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十四部京味經典電視劇,你會愛上說話又逗又狠的北京人兒

鄭捕頭 發佈 2020-02-25T20:40:02+00:00

經過多年沉寂之後,這些年又有多部京味劇出現,比如何冰主演的《芝麻胡同》、《情滿四合院》,還有《正陽門下》等,那種北京口味的方言,濃濃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道,讓人仿佛又回到曾經的年代。

表現北京人生活的京味兒電視劇,在八九十年代曾經精品頻出,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經過多年沉寂之後,這些年又有多部京味劇出現,比如何冰主演的《芝麻胡同》、《情滿四合院》,還有《正陽門下》等,那種北京口味的方言,濃濃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道,讓人仿佛又回到曾經的年代。



不妨盤點一下,多年來那些經典的北京風味電視劇吧。


《四世同堂》,1985年


看過這部劇的,現在差不多都在40歲以上,很多年輕人只是聽說而沒有看過,或者看過多年後黃磊、蔣勤勤的版本。兩相比較,這部老版要經典很多。現在看這部劇,畫面已經破損不堪,不過要盤點京味兒電視劇,它是不容錯過的。

在亂世之中住在小羊圈胡同的這些人們,或抗爭,或苟且,有人被屠殺,有人被逼瘋,胡同發生的一切,也是整個民族眾生的縮影。

這部劇根據老舍原著改編,林汝為編劇執導,邵華、鄭邦玉、李維康,周國治、李婉芬等演員出演,是多產的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最早叫響的一部劇。不管是編劇、表演,這部劇都堪稱經典。另外老藝人駱玉笙演唱的那首主題歌《重整河山待後生》,現在聽來還是悲憤有力。



《渴望》,1990年



現在看來,這部長達50集的電視劇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是在九十年代初,它是絕對引發萬人空巷的劇集,劉慧芳、宋大成、王滬生的故事被那麼多老百姓津津樂道,關於人性的善惡和無奈也成為社會爭議的熱點。李娜演唱的《好人一生平安》歌名,成為那時候人盡皆知的流行語。

這部劇也是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的作品,《渴望》這部現象級的作品,也讓這個中心成為那段時期精品好劇的保證。馮小剛、趙寶剛、鄭曉龍等很多人,都是從這裡出來的。

從演員來說,其實扮演慧芳的凱麗並不是北京人,因此說話北京味兒並不濃,倒是其中的劉大媽說話最老北京,不管快言快語的台詞還是刀子嘴豆腐心的性格,都是老北京的味道。



《編輯部的故事》,1991年



在一部《渴望》把全國人民整哭之後,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的導演說,還應該拍一部劇把全國人民逗笑,於是《編輯部的故事》隨後推出。

編輯部這個地方選得非常巧,它本來就是觀察世間萬物的窗口,因此各色人等就像走馬燈一樣出現在這裡。劇中三個主要人物都北京味道濃厚,李東寶、戈玲和余德利。

葛優扮演的李東寶就不用說了,正是在劇中的表演,讓他其後成為馮小剛的御用男主,演繹出一個接一個北京男形象,就說侯耀華扮演的余德利,那也絕對是中國電視劇史上一個經典人物。你可以瞧不上這些年侯耀華的做派,但不能否認他在此劇中綻放的光芒。

直到現在,這部劇中的很多台詞還是會被網友找出來,針砭一下最新的社會現象。



《過把癮》,1994年



這是中國最早的偶像劇,那時候的王志文和江珊絕對是很多年輕觀眾心目中的偶像。按理說他們兩人都不是北京人,但由於表演到位,尤其是劇本寫得有味道,兩個人還是贏得了觀眾最大的信賴。

這部劇是根據王朔的兩部小說改編而來,導演是在《四世同堂》中扮演老二的趙寶剛,這也是他獨立執導的第一部劇。劉歡為這部劇獻上了主題歌《糊塗的愛》。

《過把癮》只有八集,最早一輪播出安排在深夜,按理說那時候中國老百姓睡得都早,基本沒有什麼夜生活,但這部低調出爐的劇還是火了,尤其王志文從此一發不可收。



《我愛我家》,1994年



這是中國第一部情景喜劇,由於英達是北京人,對北京人的生活最熟悉,編劇梁左也是從胡同里長大的人,對這方面題材也最為拿手,於是這部劇就瞄準了北京三世同堂的日常生活。

從演員來看,宋丹丹、楊立新、梁天、關凌也都是北京人,尤其是宋丹丹,在話劇舞台上演過很多北京人角色,對人物狀態的把握非常準確。來客串的明星也有包括北京人藝老演員在內的很多北京演員,因此這部作品的北京味道也非常濃厚。

這同樣是一部神劇,社會上新近發生的事情,總是可以用劇中的台詞調侃一番。




《無悔追蹤》,1995年



其實這是一部諜戰劇,但創作者並不因為它的題材本身吸引人,就忽視了對人物的細緻刻畫。恰恰相反,這部劇中的各種北京市井人物,都刻畫得細緻入微,哪怕是街頭開飯館的,開理髮店的,一個個北京風情小人物也都富有性格,說話辦事讓人印象深刻。

