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印度能誕生「印度神藥」,去印度看病的中國遊客越來越多?

影像大眾 發佈 2020-02-24T16:36:42+00:00

每個去過印度的中國遊客都說印度髒,但是說歸說,去印度旅遊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並且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醫療旅遊」,而印度的國家醫療局甚至專門出台文件,大力發展「醫療旅遊」,保證外國遊客的合法權益,這一幕,似乎真的有些諷刺。


臭豆腐和榴槤有個共同特點:聞著臭,吃著香。中國人對於印度,似乎就有這種感覺。

每個去過印度的中國遊客都說印度髒,但是說歸說,去印度旅遊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並且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醫療旅遊」,而印度的國家醫療局甚至專門出台文件,大力發展「醫療旅遊」,保證外國遊客的合法權益,這一幕,似乎真的有些諷刺。

但是,吹康求米,靜心看一下印度的醫療衛生事業,你會發現印度做的還真可圈可點。

首先,印度人的「印度神藥」。相關數據顯示,印度生產了全球20%的仿製藥,賣到200多個國家。更有意思的是,這些仿製藥品不是只銷售給了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60%以上出口到美歐日等已開發國家,特別是美國人,吃的仿製藥品四成以上是印度人生產的。

不僅僅數量多,質量更是沒得說,專家們反覆測試發現,這些防治藥品,其療效與原研藥基本沒區別。中國人直面「印度神藥」,還是通過幾年前的那部電影《我不是藥神》。

在唏噓之餘,很多人也產生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印度能生產仿製藥,他們是如何規避專利這把達摩克斯之劍的呢?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制度層面。印度也有《專利法》,條文中是允許這種生產行為的。其中的「專利強制許可」制度規定,在特殊情況下,可以不用經過專利人的同意,由政府授權,允許企業使用某項專利。

一些印度官員對此解釋說,老百姓看病吃不起藥,為了救命,可以打破歐美製藥壟斷。而從另外角度來看,這是一種無視智慧財產權的行為。

第二,操作層面。印度的這種藥品仿製行為,並不是不為專利所有者知道。但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默認。因為印度也付出了很多。

印度人口多,且擁有白人、黑人、黃種人等足夠多樣性的基因。2005年,印度官方放鬆了對新藥臨床試用的限制,西方很多製藥企業都把臨床試驗項目放在印度。英國《獨立報》報導,2005年至2011年,超過15萬人在參與至少1600項臨床試驗。

《印度時報》曾經披露過一組數據:2013年至2015年,印度死於臨床試驗的有1335人。死亡人多,但賠償很少,印度衛生部長吳拉姆曾披露,2010年死於新藥臨床試驗的人中,只有22個人獲得了賠償,每家賠償金額只有3000英鎊。

第三,銷售層面。基於上面的這種情況,一個妥協就達成了。印度相關部門說了,你拿我的人做實驗,就必須同意我生產仿製藥。而研發企業也說了,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你的仿製藥只能在本國銷售,不能賣到外國。

電影《我不是藥神》中也驗證了這個妥協。我們看到,當你只是小批量買,自己吃的時候,相安無事,當真正用貨櫃買了,研發企業就不幹了,出面干預了,防止藥的工廠被迫停產。

第四,技術層面。

從1949年開始,印度實行免費醫療制度,公立醫院對全體百姓開放。雖然數量少,設施不完善的,但多年下來,積累的經驗並不少。除了公立醫院外,印度擁有數量眾多的私立醫院,很多醫院醫療人才和設備水平媲美歐美同行。據了解,如今每年赴印治療的外國患者為30--50萬人。

如今在印度,上醫學院,進私立醫院工作,是很多年輕人的夢想。舉個簡單的例子:全印度醫學科學研究所(All India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s - AIIMS)是印度排名第一的醫科大學,也是印度醫療水平最高的醫院。該校每年只招收72名學生,但報考人數達到近10萬,門檻極高。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佩服春江水暖鴨先知的中國遊客了,他們選擇印度「醫療旅遊」,既看病,又觀光,感覺爽爽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