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合併腦疝怎麼辦?

當代名醫 發佈 2020-02-26T20:02:44+00:00

6.飲食護理:昏迷患者禁食1~ 2 d, 其後採用鼻飼, 每3~ 4 h 注入流質食物, 150 ~ 250 mL/ 次, 保證營養的供應。

當顱腔內某一分腔有占位性病變時,該分腔的壓力比鄰近分腔的壓力高,腦組織從高壓區向低壓區移位,從而引起一系列臨床綜合徵,稱為腦疝。

腦出血合併腦疝形成是臨床上腦科常見的急症,病死率極高,且患者的預後效果不佳,併發症較多,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與生活質量。合理有效治療基礎上,給予有效護理,可提高治癒率。


一、臨床觀察要點:

1.意識障礙:

病人的意識狀態是判斷腦部病變的重要指征。病人神志是否清醒及意識障礙的程度可以估計病人的病情及預後。我們採用簡單問話、角膜反射、針刺皮膚、壓眶等來判斷。意識障礙由深變淺, 說明病情逐漸好轉; 意識障礙程度加重, 甚至由淺昏迷轉為深昏迷, 說明病情惡化, 有再度出血及發生腦疝的可能。

2.瞳孔變化:

瞳孔的改變是腦出血病人一項非常重要的體徵。最初動眼神經受刺激, 興奮性增高, 早期有短暫的瞳孔縮小, 以後瞳孔逐漸散大, 對光反射遲鈍者, 瞳孔直徑超過6 .0mm, 提示腦幹損傷或小腦扁桃體疝形成;雙側瞳孔縮小固定, 形狀規則, 對光反射消失, 提示蛛網膜下腔出血及腦橋出血。

3.嘔吐物觀察:

由於顱內壓升高, 腦出血患者多伴有嘔吐。嘔吐的觀察是早期顱內高壓的可靠指征之一。應密切注意觀察嘔吐物的性質, 警惕上消化道出血的發生。

4.生命體徵的觀察:

密切觀察血壓、體溫、脈搏及呼吸, 及時掌握病情的變化。小腦幕切跡疝、枕骨大孔疝及大腦鐮下疝者均出現生命體徵異常, 表現為心率減慢或不規則, 血壓忽高忽低, 呼吸不規則, 最終因呼吸循環衰竭而致呼吸停止、血壓下降、心臟停搏。


二、護理要點:

1. 臥床休息:

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 床頭抬高15-30度,頭部置冰袋冷敷, 保持安靜, 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搬動, 減少探視。控制血壓在適宜的水平, 防止血壓過高造成再出血。

2.保持呼吸道通暢:

保持呼吸通暢是救治的基礎。腦出血合併腦疝者多伴有昏迷, 頭部位置不當常引起窒息, 病人應取側臥位, 頭偏向一側, 嘔吐物以及咽喉部分泌物要及時吸出。為預防墜積性肺炎的發生, 應定時翻身叩背, 及時吸痰, 使呼吸道內分泌物引流通暢, 如有缺氧或窒息, 及時給予吸氧。呼吸道分泌物多或呼吸困難嚴重者宜儘早行氣管切開術, 確保呼吸道的通暢。


3.脫水劑的正確使用:

脫水劑的正確使用可以起到降低顱內壓的作用。用藥過程中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注意病人的電解質平衡, 防止鈉瀦留和低鉀血症。

4.皮膚護理:

加強基礎護理, 保持床單平整, 無皺褶, 無渣屑, 每1~ 2 h 翻身一次。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大便後及時清潔皮膚。

5.口腔護理:

4次/日, 有效預防口腔感染的發生。

6.飲食護理:

昏迷患者禁食1~ 2 d, 其後採用鼻飼, 每3~ 4 h 注入流質食物, 150 ~ 250 mL/ 次, 保證營養的供應。每次鼻飼前, 先抽吸胃液, 觀察胃液顏色。如患者出現呃逆、腹部飽滿、面色蒼白、尿量減少等症狀, 及時通知醫生。


7.中樞性高熱的護理:

高熱者每4 h 測體溫, 超過38.5℃者, 及時降溫, 以降低腦的代謝率, 增加腦組織對缺血缺氧的耐受力, 同時也能減輕腦水腫, 降低顱內壓, 增加大腦皮質的保護, 並抑制和調節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8.泌尿系的護理:

保持個人衛生和會陰部的清潔能有效預防泌尿系感染, 嚴密掌控導尿指征,對已留置導尿管患者,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行會陰沖洗2次/日,練習自主排尿,儘早恢復膀胱收縮功能,縮短留置導尿管時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