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與隋朝有哪些相似?你修長城,我建大運河,共同傳承華夏文明

資深人士說文史 發佈 2020-02-25T14:07:51+00:00

從基礎設施和重大政治措施入手,分析秦朝、隋朝相似性,你修長城,我建大運河,共同傳承華夏文明在我國封建朝代中,有兩個朝代非常相似,他們都是短命王朝,後繼的王朝都是大一統長壽王朝,都注重基礎設施建設,都是二世而亡,對為中華民族文化傳統做出不朽的貢獻,這兩個王朝就是建立帝制的秦朝和開創

導語:秦朝與隋朝有哪些相似?從基礎設施和重大政治措施入手,分析秦朝、隋朝相似性,你修長城,我建大運河,共同傳承華夏文明

在我國封建朝代中,有兩個朝代非常相似,他們都是短命王朝,後繼的王朝都是大一統長壽王朝,都注重基礎設施建設,都是二世而亡,對為中華民族文化傳統做出不朽的貢獻,這兩個王朝就是建立帝制的秦朝和開創科舉制度的隋朝。

秦朝與隋朝是兩個短命的王朝,人們往往將他們的統治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在很多人看來,這兩個朝代的統治形式是類似的,它們的發展形式也是類似的,同時,人們對於這兩個朝代的爭議也是非常之大,很多人認為這是它們解決了中原地區的混亂爭鬥讓分裂走向了統一,十分肯定它們的統治地位。

秦朝、隋朝有哪些相似之處

但也有一些人對於它們的統治嗤之以鼻,因為這兩個王朝同樣都是二世而亡的朝代,並且都是因為第二任君主的暴政才導致了國家的滅亡,那麼這兩個朝代究竟有哪些相似之處呢?人們將它們進行類比,難道僅是因為同樣是二世而亡嗎?本篇文章重點對比分析一下秦隋兩朝,看一看這兩朝有何相似之處?為什麼人們會熱衷於將它們進行對比?

秦、隋兩朝都結束亂世,建立大一統王朝

首先第一點,自然是絕大多數人所認為的二世而亡以及它們第一任君主統治時期的相似發展形勢;秦朝與隋朝都是十分短命的朝代,它們只經過了兩代的發展就被消滅了,而且同樣都是第一任君主異常的英明神武,並且結束了長期以來的分裂戰爭而統一起來的君主。

  • 秦朝結束戰國亂世,建立帝制

比如說秦始皇,他繼承了先輩們的遺志,消滅了山東六國一統中原,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大一統,讓整個華夏文明不至於四分五裂,後來又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讓華夏文明的傳承有了一個雛形,給歷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秦始皇所創立的君主制度也是延續了兩千多年的政治基礎制度,此外,他還是皇帝這個稱號的創始人,無論後代的君主制度如何發展,皇帝這個詞都沒有改變過,所以人們也將他稱之為是千古一帝。

  • 隋朝結束南北朝亂世,傳承華夏文明

同樣,隋文帝也是一位結束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混亂,而建立大一統王朝的偉大君主,那時候,以「五胡」為主的戎狄,實際上威脅著整個華夏文明的傳承,中原地區不僅是在土地方面遭受著外來的侵略,在文化方面也未曾倖免,如果不是隋文帝進行統一的話,華夏的文化歷史可能就沒有辦法傳承下去了;因此,隋文帝對於中國歷史做出的貢獻同樣是十分巨大的。

所以說,這兩個朝代都是結束了重大的分裂戰爭,而統一起來的朝代,但它們同樣是因為後代子孫的昏庸無能而快速滅亡的朝代。胡亥重用趙高,導致整個秦國的朝堂上烏煙瘴氣,曾經為秦朝打天下的名臣名將死的死、走的走,朝堂之上本身是謀臣如雨猛將如雲,在趙高的禍亂之下,整個朝堂一片凋零,所以才會對劉邦項羽的部隊無能為力,最終一個輝煌的王朝土崩瓦解,也著實是浪費了秦始皇嬴政以及歷代勵精圖治的秦國國君的一番心思。

隋文帝也是這樣的一個人,歷史記載的他也是非常暴虐並且好大喜功的,他執著於徵討高麗的戰爭,曾經連續三次征討高麗,耗費了巨大的財力物力,但隋煬帝所謂爭討高麗的戰爭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軍事戰爭,對於他而言,這更像是一次去往高麗的旅行,他的御駕親征不如說是貪圖享樂,所以很快也就被起義的勢力給吞併了。因此,它們第一任君主的勵精圖治與它們二世而亡的特點是第一個相似之處。