王志文扮演知識分子,說話辦事北京風味不算太濃,另一位主演劉佩琦本人就是北京人,尤其編劇又為他寫了那麼多的妙趣橫生的北京土話,從他嘴裡說出來就那麼恰如其分。

這部劇第一時間播出時引發的反響並不算太大,多年後人們才發現它是一塊璞玉。



《小井胡同》,1996年



與《無悔追蹤》的年代感相似,這部劇也充滿者長久年代的滄桑感,講述了北京南城的一條小胡同中的幾十個普通市民,從解放前到其後30多年裡命運的沉浮,陳寶國、王姬、謝鋼等北京演員擔任主演。

最早看到這部充滿京味京腔的觀眾,以為這是老舍的作品,其實它的編劇是李龍雲。像老舍一樣,李雲龍對北京文化也有透徹的領悟,對北京民俗有深入了解,因此劇中人物才那麼幽默好玩兒,韻味獨到。



《夢開始的地方》,1999年



這是一部很有情懷的劇,導演是後來執導出《與青春有關的日子》的葉京。和王朔一樣,葉京也是北京大院子弟,對於過去的環境和生活充滿眷戀,於是自傳體般拍出了這部劇。劇中演員包括李雪健、張涵予、陶虹、丁志誠、劉蓓、傅彪,都是出演京味劇的出色演員。

劇中的少男少女們少年不知愁滋味,追逐於北京什剎海冰場,酣暢在莫斯科餐廳,逐步走入社會,走向百態人生。



《一年又一年》,1999年



這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電視劇,就像後來鄭曉龍拍攝的《金婚》一樣,用一集表現一年的內容。

從1978年開始,一年一年翻過來,從北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切入,大背景則是一些國家大事,比如知青返城、恢復高考、下海經商、出國熱潮、下崗再就業,包羅萬象。非常巧妙的是,劇中的父親是一位電影院放映員,觀眾可以通過當年放映的片子,回想起那個又遠又近的時代。



大宅門》,2001年



一部中心雲集的大製作高清劇集,與此前大部分北京風味劇不同,它表現故事更為久遠,而且劇中人物並非原來的小人物,而都是非富即貴的比較大的人物。但由於人物性格突出,尤其請來的演員表演精湛,在當年掀起收視熱潮,而後又拍出幾部續集。

導演郭寶昌與中國第五代電影導演交情深厚,因此這部劇除了陳寶國、斯琴高娃等演員,還請來張藝謀、陳凱歌等人助演,陣容空前。



《空鏡子》,2002年


這是導演楊亞洲的成名作,多年之後再看還是充滿人情味道。從表演來看,許亞軍的戲北京味道最濃,陶虹儘管並非北京人,但她從出道就開始出演北京劇,因此對北京人物的把握越來越嫻熟。

再加上他們住的那個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還有每天經過的白塔寺胡同,以及街上公交電車的車來車往,都是北京的獨特味道,冬天的味道。



五月槐花香》,2004年


全劇表現的是老北京琉璃廠一帶的故事,儘管張國立、王剛、張鐵林、苗圃等幾位主演並不都是北京人,但由於編劇鄒靜之所寫的人物都非常符合老北京人的性格,因此這部劇一亮相,還是吸引力很多觀眾的眼光。

這部劇還有民俗方面的顧問,那就是後來名聲大噪的馬未都。全劇表現出的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沉浮,讓人感嘆。



《動什麼,別動感情》


這是京味兒女作家趙趙的編劇作品,主演是陶虹、張涵予、李乃文、代樂樂等演員。

這部劇挑選的演員,說起話來北京味兒都特別濃,尤其博得年輕觀眾的喜歡。編劇趙趙是那時候的女王朔,寫出的台詞又逗又狠,劇中的很多金句,後來也從很多觀眾的口中說出。



《與青春有關的日子》,2006年


又是一部葉京的作品,它沒有能在衛視播出,大部分人看到它都是通過DVD碟片。比起《夢開始的地方》,它講的故事更完整,也更殘酷。

佟大為、文章和白百何通過這部劇,被更多觀眾記住,後來開始大放異彩。



可親可愛的北京小人物故事


這些年的京味電視劇,基本就是靠已經是老演員的何冰撐著了,比如《芝麻胡同》、《情滿四合院》、《傳奇大掌柜》等劇。其實在上面提到的《我愛我家》、《空鏡子》、《無悔追蹤》中,也都有何冰年輕時候的身影。


另外由於何冰的口音和台詞把握非常具有北京氣息,看一下他的表演史,差不多就是京味電視劇的發展史,比如上面沒有提到的但同樣具備北京氣息的劇《海馬歌舞廳》、《北京深秋的故事》、《北京愛情故事》、《閒人馬大姐》、《我這一輩子》、《浪漫的事》等等都是如此。最早他只是在這些作品中跑跑龍套,沒有多少台詞,多年後終於憑藉實力當上主角撐起大戲。



京味電視劇表現小人物的故事居多,他們有著老北京人的熱情隨和,也有著自己的小算盤,有著各種小缺點,但大都是可親可愛的好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