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羅馬帝國通史——一個千年帝國的興衰史

世界大歷史 發佈 2020-02-26T20:04:06+00:00

加洛林王朝時期843年,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簽訂《凡爾登條約》,瓜分加洛林王朝為西、中、東三部分。870年,西法蘭克王國和東法蘭克王國簽訂《墨爾森條約》,瓜分了中法蘭克王國的大部分國土,只留下了亞平寧半島北部地區給中法蘭克王國。

加洛林王朝時期(843—911年)

843年,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簽訂《凡爾登條約》,瓜分加洛林王朝為西、中、東三部分。

870年,西法蘭克王國和東法蘭克王國簽訂《墨爾森條約》,瓜分了中法蘭克王國的大部分國土,只留下了亞平寧半島北部地區給中法蘭克王國。

891年,阿納爾夫大敗維京人,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911年,卡洛林王朝絕嗣,法蘭克尼亞公爵康拉德一世被諸侯選舉為國王。

918年,康拉德一世去世。

薩克森王朝時期(919—1024年)

919年,薩克森公爵亨利繼承王位,建立起薩克森王朝。

936年,亨利一世去世,其兒子奧托一世即位。

951年,奧托一世進入亞平寧半島北部,自封為「義大利國王」。

955年,奧托一世在列希菲德徹底擊敗馬札爾人,終止了他們對西歐的侵略。

962年,奧托一世被教皇加冕為羅馬皇帝,東法蘭克王國由此成為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年)。

973年,奧托一世去世,其兒子奧托二世即位。

983年,奧托二世去世,其兒子奧托三世即位。

1002年,奧托三世去世,其堂兄亨利二世即位。

1024年,亨利二世去世,因沒有子嗣,薩克森王朝結束。

薩利爾王朝時期(1024—1125年)

1024年,康拉德二世即位,薩利爾王朝興起。

1034年,康拉德二世吞併勃艮第王國。

1039年,康拉德二世去世,其兒子亨利三世即位。

1046年,亨利三世出兵羅馬,廢黜了教皇本篤九世和他的兩個對手,結束了三人爭當教皇的醜劇,任命了第一個日耳曼血統的改革派教皇。

1056年,亨利三世去世,其兒子亨利四世即位。

1075年,教皇格利高利七世發布公告,禁止俗世授職,與亨利四世發生了激烈的衝突。格利高利七世將亨利四世逐出教會,並廢除了他的皇位,引起了神聖羅馬帝國的政治大動盪。

1077年,亨利四世親自到卡薩諾請求教皇格利高利七世的原諒。最後,教皇格利高利七世收回了驅逐令,亨利四世發誓改過自新,回國後開始重建威信 。

1080年,教皇格利高利七世再度將亨利四世逐出了教會。

1084年,亨利四世出兵羅馬,用武力另立克萊門三世為教皇,原教皇格利高利七世慘遭流放,後來死在了薩勒諾。

1106年,亨利四世去世,其兒子亨利五世即位。

1122年,亨利五世和教皇卡利克斯特二世簽訂《沃爾姆斯宗教協定》,解決了俗世授職上的分歧。這個協定使皇帝同意放棄俗世授職,教皇允許皇帝擁有向主教賜授地域管轄權和行政管轄權的象徵物。

1125年,米蘭和其他倫巴底城市脫離神聖羅馬帝國,成了自治市。同年,亨利五世去世,薩利爾王朝結束。

韋爾夫王朝時期(1125—1137年)

1125年,洛泰爾即位,韋爾夫王朝興起。

1137年,洛泰爾去世,韋爾夫王朝結束。

霍亨斯陶芬王朝時期(1138—1254年)

1138年,康拉德三世即位,霍亨斯陶芬王朝興起。

1152年,康拉德三世去世,腓特烈·巴巴羅薩當選為皇帝,衰落的帝國逐漸被復興。

1155年,腓特烈一世出兵羅馬,幫助教皇哈德良四世平定了阿諾德領導的市民叛亂。不久,腓特烈一世和哈德良四世發生矛盾,雙方在亞平寧半島展開了爭奪控制權的鬥爭。

1159年,教皇哈德良四世去世,亞歷山大三世繼任為教皇。亞歷山大三世為遏制腓特烈一世,組建了「倫巴底聯盟」。

1176年,倫巴底聯盟在萊尼亞諾擊敗腓特烈一世,腓特烈一世被迫妥協,表面上承認倫巴底城市的獨立地位。

1180年,腓特烈一世擊敗了他最強大的封臣——薩克森公爵、韋爾夫家族的 「獅子 」亨利,從而牢牢地掌控了日耳曼諸國。

1189—1190年,腓特烈一世率軍進行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在進軍途中落水淹死,其兒子亨利六世即位。

