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細胞的自述:世界那麼大,想溜出去看看

檢驗視界網 發佈 2020-02-24T01:02:40+00:00

腫瘤發病與否,不僅與遺傳、環境、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年齡也是腫瘤篩查的重要參考因素。癌症篩查是防治癌症的最佳措施,但在篩查過程中我們仍需考慮腫瘤異質性,檢查人群中的人體差異化,在遵循指南的大前提下,仍需與臨床醫生進行深入溝通交流,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個體化篩查方案。

腫瘤篩查的目的是希望在「正常的」人群中發現事實上已患癌症的患者,通過確診和及時治療,以取得良好的療效,但事實上適合篩查的腫瘤不多。根據上海市抗癌協會權威發布的《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對具備篩查技術的常見惡性腫瘤進行匯總,以期大家對腫瘤篩查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01、哪些人群需要進行腫瘤篩查

腫瘤篩查的一個重要概念是「腫瘤高危人群」,以下五類人群為腫瘤高危人群:

有惡性腫瘤家族史的人群(通常包括三代以內的直系或旁系親屬患惡性腫瘤的病史);

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群(長期大量吸菸、長期酗酒、藥物濫用、長期過度勞累、嚴重營養不良、偏食等);

職業因素長期接觸有毒有害物質的人群;

生存環境遭污染的人群(化學污染、重金屬污染、核污染等);

遭受特殊微生物感染的人群(B型肝炎病毒、愛滋病毒、人類乳頭瘤病毒、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等)等。

腫瘤發病與否,不僅與遺傳、環境、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年齡也是腫瘤篩查的重要參考因素。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各種腫瘤的發病率是不一樣的。人們還是可根據自身身體情況,結合年齡等因素,有針對性地進行腫瘤篩查。

從這張表可以看出,男性應關注腸癌和攝護腺癌,女性更應關注乳腺癌和甲狀腺癌。

20歲後:女性有性生活後,就要開始做宮頸HPV以及細胞學檢查,進行宮頸癌篩查,該辦法是目前最有效的、簡便易行的早期發現宮頸癌的辦法。

30歲後:女性要注意乳腺檢查。首先是自檢,月經來潮的第9~11天最適合自檢,停經或更年期女性最好在每月的固定一天進行自檢。喜歡飲酒的男性應注意肝臟的檢查,每年檢查一次肝功能,腹部彩超以及甲胎蛋白。

40歲後:中老年人尤其是抽菸的人,應做低劑量螺旋CT篩查,對早期發現肺癌有積極意義。此外,還應對胃癌進行篩查,包括胃蛋白酶原檢查、幽門螺桿菌檢查、胃腸鏡檢查等。40歲以上的女性應每年做一次乳房體檢,婦科(宮頸及子宮、卵巢)檢查。40歲以上男性和女性每年都應做一次肛門指檢。肝炎病毒攜帶者應定期檢查腹部彩超、血清甲胎蛋白、病毒DNA以及肝功能。

50歲後:有結、直腸息肉,結腸癌家族史,腹瀉、便秘、便血史的人最好做結腸病變的篩查,腸鏡診斷率最高。攝護腺特異抗原檢查則可以及早發現攝護腺癌。

02、不同癌變,篩查項目有差異

1. 肺癌篩查

高危人群

年齡40歲以上,至少合併以下一項危險因素:

吸菸≥20包/年,其中包括戒菸時間不足15年者;

被動吸菸者;有職業暴露史(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

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瀰漫性肺纖維化病史。

臨床篩查要點

對於肺癌高危人群,建議行LDCT篩查(即低劑量螺旋CT)。建議儘可能使用32層或以上多層螺旋CT進行肺癌篩查。掃描範圍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基線CT掃描以後,每年進行1次LDCT肺癌篩查。若檢出肺內結節需至少在12個月內進行LDCT複查;肺內結節根據國情和效能以及我國人群特徵,不推薦將PET/CT作為人群肺癌篩查的方法。

2. 大腸癌

高危人群

40歲以上有兩周肛腸症狀(即:大便習慣改變,如慢性便秘、慢性腹瀉等;大便形狀改變,如大便變細;大便性質改變,如黏液血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有大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

大腸腺瘤治療後的人群;

