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戰爭中,清朝錯失4次反擊良機,結局註定失敗

歷史趣聞與生活常態 發佈 2020-02-26T20:06:18+00:00

在許多人的記憶中,1895年的甲午戰爭是一場毫無懸念的對抗,因為日本是一支全國性的力量,而且是有準備的。

在許多人的記憶中,1895年的甲午戰爭是一場毫無懸念的對抗,因為日本是一支全國性的力量,而且是有準備的。清朝的這個時候,除了措手不及之外,包括皇帝在內的所有人都還沉浸在各種內部鬥爭之中。失敗不僅不可避免,而且似乎註定要失敗。這樣,結局就可以想像了。

回顧過去,這種恥辱已經過去一百年了。據說時間可以使人忘記很多事情,但是這段歷史在時間的洗禮下變得越來越耀眼,這已經深深地烙印在每一個中國兒女身上心裡。

有句老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然而,衰落的清帝國在島國日本面前失去了"榮耀",甚至沒有任何反擊的力量,這仍然令人驚訝。矛盾、黨爭、分裂、破壞等等確實存在。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也可能是大清失敗的原因,但是仍然有一個問題埋藏在所有人的心中:大清沒有獲勝的機會嗎?答案是否定的,不僅有,而且還有很多這樣的機會。

機會1:艦隊整合

歷史已經到了後滿族時代。儘管有內部和外部的麻煩,猖獗的腐敗和無休止的黨爭,慈禧太后並沒有放鬆對海防的重視,尤其是花費大量資金建設的北洋水師,更是出了名。

事實上,清有四個艦隊,但北洋海軍是最強的,這使得人們忽略了其他艦隊的存在。

再看日本,日本對清朝的野心由來已久。明治維新後,日本以強大的國力,將對清戰爭作為國策和戰略目標。經過多年的努力,當日本覺得自己有實力與清朝競爭時,它不再試圖隱藏自己的野心。

日本有把握贏嗎?打贏是一派胡言。日本有兩個艦隊。在準備與清朝開戰之前,日本已經整合了兩支艦隊,統一部署,統一訓練。即便如此,以他們的實力,他們也只能與北洋水師相提並論。如果清廷意識到這一危險,並整合四大艦隊的主力,日本也許不會有任何幻想。然而,當時有太多的大國覬覦清朝。每支艦隊都負責自己的任務。除了無休止的黨爭之外,這四個艦隊直到中日戰爭結束才合併,從而失去了打敗日本的第一次機會。

機會2:仁川登陸

起初,日本聯合艦隊奉命尋找機會與北洋海軍主力開戰。雖然丁汝昌的步兵司令不是一個稱職的艦隊司令,他早就從各種各樣的小把戲中意識到了這場戰爭的必然性。害怕嗎?也許他真的沒有。

然而,他不害怕,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不害怕,他的恩人,也就是北洋水師的實際控制人李鴻章害怕了。北洋水師是李鴻章的利劍,也是他政治權力的保障。因此,他給丁汝昌下了"避戰護船"的死亡命令。因此,丁汝昌沒有讓找到日本發動戰爭的時間和原因。也正是因為李鴻章的命令,丁汝昌錯過了大敗日本的大好時機。這一次是日本人在仁川登陸。

朝鮮局勢緊張後,原本負責"挑起事端"的日本聯合艦隊突然撤離。他們沒有回去修理,而是接到了另一個命令——向朝鮮運送軍隊。向朝鮮派遣大量軍隊也意味著日本決心開戰。

士兵們最害怕的是戰爭。即使是騷擾也可能使日本的戰爭計劃落空。雖然丁汝昌不明白日本艦隊撤退的原因,他隱約感到有陰謀,所以他要求李鴻章率領北洋水師到海上巡邏,但李鴻章斷然拒絕。就這樣,日本艦隊在緊張狀態下完成了向仁川運送軍隊的任務。清朝再次錯過了重創日本軍隊的機會。

機會3:平壤戰爭

這件事不能提,但羞恥應該提一次。日本軍隊登陸後,對平壤發動了猛烈的攻擊。在左、等人的忠誠反對下,日軍最終戰敗,清軍付出的代價也很高,尤其是左寶貴的死。

平壤是最強大的,日軍在登陸後採取的策略是一個迅速的決定。在攻擊平壤時,一些軍隊甚至被命令不要攜帶食物。平壤戰爭後,日本軍隊的士氣極其低落。如果葉志超能在這個時候發動反擊,消滅登陸朝鮮的日軍並非不可能。即使我們不反擊,即使我們守住平壤,我們仍然可以讓缺少衣服和食物的日本軍隊撤退。但萬萬沒有想到,左以的勝利換取他的性命卻被葉志超拱手相讓。這是清朝在1894年中日戰爭中扭轉局勢的又一次機會。

機會4:榮成登陸

當伊藤博文說服陸軍部放棄進攻奉天和北京,並將目標轉向北洋水師時,日軍選擇了山東榮作為登陸點。這一次,他們將運送35000名士兵。

登陸戰從戰術上來說,是相當困難、陣亡率大的一項戰術,不得已的時候是不會採取這類戰術的。有些人上岸時,其他人還在船上。他們的力量大大減弱了,即使有艦隊護衛,也不能完全保護。那時,只要清朝隨便打擊一下,日本軍隊就可能陷入被動地位。這也是日本軍隊最擔心的情況。不幸的是,清朝再次錯失了這次寶貴的機會。

歷史上這4次寶貴的機會,就這樣白白的錯付了。雖說我命由我不由天,但是命運將不會再給清朝翻身的機會,在內憂外患的形勢之下,大清王朝萎靡不振,最終消亡於歷史長河之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