漢承秦制,唐承隋制,漢唐兩朝都是大一統長壽王朝

第二點,是因為在它們之後都有一個輝煌而強盛的王朝出現;秦朝滅亡之後經歷了楚漢爭霸,最終大漢王朝興起為華夏文明的繁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以至於我們後來所說的語言叫做漢語、民族稱為大漢民族、文字稱為漢字。

漢朝是一個延續了幾百年的王朝,它不僅鞏固了內部的統治,在對外戰爭方面也有著長足的突破,驅趕了北方的匈奴,保障了中原地區的文化傳承,在中國歷代王朝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 隋朝之後的唐朝,是封建社會發展的一個巔峰

而隋朝滅亡之後興起的唐朝,更是讓人非常嚮往的一個朝代,唐朝的繁華就連現代人都異常的羨慕,而且唐朝不僅是一個在發展上是鼎盛的朝代,不僅是因為它的經濟行政發展非常的平衡,更因為它穩定清明的社會環境和它寬容豁達的生活形式是現代人求之不得的。

更有甚者,在如此安穩和諧的社會發展進程當中,唐朝的社會所體現出來的那種文化氣息也是其他朝代所不具備的,在它的鼎盛階段,詩仙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各大文人名士層出不窮,而且沒有其他朝代所出現的那種文字獄,社會環境相當的放鬆,女性的地位大有提升,君主的統治也非常的親民。

  • 唐朝是文化盛世,更是思想自由時代

據傳,那時曾經有人寫文章嘲諷過唐玄宗,但傳到唐玄宗耳中的時,他也只是呵呵一笑並沒有追究;如果這樣的事情放在後來的清朝,那可能就是滅門的慘案了;所以唐朝的繁盛不僅是體現在發展方面的,更主要的是它對於人們精神需求的一種滿足,對人的文化追求的一種滿足。所以,很多人都將唐朝當成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發展的巔峰,可謂是古代歷史當中的空前絕後。

因此,在隋朝和秦朝之後王朝的鼎盛,也是它們的一個相似之處;當然,不僅是因為這兩個承接王朝同樣的興盛,才能夠作為隋朝和秦朝的相似點,更重要的是,唐朝和漢朝都有承襲前代政治制度的情況體現,漢承秦制我們就不需要多說了,其實唐代的很多政治制度也是沿襲著隋朝而來的,比如我們熟悉的三省六部制其實就能夠看到隋朝政治發展的一個影子,所以這才能夠當做它們的第二個相似之處。

隋唐兩朝都是二世暴政,都忽略了農民起義

第三個原因,是它們滅亡的原因除了二世的暴政之外,還有對於農民起義的忽略;忽略了農民起義對於國家生存發展的威脅,是秦朝和隋朝滅亡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

  • 秦朝忽略了大澤鄉起義

秦朝時,秦二世只知道貪圖享樂,把整個國家的權力全部交到了宦官趙高的手中,趙高此人極其自私,將整個秦國當成了他的囊中之物,導致整個國內的發展混亂不堪,這讓不堪忍受朝廷巨大壓力的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

但它們的起義並沒有被朝廷看在眼中,甚至可以說是忽略了起義,對於國家發展的影響,認為它們只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並不能夠影響整個帝國的發展進程,所以才會在能夠遏制的時候沒有做出什麼實際的動作,最終天下雲集響應的時候卻已經沒有辦法再進行制止了。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也驚醒了很多人,後來劉邦也在沛縣起義,霸王項羽也開始了反抗秦朝統治的行為,整個天下亂成了一鍋粥。

  • 隋朝因為執著於徵服高麗戰爭,而忽視國內農民起義

隋朝的時候,隋煬帝因為執著於徵服高麗的戰爭,對於整個國內發生的農民起義並不看在眼中,尤其是河南等地的起義,因為沒有得到有效的制止而迅速地蔓延到全國,最終成為了全國性質的起義活動,而在隋唐演義當中所表現的十八路反王,就是因為河南的起義影響而來的。

所以說,忽略農民起義對於國家生存的影響是它們同樣的戰略性失誤,也是導致它們最終沒有忘的最關鍵因素,如果它們能夠重視這一點的話,想必統治還能夠延續更長的時間。

秦、隋兩朝都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

第四個原因,是秦朝、隋朝都有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發生;秦朝就不必多說了,這個朝代是整個古代歷史發展進程中,對基礎設施建設作出貢獻最多的朝代,無論是在水利設施方面還是在防禦設施的建設上都有著長足的發展。

  • 秦朝修建都江堰、靈渠、鄭國渠以及長城

秦朝,最為重視的是農業經濟的發展,又受之前商鞅變法重農抑商政策的影響,農業經濟也基本上是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因此它的很多基礎設施建設都是圍繞著農耕方面進行的,大部分都表現在水利設施的建設上。