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

大腸癌手術後的人群;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HNPCC)家族史的20歲以上直系親屬;

50歲以上無症狀人群。

臨床篩查要點

40歲以上有症狀高危對象,經兩周對症治療症狀沒有緩解者,應及時作肛門直腸指檢、大便隱血試驗(FOBT)檢查,任一指標陽性應進行鋇劑灌腸檢查或腸鏡檢查。FOBT陽性者亦可直接進行腸鏡檢查以明確診斷,如FOBT陽性者經腸鏡檢查仍未有異常,建議作胃鏡檢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40歲以上無症狀高危對象,每年接受1次FOBT檢查,如隱血試驗陽性,則加鋇劑灌腸檢查或腸鏡檢查以進一步明確診斷。如FOBT檢查連續3次陰性者可適當延長篩查間隔,但不應超過3年。

年齡大於20歲的FAP和HNPCC家族成員,當家族中先發病例基因突變明確時,建議行基因突變檢測,陽性者每1~2年進行1次腸鏡檢查。如基因突變檢測陰性,則按照40歲以上個體進行篩查。

50歲以上無症狀篩檢對象,每年接受1次FOBT檢查,每5年接受1次大腸鏡檢查。

3. 乳腺癌

高危人群

未育或≥35歲初產婦;月經初潮≤12歲,或行經≥42年的婦女;

一級親屬在50歲前患乳腺癌者;

兩個以上一級或二級親屬在50歲以後患乳腺癌或卵巢癌者;

對側乳腺癌史或經乳腺活檢證實為重度非典型增生或乳管內乳頭狀瘤病者;胸部放射治療史(≥10年)者。

上述情況均為乳腺癌高危因素,伴多條因素時,應考慮為高危乳腺癌對象。

臨床篩查要點

一般婦女乳腺自查:20歲以後每月檢查1次;臨床體檢:20~29歲每3年1次,30歲以後每年1次;X線檢查:35歲,攝基礎乳腺片;隔年1次乳腺X線攝片;>40歲,每1~2年1次乳腺X線檢查;60歲以後可隔2~3年拍片檢查1次。超聲檢查:30歲以後每年1次乳腺超聲檢查。

乳腺癌高危人群鼓勵乳腺自查:20歲以後每年做臨床體檢1次,30歲以後建議乳腺磁共振(MRI)檢查。

4. 宮頸癌

高危人群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的女性。

臨床篩查要點

21~29歲採用宮頸細胞學檢查,每2~3年1次;

30~65歲採用宮頸細胞學檢查,每3年1次;或者HPV與宮頸細胞學聯合篩查,每5年1次;篩查結束時間:

大於65歲且既往多次檢查均示陰性,則不需篩查;

若曾診斷為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病史者,再持續篩查20年,篩查頻率視病情定;接受過子宮全切術的女性(無宮頸),且過去20年里未曾有CIN2、CIN3、原位癌或癌症的女性,不需要檢查;接種過HPV疫苗的女性,遵循特定年齡的建議(與未接種疫苗的女性一樣)。

5. 肝癌

高危人群

年齡男性35歲以上、女性45歲以上的以下人群:

有B型肝炎病毒(HBV)或C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血清學證據;

有肝癌家族史;

血吸蟲、酒精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藥物性肝損患者。

臨床篩查要點

男性35歲以上、女性45歲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應進行篩查;聯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臟超聲波檢查,每6個月篩查一次。

6. 胃癌

高危人群

凡有下述情況之一者,均系高危對象:

60歲以上人群;

中重度萎縮性胃炎;

慢性胃潰瘍;

胃息肉;

良性疾病術後殘胃(術後10年);

胃癌術後殘胃(術後6~12月);

異型增生(輕、中、重);

中、重度腸化生;

明確家族史;

胃黏膜巨大皺褶征。

臨床篩查要點

年齡大於40歲有腹痛、腹脹等上腹部不適症狀,並有慢性胃炎、胃黏膜腸上皮化生、胃息肉、殘胃、胃巨大皺褶征、慢性胃潰瘍和胃上皮異型增生等病變以及有腫瘤家族史的對象,應根據醫師建議定期做胃鏡檢查。

7. 攝護腺癌

高危人群

年齡大於50歲的男性;