1194年,亨利六世通過與西西里公主康斯坦丁結婚,獲得了西西里島和亞平寧半島南部。

1197年,亨利六世病死,留下了年僅三歲的小腓特烈。亨利六世的弟弟菲利普為了打壓韋爾夫家族的繼承人奧托而繼承了皇位,帝國於是爆發了內戰。

1208年,菲利普病死。

1209年,奧托在教皇英諾森三世的支持下成為皇帝,然而奧托一登基就撤回了先前對英諾森三世的承諾,英諾森三世於是轉而支持小腓特烈。帝國於是又爆發了內戰。

1214年,法國國王腓力二世擊敗奧托,奧托於是失去皇位,腓特烈二世名正言順地當上了皇帝。

1228—1229年,腓特烈二世率軍進行第六次十字軍東征,與穆斯林通過簽訂條約重新收回耶路撒冷。

1250年,為了爭奪對亞平寧半島的控制權,教皇英諾森四世開除了腓特烈二世的教籍,任命一個新的皇帝取而代之,還發動了一次宗教戰爭,意在將腓特烈二世驅逐出境,神聖羅馬帝國於是陷入動盪。同年,腓特烈二世去世,其兒子康拉德四世即位。

1254年,康拉德四世去世,神聖羅馬帝國進入皇位空缺時期(1254—1274年)。

哈布斯堡王朝時期(1273—1806年)

1273年,魯道夫一世成為皇帝,並建立起哈布斯堡王朝。魯道夫一世登基後,採取各種措施重振中央皇權,雖然最終沒能取得成功,但是奠定了哈布斯堡家族在奧地利的核心地位。

1291年,魯道夫一世去世,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隨後被拿騷家族、哈布斯堡家族、盧森堡家族、維特斯巴赫家族輪流控制,神聖羅馬帝國於是漸漸發展成為一個由獨立小國組成的鬆散聯邦,被選舉出來的皇帝形同虛設。

1356年,神聖羅馬帝國頒布《金印勒書》,它正式規定以選舉制解決皇帝的繼承問題,並指派七名日耳曼王公為選帝侯。

1438年,阿爾伯特二世即位,哈布斯堡家族從此重新控制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

1439年,阿爾伯特二世去世。

1440年,阿爾伯特二世的兒子腓特烈三世即位。

1493年,腓特烈三世去世,其兒子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即位。

1494年,法蘭西王國為爭奪對義大利的控制權,與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帝國爆發了持續六十五年的戰爭。

1517年,馬丁·路德發起宗教改革運動。

1519年,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去世,其兒子查理五世即位,西班牙王國從此被納入了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土體系。

1522年,奧斯曼軍隊擊敗醫院騎士團,攻占羅德島。

1524—1526年,德意志地區從西南到東北部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和城市大眾起義。

1525年,查理五世在帕維亞大敗法蘭西軍隊,俘虜法王弗朗索瓦一世。

1526年,奧斯曼帝國在莫哈奇大敗匈牙利軍隊,匈牙利國王戰死,查理五世隨後把匈牙利納入了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土體系。

1529年,奧斯曼帝國第一次圍攻維也納,查理五世的弟弟斐迪南堅守維也納,奧斯曼軍隊退兵。

1530年,查理五世正式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

1533年,弗朗西斯科·皮薩羅遠征南美洲,滅亡印加王國。

1537年,查理五世聯合威尼斯等基督教國家,組建基督教神聖聯盟。

1538年,奧斯曼艦隊在普雷韋扎灣大敗基督教神聖聯盟艦隊。

1541年,查理五世遠征阿爾及爾,被奧斯曼軍隊擊敗。

1547年,查理五世與奧斯曼蘇丹蘇萊曼簽訂停戰協定。

1555年,《奧格斯堡宗教和約》簽訂,新教取得與天主教平等的地位,但雙方的矛盾並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1556年,查理五世患病在身,無力處理政務,把西班牙王國讓給了兒子菲利普二世,同時把神聖羅馬帝國讓給了弟弟裴迪南一世,開始了隱居生活。

