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種疾病的臨床表現(一)

中醫名家祁文強 發佈 2020-02-24T00:35:24+00:00

1、消化系潰瘍:患者有反覆上腹痛病史,伴反酸、噯氣、上腹飽脹,查體:腹軟、劍突下壓痛,無反跳痛,行胃鏡檢查可予以確證。

1、消化系潰瘍:患者有反覆上腹痛病史,伴反酸、噯氣、上腹飽脹,查體:腹軟、劍突下壓痛,無反跳痛,行胃鏡檢查可予以確證。

2、急性腸梗阻:患者多有腹部手術病史,臨床表現有腹痛、腹脹,噁心、嘔吐及肛門停止排氣排便等,腹部X線片發現氣液平面有助於鑑別。

3、急性腹膜炎:患者有腹脹、腹痛伴發熱等臨床表現。查體可見腹肌揉面感,有壓痛及反跳痛,腸鳴音可減弱甚至消失。化驗及X線檢查有助於鑑別。

4、急性闌尾炎:患者常有轉移性右下腹部痛,查體可及右下腹部壓痛反跳痛,本例病史症狀不支持。

5、消化性潰瘍穿孔:患者既往有近十年複合性潰瘍病史,此次雖出現持續性上腹痛,但查體全腹無鳴音正常反跳痛、肌緊張,腸。

6、急性胰腺炎:病因多為膽管結石、大量飲酒、進食,臨床表現為腹痛、腹脹、噁心、嘔吐,排氣、排便不通,輔助檢查:腹部超聲波及上腹部CT可發現胰腺腫大炎性滲出,查血澱粉酶急性升高可輔助診斷。

7、泌尿、系統感染:包括腎盂腎炎、腎周膿腫等,病因多為輸尿管結石或尿路梗阻所致,細菌感染後可出現對應測腰痛、腹痛、脹痛或絞痛,高熱,行腹部CT或超聲波可進一步明確診斷。

8、尿路感染:患者常以尿路刺激征為首要表現,嚴重感染時可出現發熱畏寒,尿分析可及白細胞,尿路結石合併感染可及腹痛等,泌尿系超聲可鑑別,本例不支持。

9、泌尿繫結石:患者有腹脹、腹痛、噁心、嘔吐等表現,查體可有雙腎區叩擊痛及雙輸尿管行經處壓痛。泌尿系彩超及X線檢查有助於鑑別。

10、急性胃腸炎: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腹脹,查體:中、上腹部壓痛,腸鳴音活躍,血分析白細胞可增高。

11、急性胃炎:多見於進食辛辣等刺激食物、著涼等,突發上腹痛,主要為劍突下,可隱痛、絞痛、脹痛,伴噁心、嘔吐,噯氣、反酸等,查胃鏡可發現急性胃粘膜糜爛、變紅等改變。

12、返流性食管炎: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上腹部及胸部燒灼樣疼痛,可無明顯異常體徵,食道可見局部粘膜紅。

13、食管癌:中老年多見,進行性吞咽困難,慢性起病,食管吞鋇、胃鏡可發現腫物,病理活檢可確診。

14、慢性腸炎:病史較長,病因可為結腸炎、克羅恩病、腸結核等,臨床表現為長期反覆出現腹痛、腹瀉、給予藥物治療,病情可稍緩解,行腸鏡檢查可進一步明確。

15、腸道腫瘤:多見於中老年患者,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便秘、血便等,如伴腸道梗阻可出現噁心、嘔吐,排氣、排便不通。查體:病灶處可觸及腫塊,查腹部CT、腸鏡等可輔助明確診斷。

16、胃癌:多見於老年患者,可有隱痛、絞痛、脹痛,食慾下降,體重減輕等表現,胃鏡檢查可鑑別。

17、肝性腦病:一般有肝病病史,出現精神紊亂、昏睡或昏迷,可有撲翼樣震顫,反映肝功能的血生化指標明顯異常及(或)血氨增高,腦電圖異常。

18、戒斷綜合徵:長期酗酒者在突然停止飲酒或見少酒量後,可出現震顫、焦慮不安、興奮、失眠,精神錯亂,全身肌肉出現粗大震顫。

19、肝硬化:患者多有肝炎或飲酒過量等病史,長期後出現腹部包塊,病人多有腹水、黃疸等全身症狀。腹部CT片及相關血液檢查可鑑別。

20、肝癌:有腹脹、肝區疼痛表現,查AFP升高明顯,超聲或CT可發現病變,行AFP、上腹部CT及病理活檢可明確診斷。

21、急性膽系感染:多見於膽道結石、膽道腫瘤等梗阻等原因引起,臨床表現為發熱、腹痛、黃疸,查體:墨菲氏征陽性,化驗血分析血象明顯高,腹部超聲波或CT可進一步輔助診斷。

22、膽石症:患者右上腹疼痛放射至右後背部,呈陣發性隱痛或絞痛,每於進食油膩後疼痛明顯,查體:膽囊觸痛征陽性,墨菲氏征陽性,腹軟。血分析檢查血象增高,行上腹部CT檢查提示膽囊結石。

23、急性胃粘膜撕裂:多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劇烈嘔吐,引起胃內壓增高,繼而噴門粘膜撕裂,引起胃大量,多次出血,發病後查胃鏡可明確病因。

24、胃底食管靜脈曲張出血:多見於各種肝炎等行成肝硬化,導致門脈壓力升高,進而出現胃底食管靜脈曲張,當患者用力或進食堅硬食物時,導致血管破裂出血。發病後查肝功能、腹部超聲波、上腹部CT、或胃鏡可明確診斷。

25、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腹痛,嘔吐鮮血或暗紅色血性胃內容物,既往多伴消化系潰瘍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等基礎疾病,查體:貧血貌,上腹壓痛,行胃鏡檢查可明確病因。

26、下消化道出血:多見於腸道腫瘤、腸道血管畸形、痔瘡等病因,臨床表現一般為:鮮血便,少有黑便、嘔血或咖啡樣液體,可伴腹痛、腸形。查體:可發現腹部壓痛、腫塊、腸鳴音活躍,查結腸、小腸鏡、腹部血管造影,可進一步輔助明確診斷。

27、口,鼻出血:多見於口腔粘膜、牙齒、鼻粘膜出血,查體可發現口,鼻出血點支持診斷。

28、咯血:多見於支氣管擴張、肺癌、肺栓塞、肺結核等肺部疾病,臨床表現多有咳嗽、咳痰、發熱、呼吸困難、胸痛等伴隨症狀,血多為鮮血或伴少許痰液、咖啡色液體(除非吞下後嘔出),查體:可聞及肺部乾濕羅音或呼吸音減弱、消失或加強,查肺CT或胸片可發現肺部陽性病灶支持診斷。

29、腦卒中:患者可有基礎疾病史如高血壓病、糖尿病,患者可突發口齒不清,肢體偏癱,可伴不同程度意識障礙,頭顱MRI可明確診斷。

31、眩暈症:患者眩暈,視物旋轉,伴嘔吐胃內容物,閉眼好轉,查體:可有眼顫,神經系統體格檢查無陽性發現,行頭顱CT檢查無異常。

32、頸源性頭暈:起病時可出現眩暈,可伴視物旋轉及噁心嘔吐,可反覆發作,可有頸部疼痛不適,行頸部X線可助診。

33、叢集性頭痛:此病多見於男性,發病年齡在30歲左右,頭痛呈周期性,突然發作,開始於一側眼眶,並可向同側顳部、下頜、前額放射,為深在爆炸性劇痛。

34、後循環缺血:可表現為頭暈、行走緩慢等症狀,伴肢體乏力、麻木,發作時血壓會升高,既往有高血壓病、動脈粥樣硬化基礎疾病,頭顱MRA、TCD等有助鑑別。

35、腦供血不足:可表現為頭暈等症狀,有腦動脈粥樣硬化基礎疾病,頭顱MRA、TCD等有助鑑別。

36、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多見於存在糖尿病、高血壓多年的中老年患者,臨床表現為頭暈、噁心、嘔吐、視物旋轉,一般無耳鳴,頭暈可在變動體位時誘發或加重,查頭CT或MIR可發現後循環缺血、梗塞或後循環血管細小。

37、美尼爾綜合症:發病原因為內耳淋巴循環障礙所致,臨床表現為頭暈、視物旋轉、耳鳴,噁心、嘔吐,上述症狀反覆發作,給予脫水、改善內耳循環、營養神經等治療後可漸好轉。查頭CT或MIR不能發現可解釋頭暈的相應病變。

38、顱內感染:可表現為發熱、頭痛,體徵示腦膜刺激征陽性,頭顱MRI及腦脊液等有助鑑別。

39、惡性綜合徵:患者多於長期服用抗精神藥後出現高熱,心率加快,肌張力升高,重者可有意識障礙表現,輔助檢查血分析白細胞數升高,心肌酶譜CK升高等,均支持該病診斷。

40、病毒性腦炎:患者多有發熱、頭痛、噁心、嘔吐等顱內壓升高表現,查體可見意識障礙,腦膜刺激征陽性。頭顱MRI、CT或腦脊液檢查有助於明確診斷。

41、硬膜下血腫:患者可有外傷史,出現口齒不清,肢體無力,可伴有不同程度意識障礙,行頭顱影像學檢查提示硬膜下血腫。

42、腦出血:患者通常有高血壓病史,活動中起病,發病迅速,進展快,可出現頭痛、噁心、嘔吐以及昏迷等高顱壓症狀。行頭顱CT或MRI檢查可予鑑別。

43、腦梗塞:患者可有基礎疾病史,如: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可肢體偏癱口齒不清,重者可有不同程度意識障礙,偏側體徵,頭顱磁共振可確證。

44、腦出血:多見於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的中老年患者,臨床表現為突發偏癱、失語、偏身感覺障礙等,大量腦出血或腦幹出血亦可出現意識不清、呼吸、心跳停止,發病後查頭CT即可發現責任病灶,可明確診斷。

45、大面積腦梗死:急性起病時,可有意識障礙,可出現偏癱症狀,頭顱CT可鑑別診斷。

46、蛛網膜下腔出血:病因可能為腦血管畸形、動脈瘤等,可見於各年齡段患者,尤其中青年,發病突然,表現為頭痛、噁心、嘔吐,出血量大可有偏癱、偏盲、偏身感覺障礙等,查體可有腦膜刺激征,發病後查頭CT可明確診斷。

47、腦血管痙攣:患者多數出現一過性單側肢體障礙,數小時可自行恢復,行腦血管檢查可進一步明確。

48、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起病時也可有短暫性的意識障礙,數分鐘後一般可轉清,頭顱CT提示腦出血故可排除。

49、原發性癲癇: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患者,反覆發生抽搐,可伴口吐白沫、尿便失禁、意識不清,持續時間不等,查頭顱CT或其他生化檢查,不能發現導致癲癇的病因。

50、癲癇急性發作:既往有癲癇病史,有抽搐,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等症狀,頭顱CT及腦電圖可鑑別。

51、腦動脈瘤破裂:臨床表現為噁心、嘔吐、神志不清、肢體活動障礙,可見病理征陽性,頭部影像學檢查可見出血病灶。

52、顱內占位:顱內占位如腦腫瘤等合併出血也可出現意識不清,呈持續性加重,頭痛持續加重,頭顱CT可助診。

53、腦腫瘤:常見於中老年患者,臨床表現為進行性頭痛、噁心、嘔吐,偏癱、失語等多種症狀,查頭CT或頭MRI可發現腦部占位,部分患者需做增強掃描進一步明確診斷。

54、低血糖昏迷:患者多有糖尿病病史,進食不足或有感染、腹瀉等誘因,可有胸悶、出汗、心悸等表現,重者可昏迷致死亡,血糖監測有助診斷。

5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典型表現為糖尿病症狀明顯加重,多數患者呼吸中可以有類似爛蘋果氣味的酮臭味,神志改變個體差異較大,有頭痛、頭昏、煩躁、嗜睡、昏迷等。血糖多大於16.65mmol/L,血尿酮體陽性或強陽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