年齡大於45歲且具有攝護腺癌家族史的男性;

年齡大於40歲且基線PSA>1μg/L的男性;

具有以上攝護腺癌高危因素的男性,需提高警惕,必要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對異常結果進行合理隨訪。

臨床篩查要點

建議對身體狀況良好,且預期壽命在10年以上的男性開展基於PSA檢測的攝護腺癌篩查,且在篩查前應詳細說明攝護腺癌篩查的風險和獲益;血清PSA檢測每2年進行1次,根據患者的年齡和身體狀況決定PSA檢測的終止時間;對於攝護腺癌高危人群應儘早開展基於血清PSA檢測的篩查;不建議針對40歲以下男性進行人群篩查。

03、腫瘤標誌物「大家族」匯總

腫瘤標誌物(Tumor markers,TM)是惡性腫瘤發生和增殖過程中,腫瘤細胞基因表達而合成分泌的,或由機體對腫瘤反應而異常產生或升高的,反映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物質,存在於病人的血液、體液、細胞或組織中,可用生物化學,免疫學及分子生物學等方法測定,對腫瘤的輔助診斷、鑑別診斷、觀察療效、監測復發和預後評價具有臨床價值。

但是,現用的腫瘤標誌物敏感性和特異性均有限,對腫瘤早期階段(Ⅰ,Ⅱ期)的陽性率低,至今尚未發現「金標準」的腫瘤標誌物。並且,有些腫瘤細胞可產生多種標誌物,單一的腫瘤標誌物難以準確反映腫瘤的複雜性。因此,採用聯合檢測將是提高腫瘤標誌物診斷價值的有效方法。那我們簡單的介紹一下我們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腫瘤標誌物及其反映的腫瘤情況:

1、甲胎蛋白(AFP) AFP是胚胎期肝臟和卵黃囊合成的一種糖蛋白,在正常成人血循環中含量極微<20μg/L。AFP是診斷原發性肝癌的最佳標誌物,診斷陽性率為60%~70%。血清AFP>400μg/L持續4周,或200~400μg/L持續8周者,結合影像檢查,可作出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FP濃度可有不同程度升高,其水平常<300ug/L。生殖胚胎性腫瘤(睪丸癌,畸胎瘤)可見AFP含量升高。

2、癌胚抗原(CEA) 癌胚抗原是從胎兒及結腸癌組織中發現的一種糖蛋白胚胎抗原,屬於廣譜性腫瘤標誌物。血清CEA正常參考值<5μg/L。CEA在惡性腫瘤中的陽性率依次為結腸癌(70%)、胃癌(60%)、胰腺癌(55%)、肺癌(50%)、乳腺癌(40%)、卵巢癌(30%)、子宮癌(30%)。部分良性疾病直腸息肉,結腸炎,肝硬化,肺病疾病也有不同程度的CEA水平升高,但升高程度和陽性率較低。CEA屬於粘附分子,是多種腫瘤轉移復發的重要標誌。

3、癌抗原125(CA125) CA125存在於上皮卵巢癌組織和病人血清中,是研究最多的卵巢癌標記物,在早期篩查、診斷、治療及預後的應用研究均有重要意義。CA125對卵巢上皮癌的敏感性可達約70%。其他非卵巢惡性腫瘤(宮頸癌、宮體癌、子宮內膜癌、胰腺癌、肺癌、胃癌、結/直腸癌、乳腺癌)也有一定的陽性率。良性婦科病(盆腔炎、卵巢囊腫等)和早期妊娠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血清CA125含量升高。

4、癌抗原15-3(CA15-3) CA15-3可作為乳腺癌輔助診斷,術後隨訪和轉移復發的指標。對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較低(60%),晚期的敏感性為80%,轉移性乳腺癌的陽性率較高(80%)。其他惡性腫瘤也有一定的陽性率,如:肺癌、結腸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宮頸癌、原發性肝癌等。

5、糖類抗原19-9(CA19-9)CA19-9是一種與胃腸道癌相關的糖類抗原,通常分布於正常胎兒胰腺、膽囊、肝、腸及正常成年人胰腺、膽管上皮等處。檢測患者血清CA19-9可作為胰腺癌、膽囊癌等惡性腫瘤的輔助診斷指標,對監測病情變化和復發有很大意義。胃癌、結/直腸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患者的血清CA19-9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某些消化道炎症CA19-9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如:急性胰腺炎、膽囊炎、膽汁淤積性膽管炎、肝炎、肝硬化等。

6、癌抗原50(CA50) CA50是胰腺和結、直腸癌的標誌物,是最常用的糖類抗原腫瘤標誌物,因其廣泛存在胰腺、膽囊、肝、胃、結直腸、膀胱、子宮,它的腫瘤識別譜比CA19-9廣,因此它又是一種普遍的腫瘤標誌相關抗原,而不是特指某個器官的腫瘤標誌物。CA50在多種惡性腫瘤中可檢出不同的陽性率,對胰腺癌和膽囊癌的陽性檢出率居首位,占94.4%;其它依次為肝癌(88%)、卵巢與子宮癌(88%)和惡性胸水(80%)等。可用於胰腺癌、膽囊癌等腫瘤的早期診斷,對肝癌、胃癌、結直腸癌及卵巢腫瘤診斷亦有較高價值。

7、糖類抗原242(CA242)CA242是與胰腺癌、胃癌、大腸癌相關的糖脂類抗原。血清CA242用於胰腺癌,大腸癌的輔助診斷,有較好的敏感性(80%)和特異性(90%)。肺癌,肝癌,卵巢癌患者的血清CA242含量可見升高。


8、胃癌相關抗原(CA72-4)CA72-4是目前診斷胃癌的最佳腫瘤標誌物之一,對胃癌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其敏感性可達28-80%,若與CA19-9及CEA聯合檢測可以監測70%以上的胃癌。CA72-4水平與胃癌的分期有明顯的相關性,一般在胃癌的Ⅲ-Ⅳ期增高,對伴有轉移的胃癌病人,CA72-4的陽性率更遠遠高於非轉移者。CA72-4水平在術後可迅速下降至正常。在70%的復發病例中,CA72-4濃度首先升高。與其它標誌物相比,CA72-4最主要的優勢是其對良性病變的鑑別診斷有極高的特異性,在眾多的良性胃病患者中,其檢出率僅0.7%。結/直腸癌、胰腺癌、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也有一定的陽性率。

9、鐵蛋白(SF)鐵蛋白升高可見於下列腫瘤:急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肺癌、結腸癌、肝癌和攝護腺癌。檢測鐵蛋白對肝臟轉移性腫瘤有診斷價值,76%的肝轉移病人鐵蛋白含量高於400μg/L,當肝癌時,AFP測定值較低的情況下,可用鐵蛋白測定值補充,以提高診斷率。在色素沉著、炎症、肝炎時鐵蛋白也會升高。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於細胞壞死,紅細胞生成被阻斷或腫瘤組織中合成增多。

10、攝護腺特異抗原(PSA)PSA是由人攝護腺上皮細胞合成並分泌至精漿中的一種糖蛋白,PSA主要存在於攝護腺組織中,女性體內不存在,正常男性血清中PSA的含量很低,血清參考值<4μg/L;PSA具有器官特異性,但不具有腫瘤特異性。診斷攝護腺癌的陽性率為80%。良性攝護腺疾病也可見血清PSA水平不同程度升高。血清PSA測定是攝護腺癌術後復發轉移和療效觀察的監測指標。在血液中以兩種形式存在:結合PSA和游離PSA、F-PSA/T-PSA比值是鑑別攝護腺癌和良性攝護腺疾病的有效指標。F-PSA/T-PSA>0.25多為良性疾病;F-PSA/T-PSA<0.16高度提示攝護腺癌。

11、攝護腺酸性磷酸酶(PAP)攝護腺癌血清PAP升高,是攝護腺癌診斷、分期、療效觀察及預後的重要指標。攝護腺炎和攝護腺增生PAP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高。

12、β2微球蛋白(β2-MG)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表達在大多數有核細胞表面。臨床上多用於診斷淋巴增殖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及多發性骨髓瘤。其水平與腫瘤細胞數量、生長速率、預後及疾病活動性有關。此外,根據此水平還可用於骨髓瘤患者分期。血清β2-MG可以在腎功能衰竭、炎症及多種疾病中均可增高。故應排除由於某些炎症性疾病或腎小球濾過功能減低所致的血清β2-MG增高。

