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校合作探索新模式 京津冀「博物館進校園示範項目」啟動會在京舉行

中國經濟網 發佈 2019-12-31T07:05:10+00:00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31日訊(記者 郭博文) 獨特的課程開發、豐富的場景教學,博物館為激發青少年學習興趣,引導青少年自主思考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從而獲得教育領域的廣泛關注。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31日訊(記者 郭博文) 獨特的課程開發、豐富的場景教學,博物館為激發青少年學習興趣,引導青少年自主思考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從而獲得教育領域的廣泛關注。2019年12月30日,京津冀「博物館進校園示範項目」啟動會暨首屆「京津冀館校教育論壇」在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舉行。

京津冀「博物館進校園示範項目」啟動現場 中國經濟網記者郭博文/攝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2015年,國家文物局和教育部聯合下發《關於加強文教結合、完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將引導廣大中小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博物館青少年教育資源與學校教育的有效銜接,探索構建具有均等性、廣覆蓋的中小學利用博物館學習的機制。隨後,國家文物局在2019年甄選出陝西、重慶及京津冀三個區域率先進行「博物館進校園示範項目」,開啟館校合作文化教育探索的新模式。

示範項目現場啟動 館校聯手搭建文化教育平台

「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引導廣大中小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如平在啟動會致辭中表示,館校聯合模式的探索應加強課程教材中博物館教育的有關內容,進一步提升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契合度。

「一個博物館的價值,不止於館藏、不在於教化,更深遠的意義在於啟蒙、啟迪。」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副司長金瑞國如是說。會上,金瑞國還就如何開展博物館進校園示範項目,提升博物館教育職能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要以價值傳播為導向,堅持「立德樹人」「文化育人」;二是以文化主題為載體,通過特定主題的課程開發,探索研究性教育教學的實施途徑;三是以合作共贏為機制,加強與教育、科研機構的合作,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實現館校資源共建共享。

京津冀館校共建合作簽約現場 中國經濟網記者郭博文/攝

隨著京津冀「博物館進校園示範項目」啟動,在京津冀三地文物和教育系統與會人員的現場見證下,首都博物館、天津博物館、河北博物院與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二中學及河北石家莊二中雄安校區·河北安新中學分別簽署館校共建合約。館校雙方將發揮優勢,聯手搭建文化教育平台,探索博物館教育與學校合作的新模式,協同發展,互建互享,進一步為博物館館藏資源對標學校教育共建課程的設計開發作出貢獻。

教育論壇觀點匯集 各方助力探索館校合作新模式

簽約儀式後,京津冀博物館協同發展推進辦公室主任關戰修主持並發起「首屆『京津冀館校教育論壇』」,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黨委書記、校長沈傑宣讀《京津冀館校教育論壇(倡議書)》。倡議書明確「京津冀館校教育論壇」將作為博物館與學校之間重要的合作、交流平台,每年舉辦一次,採用自願報名與組委會考察確定的方式,由京津冀三地博物館及學校輪流舉辦,且「京津冀館校教育論壇」將通過項目交流、教育對話等多種方式為博物館社教工作者、一線教師以及在校學生提供交流機會,為優秀教育案例提供展示平台。此外,論壇還將進一步推進京津冀三地教育資源協同發展。

此次首屆「京津冀館校教育論壇」中,京津冀三地教研代表及博物館代表主要以「博物館教育資源在學校教學中的應用」「博物館進校園示範項目對標學校課程」「非遺教育的實踐探索」等三個主題進行深入探討,促進示範項目有效落實。

首屆京津冀館校教育論壇現場 中國經濟網記者郭博文/攝

「課改要圍繞立德樹人這個特定的目標來展開,課改的推進,不只是碎片化點狀式的推進,更多要強調體系的建設。」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如平結合相關案例在論壇上圍繞「中小學課程改革新動向」進行解讀。基於學校層面課程改革及學校課程建設中的幾個突出問題,陳如平總結出了中小學課改的10個新動向,包括:課程的體系化、課程的綜合化、跨學科整合、跨領域(跨界)學習、項目化學習、學科課程基地化、功能教室主題化、學習空間場地化、特色課程博物館化、校本課程鄉土化等。

「教育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北京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謝春風在論壇上從學科德育視角對博物館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進行解讀。

首都博物館黨委委員、新聞發言人兼宣教部主任楊丹丹、天津博物館宣教部主任李玫、河北省博物院社教部主任劉衛華對京津冀三地博物館館校合作工作開展的相關經驗進行分享,為館校合作的進一步推進建言獻策。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二中歷史老師許淑貞作為一線教師代表進行發言,立足於近7年的基層教育經驗,她呼籲更多一線教師深入館校教育課程的探索,為博物館教育資源與學校教育的有效銜接貢獻基層力量。

北京語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部黨委副書記、副教授卜晨光以「外國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為切入點,對高校視角下博物館教育資源的跨文化傳播進行觀點講解。

在校學生體驗式學習成果分享環節 中國經濟網記者郭博文/攝

值得關注的是,首屆「京津冀館校教育論壇」設置了在校學生體驗式學習成果分享環節。高中學生代表曹一凡等四位同學就小組課程成果進行分享,以「圓明園馬首回歸」為切入點,對中國文物流失與追索對策闡述了自己的見解。此外,他們還對自主設計的文創產品及原創歌曲進行展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