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戀愛的10大心理學冷知識,顛覆你的認知

泡麵的幸福時光 發佈 2020-02-26T16:49:10+00:00

也就是說,大部分男性在沒有自律和責任感壓迫下,是可以說服自己和一個他不愛的人發生性關係。也就是說,大部分女性對於性和愛必須結合在一起,她要和你發生關係的前提是,她必須愛上你。


No1、性與愛差異性理解

對於大多數男性而言,性與愛並不是一個完全的結合體。

也就是說,大部分男性在沒有自律和責任感壓迫下,是可以說服自己和一個他不愛的人發生性關係。因為一個男生如果長時間處於空窗期,那麼他的性衝動會與日俱增。

在不用考慮後果和責任的前提下,滿足自己的需求感就成為了本能。

而對於大多數女性而言,性和愛是一個無法割裂開來的存在。

也就是說,大部分女性對於性和愛必須結合在一起,她要和你發生關係的前提是,她必須愛上你。

女生發生性衝動的前提,往往是在一個男生身上找到歸屬感和安全感之後,她才願意去打開內心的隔閡和壁壘。

這也並不絕對的因素,現在人的思想正在趨向於性開放化。無論男女,對於性的理解和認識也逐漸地走向平衡。

過度性開放化帶來最顯著的負面產物,就是當下所說的「渣男和渣女」。

但是值得肯定的一點是,在理性驅使下的性行為,並不僅僅是滿足自身的本能衝動,更多的是需要彼此責任感和角色意識。

性能夠促進愛意的加深,但是高頻多偶傾向的性衝動,會讓人逐漸喪失掉體察愛意的能力。

No2、蔡戈尼效應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組實驗,將100個人平均分成甲乙兩組,分別品嘗一個口味完美、外觀顏色均相同的蛋糕。

而不同的是,甲組的50個人品嘗的蛋糕是不限量供應的,而乙組的50個人只能品嘗蛋糕的一小塊。

而結果卻發現,甲組的實驗者對於蛋糕口味、外觀的回憶,明顯地低於乙組。

這項實驗也就是說明:人天生對於一件事情的接納程度是有限的,當自身「滿足欲」得到充分的滿足時,就會把充分體驗過的事情拋在腦後。

而對於沒有充分體驗的事情,滿足欲無法得到滿足,便會在潛意識中不斷地強化記憶,變得耿耿於懷、難以忘卻。這就是著名的蔡戈尼效應。

所以在戀愛初期儘量不要過度地消費新鮮感和慾望,例如高頻的親密行為、黏著對方陪伴,這些都容易讓導致雙方的情感需求快速的冷卻。

也就是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因此即使剛確立關係、彼此的愛意再濃烈,也要懂得適當地留給彼此一些空間、去做自己獨立於愛情的事情,適當地拒絕反而會加深彼此的情感慾望。

「稍縱即逝的美好」往往讓人能夠更加的留戀和回味,但是一旦過度消費掉了彼此對愛情的期待感,那麼關係也就快速冷卻到了平淡期。

這就是開始異常火熱的情侶,剛剛到了一個月就感覺到了麻木和疲憊,自然就會產生「我是不是沒有那麼愛他了」的想法。

所以愛情需要留白,無論你的愛再火熱,也要懂得最多7分留給愛情,3分留給自己。

No3、愛情的八秒法則

初遇的兩個人,如果對視時間不超過一秒,那麼證明彼此並沒有產生好感。

目光對視兩秒,那麼證明彼此已經心生衝動。停留五秒,那麼彼此心中已經產生了愛意。

如果兩個人初次見面,目光的對視持續時間超過了八秒,且時不時地刻意迴避和閃躲。那麼多半兩個人是一見鍾情、墜入愛河了。

從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看到極為中意的對象時,瞳孔會下意識地收縮,降低了對於時間的概念。

同時生理上會產生心跳加速、臉紅出汗等表現,進而促進多巴胺和腎上激素的分泌。

這種激動和亢奮並存的感覺,就有點像是「一邊吃著巧克力一邊坐著過山車」。

所以,如果你遇到了一個同時能讓彼此產生以上反應的人,就要懂得及時地抓住這段緣分。否則當短暫的戀愛感消逝後,彼此的第一印象會大打折扣。

No4、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是指「如果在環境中的不良現象沒有得到制止,反而放任於存在,那麼發出行為者就會認同自己的行為,甚至變本加厲。」

也就是說,無論男女像是家暴、出軌等極端的負面行為,只有0次和無數次的區別。

同樣,當你的伴侶發生了諸如此類的行為之後,如果你選擇了一種輕易諒解的方式,那麼他下一次對你傷害只會變本加厲、無法克制自己的本能衝動。

「一旦人的錯誤行為沒有得到相應的懲罰,那麼從他的潛意識裡就會認定,這樣的傷害行為其實是可以接受併合理的」,由於你的寬恕和包容,往往會成為下一次傷害自己的武器。

人其實從本質上來說,都是一種試探性的生物,也就是說,對於錯誤行為往往會在試探中尋找對方的邊界和底線

在兩性行為中,如果對方產生了極端傷害的意向,而你的邊界是軟弱、無原則的,那麼他的傷害行為會隨著一次次的試探而加深。

當你在兩性關係中發覺到對方存在出軌或暴力的傾向,必要時應採取一定的懲罰和迴避,對自己造成傷害時,要懂得及時分手、避免受到二次傷害。

不要把愛情成為傷害自己的理由,一個經常傷害你的人,也不值得你去愛。

No5、首因定律

人其實都是一個視覺動物,兩性雙方第一印象往往會是最鮮明和深刻的。

也就是說,你以一個怎樣的第一印象傳遞給對方,對方就會通過視覺反應出「你是一個怎樣的人,有著怎樣的生活態度」,儘管有時並不是準確的,但是人往往會認同自己的第一直覺,並且無法輕易改變。

