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公子都是徒有虛名之徒嗎?信陵君:我表示不服

小雲軒談史 發佈 2020-02-26T22:47:26+00:00

戰國中後期,秦國一家獨大,其餘六國根本無法與之對抗。因此,各諸侯國貴族為了自救,紛紛禮賢下士,其目的是為了網羅天下人才,以此壯大自己的國家。

戰國中後期,秦國一家獨大,其餘六國根本無法與之對抗。因此,各諸侯國貴族為了自救,紛紛禮賢下士,其目的是為了網羅天下人才,以此壯大自己的國家。這種行為也被稱為養士。而在這些貴族之中,有四個貴族最為出名,其養士規模也最大,被稱為戰國四公子,他們分別是春申君黃歇、信陵君魏無忌、平原君趙勝和孟嘗君田文。

這四個人在戰國時期可謂是赫赫有名,聞名天下。然而除信陵君外,其餘三人都是譁眾取寵之徒,徒有虛名。

除信陵君外,其餘三人養士都是為了自己

文章一開頭就提到了,養士之風的流行,是為了強兵富國,抵抗強秦,也就是為了國家。然而除了信陵君以外,其餘三人養士的目的顯然是為了自己。

一、春申君

雖然春申君是戰國四公子中唯一一個不是王室的,但是他在楚國的地位卻遠比王室顯赫。他在楚國為令尹的多年時間裡,占據著楚國最富庶的區域,卻並未阻止楚國國力的衰退。

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就罷了,可偏偏他還奢靡無度,強行壓榨楚國的國力,只是為了顯赫於諸侯。有一次,平原君趙勝的門客想向楚國誇耀趙國的富有,於是就特意在頭上插上玳瑁簪子,亮出裝飾著珍珠寶玉的劍鞘,前去拜見春申君。可是誰也沒想到春申君的上等門客居然都穿著寶珠做的鞋子,這讓平原君的門客十分羞愧。

可見,春申君在楚國掌權期間,沒有壯大楚國也就罷了,反而奢靡無度,連手下門客都用著最好的,此舉實在令人無語。

二、平原君

平原君趙勝,倒也算得上禮賢下士之人。只可惜,平原君能力有問題,直接導致了長平之戰的發生。

長平之戰前夕,上黨郡守想要依靠趙國的力量對抗秦國,於是將上黨郡獻給了趙國。趙王一開始搖擺不定,於是詢問群臣的意見。平陽君趙豹認為,上黨本來就是韓國獻給秦國的,趙國無故接受,不僅不占理,還平白無故惹下一個大敵,不划算。但平原君趙勝卻認為,上黨郡是白拿的土地,怎麼可以放棄呢?最後,趙王採納了平原君的意見,直接導致了長平之戰的爆發,趙國的衰弱。

三、孟嘗君

孟嘗君田文表面上禮賢下士,實際上確實心胸狹窄之人。有一次他經過趙國,趙國平原君以貴賓相待。趙國人聽說田文賢能,都出來圍觀想一睹風采,見了後便都嘲笑說:「原來以為田文是個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他,竟是個瘦小的男人罷了。」田文聽了這些話以後,十分生氣,在當地屠殺了幾百個人,毀了一個縣才離去。

另外,孟嘗君在魏國為相期間,曾想聯合他國一起攻打齊國。

可見,孟嘗君的禮賢下士都是假裝的,並且他心中也不在乎自己的國家,而只在乎自己的榮華富貴。

信陵君魏無忌,才是真正的為國為民

上面提到的三位公子,遠沒有看上去那麼賢明,他們養士的目的,也只是為了自己。只有魏無忌養士是為了國家。

當時,長平之戰剛剛結束,秦昭襄王為了徹底消滅趙國,決定出兵伐趙,史稱「邯鄲之戰」。趙國在長平之戰中被坑殺了四十萬士兵,自然不是秦國的對手。於是,趙國就派了平原君出去尋找援兵。魏王聽說了以後,派了十萬大軍出兵支援。

然而此時秦昭襄王卻威脅道:「誰敢援助趙國,我下一個就打誰。」魏王被秦王這麼一威脅,頓時就萌生退意。然而信陵君卻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他認為現在如果不救趙國,那麼下一個滅亡的就是魏國了。於是,他堅決出兵救趙。

好在,信陵君平時的威望發揮了作用,不僅有人替他將魏王的兵符偷了出來,還有人替他殺死了掌管軍隊的將軍,信陵君這才得以出兵救趙。這就是竊符救趙的故事。

而信陵君這樣的行為,自然使得魏王大為惱怒。因此,他只好逃到趙國。

可見,信陵君為了魏國,不惜冒著得罪魏王的風險,冒著失去榮華富貴的風險,也要出兵救趙,足可見他的品德高尚。

結束語

春申君、孟嘗君和平原君,他們養士大多不是為了國家,而是為了自己的虛名。平原君還好一點,至少他在邯鄲之戰中及時醒悟,散盡家財,使得趙國得以保全,但是他依然無法彌補趙國在長平之戰中遭受的損失。

只有信陵君,他養士才是一心為國的。

關鍵字: