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出現糖尿病神經病變?看看有沒有這四種症狀?

營養師糖糖 發佈 2020-02-25T21:52:40+00:00

糖尿病引起的神經損傷被稱為糖尿病性神經病變,可在神經系統的任何部位發生,四肢尤其是下肢是重災區,據中華醫學會統計,糖尿病患者出現周圍神經病變的幾率高達60—95%。

糖尿病引起的神經損傷被稱為糖尿病性神經病變,可在神經系統的任何部位發生,四肢尤其是下肢是重災區,據中華醫學會統計,糖尿病患者出現周圍神經病變的幾率高達60—95%。

早期症狀

腳麻是糖尿病的併發症之一周圍神經病的早期典型症狀。

所謂「周圍神經」,就是人體除腦部、脊髓以外的神經組織,周圍神經一方面負責人體的各種感覺、運動,還支配著人體的內臟活動,比如心臟、胃腸等。

因此,一旦周圍神經受損,受到影響的功能很多,症狀多種多樣。受損的根本原因是小血管的受損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辨別:1.從遠端開始;2.有對稱性;3.逐漸向上發展;4.除了麻,還會有襪套樣感覺、踩棉花感、蟻走感等。

由於感覺麻木,患者對溫度、疼痛不敏感,有時由此發生燙傷、割傷、割破後不知的情況,發展下去就會出現糖尿病足等嚴重問題。

腳麻的糖友要注意檢查血糖水平。確診糖尿病的糖友必須要保持血糖的平穩。已出現神經病變的要使用藥物治療,並且養成每天檢查足部的習慣,看雙腳是否有破損,及早處理腳部乾裂、雞眼、黴菌感染等問題。

自主神經

特點是:進食後病人常感到胃部脹滿。胃中食物不消化下行而滯留,可有噁心嘔吐,反酸脹氣。

當自主神經病變累及腸道時,可有腹瀉或便秘或便秘腹瀉交替。

糖尿病腹瀉時常常不是細菌性的,沒有腸炎表現,大便常規檢查可鑑別。

夜間加重,不伴腹痛,與飲食無密切關聯,嚴重時可出現大便失禁。對中老年糖尿病友便秘更常見,有的是腹瀉便秘交替發作。

糖尿病引起的自主神經病變是周圍神經病的一類,多發生在病史15年以上的糖尿病友,最常見的症狀是便秘、腹脹,嚴重的會出現腸梗阻。
說到原因:

一方面,糖友往往飲食習慣不好,不愛吃蔬菜等粗纖維食物;

另一方面,隨著糖尿病的發展,支配胃腸蠕動的自主神經受到損害,胃腸變「懶」了;

還有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體內處於高滲、脫水狀態,腸道內水分減少,就會導致大便乾燥、便秘、腹脹等問題。

要預防胃腸變懶,平時一定要多吃蔬菜,蔬菜的量必須是主食的3倍。但糖尿病胃輕癱患者消化期間胃運動減弱,胃排空已延長,故需降低食物中不消化纖維的含量,停止一切能使胃排空延長的藥物。一些含豐富纖維素的蔬菜(如芹菜、白菜和馬鈴薯等),對胃輕癱患者不利,要少食用。另外,要適當運動,並控制好血糖。

神經性

特點是自發性和誘發性,除了電擊樣疼痛,還有針刺、火烤、撕裂樣疼痛,往往輕微的觸碰就會誘發,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

神經痛不同於關節炎疼痛、感冒引起的頭痛,那些是傷害感受性疼痛,只要炎症等刺激消失了,疼痛就會緩解,可以用阿司匹林、去痛片等非甾體解熱鎮痛藥。

神經痛是疼痛在大腦形成的記憶,一般的止痛藥是無效的,臨床上首選普瑞巴林治療。

出汗異常

正常人出汗往往是全身一起出,比如天熱、劇烈運動以後。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引起的出汗異常往往是半身出汗,一般是上半身出,下半身沒有。

這種出汗源於交感神經受到了損害,是周圍神經病變的一種。有的糖尿病患者一吃飯就出汗,這是由於味蕾受到刺激後引發的交感神經失控。還有的糖尿病患者睡醒時會出一身汗,也是交感神經失控的表現。

異常出汗一般多發生在老年人且較胖的糖友身上。

預防方式:1.減輕體重;2.吃飯的時候放慢節奏;3.如果伴有焦慮,可以服抗焦慮藥物,對病情有一定幫助。

註:涉及到用藥,請務必當面諮詢專科醫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