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速度智慧與擔當 中國製造抗疫顯神威

中金網 發佈 2020-02-24T20:49:37+00:00

外匯天眼APP訊: 「召之即來,來之能戰」。信息化專 家介紹說,數字化轉型最根本的價值,是能夠幫助製造企業的各級領導真正從全方位洞察數據,從數據中看出正確的趨勢。

外匯天眼APP訊 : 「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疫情發生以來,中國製造快速集結、大顯神威。

從國產自主研發的負壓救護車到紅外線測溫儀、從快速建成的火神山、雷神山到建成交付的「火眼」實驗室,中國製造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成為打贏疫情防控戰的堅實基礎。

中國製造的速度:

看火神山醫院見證奇蹟

從武漢市決定參照「小湯山模式」建設一座專門醫院到醫院建成,用時只有10天。順利交付背後,離不開眾多知名企業及時響應、主動發揮自身產業與技術優勢,貢獻自身力量。

1月23日,三一重工緊急調動了全系列工程機械設備奔赴現場施工。1月24日,200台挖掘機在數千萬網友的直播見證下同時開挖。

紫光集團及旗下新華三向火神山醫院捐助了所需的網絡通信與信息安全產品設備,包含了核心交換機、匯聚及接入交換機、無線網絡等諸多種類,並負責相關設備的實施工作。

在一線防疫物資短缺的情況下,數千家企業紛紛轉產,展示出中國製造的另一種速度。

2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發布消息,稱將聯合從事相關行業的供應商轉產口罩,建成後可日產170萬隻;2月8日,比亞迪宣布,著手防護物資生產設備的設計和製造,援產口罩和消毒液,以滿足當前對防護物資的迫切需求;2月11日,廣汽集團第一台口罩生產設備已開始進行安裝和調試。

據統計,1月1日至2月7日,全國超過3000家企業經營範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醫療器械」等業務。

國研中心產經研究部第四研究室主任許召元認為,3000多家企業,在短短的幾天內就成功轉產,這背後體現了中國製造強大的生產能力,齊全的配套能力和高效的應變能力,也體現了中國製造為國擔當的使命和情懷。

中國製造的智慧:

智能製造顯露實力

在這場生死時速的戰「疫」中,智能製造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救助的一線,智能機器人與醫護人員共同作戰。2月1日,越凡科技為成都市第十人民醫院無償提供了「知屏」「享遞」「小販」三種類別的機器人。

獵豹移動旗下獵戶星空的兩台智能服務機器人1月27日「就職」於北京大學首鋼醫院。2月4日,北京海淀醫院收到金山安全捐贈的疫情防控協作機器人。

越凡科技創始人、CEO黃山表示:「這支機器人的抗疫力量是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機器人作為人工智慧的載體,在醫院中更是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如配送機器人、消毒機器人、導診機器人、測溫機器人等等,都能有效地防疫抗疫,減少交叉感染,降低人力成本。人工智慧正在這次疫情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生產的一線,「燈塔工廠」燈火通明。所謂「燈塔工廠」,就是那些利用智能製造平台,擁有思維敏捷的團隊、最快的車間創新,將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效果最大化的工廠。

作為發力智能製造最早的國家之一,中國有完整的製造業製造體系,廣泛的應用場景,新興技術企業的爆髮式增長位居世界前列。根據麥肯錫發布的2019年全球燈塔工廠網絡情況來看,中國擁有7家燈塔工廠,分別聚焦在家用電子、電子設備、工業設備、汽車等領域。

智能製造的高效工作離不開5G網絡的支持。2月22日,工信部召開加快推進5G發展、做好信息通信業復工復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強調,基礎電信企業要及時梳理總結5G在疫情防控中發揮的作用,加快推廣新業務、新模式、新應用。進一步深化5G與工業、醫療、教育、車聯網等垂直行業的融合發展。加快推動「5G+工業網際網路」融合應用,促進傳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

中國製造的擔當:

迅速落實產能

疫情發生以來,承擔著保障物資生產任務的製造業企業,迅速落實產能,開始有序復工復產,實現了抗擊疫情、支援前方、安全生產「三不誤、三促進」。

春節期間,很多承擔防疫應急物資生產的企業堅持「不停機」生產。相關企業結合自身優勢,馬不停蹄生產急需的醫療物資。

在安徽,江鈴集團製造生產的負壓救護車陸續下線,為武漢的一線醫護人員送去更多保障,有助於傳染病人的安全轉運。在河北,遷安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一家企業,工人們加班加點生產醫用隔離衣及布料。

面對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各類需求,不少企業生產線開足馬力,一線工人捨棄假日,一些企業還購置新設備全面擴產,培訓後勤人員支援一線,最大限度擴產能、增產量、保供應。

為了讓經濟重回正常軌道,製造企業帶頭復工。根據中國企業聯合會的調查,製造企業努力克服交通物流不暢、員工復工返崗難、防疫物資不足、產業鏈上下游產品交付困難、資金鍊壓力大、訂單履行和延續存在困難、項目無法推進、成本上升、國際貿易受到衝擊等重重困難,紛紛復工復產。截至2月20日,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復工復產率達97.08%,產能利用率平均達58.98%。

中國製造的未來:

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

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高翔表示,調研分析表明,在SARS疫情發生當年(即2003年),製造業對經濟增長貢獻不僅大於當年服務業貢獻,也大於鄰近年份製造業貢獻,說明製造業在疫情發生後對經濟增長具有更高的貢獻率。

疫情期間,儘管很多線下生產的工作無法推進,但是一些企業順勢而為,積極推動數字化改革。

信息化專 家介紹說,數字化轉型最根本的價值,是能夠幫助製造企業的各級領導真正從全方位洞察數據,從數據中看出正確的趨勢。這一變革不僅能幫製造業企業有效對抗此次疫情,更能從長遠角度出發,提升製造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競爭力。

以三一重工為例,大年初七起,集團已實現全員在線協同辦公,將研發、商務、財務等多個核心業務搬到線上,效率不降反升,同時通過線上培訓加速員工技能的升級。

三一重工人士表示,今年的旺季可能會遲到,但一定不會缺席。隨著推動經濟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出台,以及疫情結束後各類工程進度急需「補課」,行業將迎來巨大的反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