1558年,查理五世去世。

1564年,裴迪南一世去世,其兒子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即位。

1576年,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去世,其兒子魯道夫二世即位。

1608年,福音新教聯盟成立。

1609年,天主教同盟成立。

1612年,魯道夫二世去世,馬蒂亞斯即位。

1618年,波西米亞新教徒起義,三十年戰爭爆發。

1619年,馬蒂亞斯退位,斐迪南二世被選舉為皇帝。

1620年,波西米亞新教徒起義被天主教軍隊鎮壓。

1621年,福音新教聯盟解散。

1625年,丹麥王國對神聖羅馬帝國宣戰。

1629年,丹麥王國戰敗,被迫與神聖羅馬帝國簽訂《哥本哈根條約》,暫時退出了戰爭。

1630年,瑞典王國對神聖羅馬帝國宣戰。

1631年,瑞典軍隊和德意志諸侯在萊比錫大敗天主教軍隊,並控制了布拉格、美因茨、慕尼黑等重要城市。

1632年,瑞典軍隊和德意志諸侯在呂岑大敗天主教軍隊。

1634年,天主教軍隊在諾爾德林根大敗瑞典軍隊和德意志諸侯。

1635年,法蘭西王國對神聖羅馬帝國宣戰。

1636年,瑞典軍隊和德意志諸侯在維特斯托克大敗天主教軍隊。

1637年,斐迪南二世去世,斐迪南三世即位。

1642年,瑞典軍隊和德意志諸侯在萊比錫再次大敗天主教軍隊。

1643年,天主教軍隊在圖特林根大敗法國軍隊。

1644年,瑞典軍隊和德意志諸侯在荷爾斯坦因大敗支持神聖羅馬帝國的丹麥軍隊。

1645年,瑞典軍隊和德意志諸侯在揚考大敗天主教軍隊。

1648年,神聖羅馬帝國徹底戰敗,與瑞典、法國、荷蘭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三十年戰爭結束。神聖羅馬帝國此後逐漸演變成一個個獨立的政治實體,奧地利成為哈布斯堡皇族的根據地。

1657年,斐迪南三世去世,利奧波德一世即位。

1683年,奧斯曼帝國第二次圍攻維也納,波蘭騎兵和德意志軍隊支援維也納,擊潰奧斯曼軍隊。

1697年,奧地利軍隊在桑塔擊敗奧斯曼軍隊,奪取匈牙利和貝爾格勒以北大片土地。

1701年,普魯士王國成立。

1701—1714年,西班牙王位戰爭,奧地利承認法王路易十四的孫子為西班牙國王。

1705年,利奧波德一世去世,約瑟夫一世即位。

1711年,約瑟夫一世去世,查理六世即位。

1740—1748年,奧地利王位戰爭,普魯士擊敗奧地利軍隊,占領西里西亞領地。弗朗茨一世在妻子瑪麗亞·特蕾莎的支持下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

1756—1763年,七年戰爭,普魯士擊敗奧地利軍隊,躋身於歐洲強國之列。

1765年,弗朗茨一世去世,約瑟夫二世即位。

1772年,普魯士、奧地利、俄羅斯第一次瓜分波蘭。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

1790年,約瑟夫二世去世,利奧波德二世即位。

1792年,利奧波德二世去世,弗朗茨二世即位。

1793年,普魯士、奧地利、俄羅斯第二次瓜分波蘭。同年,普魯士和奧地利加入第一次反法同盟。

1795年,普魯士、奧地利、俄羅斯第三次瓜分波蘭。

1796年,拿破崙出兵義大利,在芒泰諾泰、米萊齊莫、代戈、芒多維、米蘭、曼圖亞多場戰役中擊敗奧地利軍隊。

1797年,拿破崙逼近維也納,奧地利被迫議和,退出第一次反法同盟。

1798年,英國和俄國組建第二次反法同盟。

1799年,奧地利加入反法同盟,奧俄聯軍先是在諾維擊敗法軍,後在蘇黎世又被法軍擊敗。

1800年,拿破崙在馬倫哥擊敗奧地利軍隊。

1801年,奧地利和拿破崙簽訂和平條約,退出第二次反法同盟。

1802年,英國和拿破崙簽訂和平條約,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結束。

1805年,英國和俄國組建第三次反法同盟,奧地利加入反法同盟。拿破崙在韋爾廷斯、烏爾姆、維也納、奧斯特里茨四場戰役中擊敗奧地利軍隊和俄國軍隊,奧地利被迫議和。

1806年,拿破崙組建萊茵同盟,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退位,神聖羅馬帝國解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