所以兩性交往之間,第一印象就顯得尤為重要。畢竟現在這個社會,沒有人願意去透過你糟糕的外表,去探索你那所謂有趣的靈魂。

第一印象不過關,就會被早早地拉入黑名單。即使你後期想拯救這個形象,往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代價。

因此我經常提醒各位:即便你是一個直白、不擅長偽裝的人,也要刻意地去克服自己展現不好的一面。

懂得合理的自我包裝、第一約會不要遲到、注意細節和禮貌,這些都能夠成為你潛在的加分項。

No6、近因效應

與首因相應相反,是指在很多刺激同時一次性出現時,印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出現最近、且最強烈的過往事件。

兩性雙方的交往時間越長,其實就容易受到近因效應所支配。

比如在戀愛中,你最近一次由於某一件事欺騙了對方,且給對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麼你在下一次做相似的事情時,對方也會自然地與上次事情產生聯想,進而產生懷疑和不確認的情緒。

所以在戀愛中不要在同一個坑裡跌倒兩次,對方可能一而再地原諒你,但是人的忍耐程度都是有限制的。

短時間內爆發相同的矛盾,會在對方心中形成及其負面的刻板印象,那麼日後再想要糾正和改變,那麼無疑是難上加難。

因此在愛情中,要懂得時常地微調自己的態度和行為,讓對方覺得你在為負面的性格做出努力和改變,彼此的關係自然也就容易步入到良性循環之中。

No7、損失厭惡效應

心理學中的「損失厭噁心理」,當人們面對同等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損失的遺憾感比收益的獲得感,所帶來的負效用是正效用的2~2.5倍。

舉一個例子來說,即使分手後,你對於前任抱以一個厭惡、反感的態度,但是你也會控制不住地想起他、留戀期曾經與他在一起的美好瞬間。

在兩性關係中,人對於得到後的滿足,往往會產生心安理得的心態。但是在面對失去時,即使再心甘情願、也難免會產生失落和留戀的心情。

因此在愛情中,失去、破壞、損失往往比得到、感動、歡喜更容易對你造成的衝擊力更大,印象更深刻。

分手代表的是你不喜歡這個人了,但不代表你能夠接受瞬間失去一個人,即使這個人現在讓你反感、厭惡、牴觸。

同時當我們失去了一件事物,同時又沒有一個更好的去替代時,即使失去的東西再無關緊要,都會讓我們感到後悔和難過。

所以分手後,對於曾經的美好產生留戀感,是屬於正常的本能心態,不要過分自責、逼迫自己去放下。

有很多時候,無論是時間還是新歡,都能夠幫助你走出失戀的陰影。

No8、甜檸檬效應

在心理學中,是指人們把個體追求目標失敗時,為了沖淡內心的不安,會臆想著百般提高自己的價值,從而達到心裡的平衡和安慰,實則是在麻痹和自得其樂。

所以面對與愛情失之交臂時,很多時候有一部分人都會有這樣的心理暗示:周圍沒有異性追求我,可能是因為我太優秀了吧,所以那些異性都不敢靠近我。

當一個人不敢面對自己的失敗時,自然會產生心理上的不安,從而會在自我價值上進行主觀的提高,用荒誕的理由進行自我催眠。

所以當你身邊的人,除了自己都收穫愛情時,不要總想著是不是自己太優秀、太完美,讓異性不敢接近。而是要懂得自我反思,是不是自己的哪些性格或習慣讓別人不敢靠近了呢。

No9、暈輪效應

相信每一個遇見過真愛的人,都有過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常發生在熱戀期,感覺對方是被光環所籠罩的,難以察覺到對方的缺點,一廂情願地覺得「對方一切都會好」,百般地遷就和寵愛對方。

這就是俗話說的「情人眼裡出西施」。

但是一旦感情步入到了平淡期,這樣的暈輪效應也就逐漸褪去,雙方各自的缺點也就逐漸地暴露出來。

也就是說,我們會突然在某一段時間覺得「ta好像並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好」,自己對於愛情的熱度也隨之與日遞減。

但是別擔心,這並不是說你不愛對方了、也非你的感情變淡了,而是說你已經逐漸開始適應這段感情,而愛情也逐漸地由熱戀期向平淡期過渡。

懂得接受愛情的平淡,既能夠度過曾經的轟轟烈烈,也要讓彼此嘗試著接受平淡時的柴米油鹽。

你會發現,愛情不只有綻放的時候才是最美好的,有時在平淡生活之中,也蘊藏著別樣的情趣。

No10、緣分總是會青睞那些期待它的人

愛情不是奢侈品,同樣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一個屬於你的緣分,在未來與你不期而遇。

你要做的是積極地面對生活、努力地提升自我價值,當緣分到來時,才會擁有足夠的力量去迎接這段生命的饋贈。

同樣一個萎靡、躲避、碌碌無為的你,往往不會得到緣分的青睞,反而會讓自己不斷地與愛情失之交臂。

永遠保持微笑的態度,讓自己始終處於不斷變得優秀的道路上,你會發現愛情最重要的是心態與真誠。

別躲避、多勇敢一點,真愛也沒有為你貼上標籤,勇於邁出自我封閉的空間,緣分才會離你更近一步。

加油!陌生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