峋的礁石連綿不斷猶如支撐長江的脊樑,從岸邊深入到湍急的河心,在此不遠處還有兩處分別叫做「二脊樑」、「三脊樑」的地方,並行排列的三處「脊樑」形成巨大的「川」字,橫臥在長江河道上。

特殊時期的春節,沒有頻繁的人情往來,沒有按奈不住的外出衝動,一家人平靜的在家中享受團聚,這樣時光對於年邁的父親太過難得,老人家的笑容,在這個不一樣的春節,成為我最大的慰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