比如他們對鴻溝的重修、對都江堰的建設、在鄭國渠的建造,對靈渠等等的設計等等,這些無一不是為農業經濟做出重大貢獻的基礎水利設施建設,可謂是功在當代而利在千秋的;長城更是古代歷史上重要的防禦壁壘,對防止遊牧民族的入侵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隋朝疏通京杭大運河

而隋朝,也開通了京杭大運河,雖然很多人說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就是供煬帝貪玩享樂而已。;但毋容置疑的是,京杭大運河的開通溝通了南方與北方之間的經濟往來,讓經濟重心南移有了客觀支撐,為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雖然耗費了強大的財力物力,但同樣也是功在當代而利在千秋的。

但這種對於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是它們最終滅亡的一個因素,因為它們都是在天下剛剛穩定的時候就推行這種建設的,這就意味著它們必須從剛剛擁有安定生活的農業民族手中收取大量的賦稅和徭役,這就會讓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農民再次體會到壓迫感,有了壓迫就會有反抗,自然也會讓這個王朝岌岌可危。

  • 秦、隋兩朝基礎社會建設為後來王朝的興盛奠定基礎

這也是這兩個朝代同樣悲哀的地方,畢竟它們所做的是為了農業民族能夠生存的更好,如果沒有秦朝那些基礎設施的建設,漢朝也沒有推行黃老政策的資格;同時,在對戰北方匈奴的時候失敗的次數恐怕還會更多。而如果沒有京杭大運河的開通,經濟重心南移也不會那麼順利的完成,唐朝的經濟發展也不會空前的鼎盛,但最終也正是這種希冀成為了它們滅亡的因素。

討論

筆者認為,秦隋兩朝真是太相似了,除了上述的相似外,這兩個朝代都有影響後世的重大政治措施。

  • 秦朝的帝制和郡縣制對後世影響深遠

秦朝的君主制度和郡縣制的推行,讓中國歷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有的人將其作為專制的一個例子,但古代中國與西方的發展是極其不同的,土地面積廣、人口數量多,讓它們沒有辦法實行直接的民主制度,而也正是因為這兩種制度的推行才能讓一個擁有廣闊領土面積的朝代真正的穩定下來。

同時又能夠不像西周那樣分散君主手中的權力而導致混亂,這樣的制度在後來漢朝發生了七國之亂當中就可以體現出它的好處了,整個七國之亂中只有叛亂的諸侯但沒有叛亂的郡縣;因此,無論是君主制度還是郡縣制,對於古代歷史的發展都是有著長足的影響的。

  • 隋朝的科舉制度被後世一直沿用到清朝

而隋朝實施的科舉制度,更是改善了一直以來的用人形式,讓整個朝廷的發展不再掌握在貴族的手中,而是能給平民百姓出人頭地的機會,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革除貴族的發展對君主手中權力的影響,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官員們結黨營私的事件發生,也能夠真正的選擇出能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的人才。

這一制度自開創以來就一直沿用,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事實上,我們現在的高考制度與曾經的科舉制度也是有著類似的地方的;因此我們說這兩個朝代都有著影響後世的重大政治舉措。這也是人們認為它們有相似點的一個原因。

綜述

筆者認為,秦朝與隋朝的確有著非常多的相似之處,從這兩個王朝的建立到它們所實施的制度,以及它們滅亡的形式,我們都可以看到類似的地方,雖然這兩個王朝存在的時間並不長,但它們對中原文明所做出的貢獻,卻不亞於任何一個長壽的朝代,它們對於中原地區文明的保障和華夏歷史的推動都是不可估量的。

單純的就說基礎設施的建設上,雖說這一點是它們最終滅亡的一個因素,甚至被很多人當成它們壓榨平民百姓的一種方式,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後來的朝代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讓它們的發展有了很好的憑藉,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的漢朝和唐朝能夠安定發展的一個原因。

所以,我們其實不能夠從存在時間上,去判定它們貢獻的大小,晉朝存在的時間不長嗎?清朝存在的時間不長嗎?但我們能說這兩個朝代做出的貢獻就比秦朝和隋朝多嗎?想必這個問題在很多人心目當中已經有了答案。

我們在分析一段歷史進程的時候,還需要從客觀方面進行諸多考量,有時候,我們並不能非常恰當的去評價一段發生的歷史,但我們卻可以在這段歷史當中,尋找到前輩們生存的蛛絲馬跡,以此來對照我們現如今的生活,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體會到歷史發展的可貴,才能夠通過最為恰當的方式來理解過往的一切,才不至於讓現代的我們失去前人的精魂,失去對於歷史發展的希望。

參考文獻:《史記》、《資治通鑑》、《新唐書》、《呂氏春秋》、《隋煬帝傳》、《隋唐五代史》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