13、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NSE為烯醇化酶的一種同工酶。NSE是小細胞肺癌(SCLC)的腫瘤標誌物,診斷陽性率為91%。有助於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鑑別診斷。對小細胞肺癌的療效觀察和復發監測也有重要價值。神經母細胞瘤,神經內分泌細胞瘤的血清NSE濃度可明顯升高。

14 、細胞角蛋白19(Cyfra21-1)Cyfra21-1是細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是非小細胞肺癌,特別是肺鱗癌的首選標誌物。與CEA和NSE聯合檢測對肺癌的鑑別診斷,病情監測有重要價值。Cyfra21-1對乳腺癌,膀胱癌,卵巢癌也是很好的輔助診斷和治療監測指標。

15、鱗狀細胞癌抗原(SCCA)鱗狀細胞癌抗原(SCCA)是從宮頸鱗狀上皮細胞癌組織提取的腫瘤相關抗原TA-4,正常人血清含量極微<2.5μg/L。SCCA是鱗癌的腫瘤標誌物,適用於宮頸癌、肺鱗癌、食管癌、頭頸部癌,膀胱癌的輔助診斷,治療觀察和復發監測。

16、核基質蛋白-22(NMP-22)NMP-22(Nuclear Matrix Protein-22)是細胞核骨架的組成成分。與細胞的DNA複製、RNA合成、基因表達調控、激素結合等密切相關。膀胱癌時大量腫瘤細胞凋亡並將NMP22釋放入尿,尿中NMP22可增高25倍。以10kU/mL為臨界值,對膀胱癌診斷的敏感度為70%,特異度78.5%。對浸潤性膀胱癌診斷的敏感度為100% 。

17、α-L-岩藻糖苷酶(AFU)AFU是對原發性肝細胞性肝癌檢測的又一敏感、特異的新標誌物。原發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活力顯著高於其它各類疾患(包括良、惡性腫瘤)。血清AFU活性動態曲線對判斷肝癌治療效果、估計預後和預報復發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甚至優於AFP。但是,值得提出的是,血清AFU活力測定在某些轉移性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或子宮癌之間有一些重疊,甚至在某些非腫瘤性疾患如肝硬化、慢性肝炎和消化道出血等也有輕度升高,在使用AFU時應與AFP同時測定,可提高原發性肝癌的診斷率,有較好的互補作用。

結語

很多人對腫瘤篩查還存在一些認識誤區,比如做個PET-CT便知全身哪兒有腫瘤;只查腫瘤標誌物;基因測序預知百病;X光片正常肯定沒得癌等這些觀點亟待澄清。首先,沒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不要太早做。沒有惡性腫瘤家族史、高齡、不良生活習慣和微生物感染等高危因素的人群,不建議盲目篩查。其次,別一上來就要求做最高級的。不少人對價格昂貴的檢查存在盲目的信任。例如,很多人認為用PET-CT把全身掃一遍,就能將潛藏在身體里的早期腫瘤揪出來。而單純就篩查而言,PET-CT存在很大程度上的醫療資源浪費,不是腫瘤的常規篩查手段。此外,還有些人做腫瘤篩查只選擇做腫瘤標誌物,單純靠這一項篩查腫瘤是不合理的。篩查應該是選擇針對性強、快速、簡便的方法。最後,基因檢測主要適合以下兩種情況:一方面是遺傳性腫瘤。即由特定致病基因突變導致,且具有家族聚集性。另一方面是一些因基因變異導致的腫瘤。如家族直系親屬有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攝護腺癌患病史的人群可以關注BRCA 1/2基因突變情況;對於年齡小於70歲的結直腸癌患者,或家族直系親屬有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等患者的人群可進行林奇綜合徵篩查。另外,Septin9基因甲基化檢測對大腸癌的早期診斷及預後評價有積極意義。

癌症篩查是防治癌症的最佳措施,但在篩查過程中我們仍需考慮腫瘤異質性,檢查人群中的人體差異化,在遵循指南的大前提下,仍需與臨床醫生進行深入溝通交流,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個體化篩查方案。

來源:消化道早癌防治聯盟健康管理、醫世象、檢驗視界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